"达成共识""较大分歧" 美智库支招川普:下一步 这三点缺一不可

2018年05月05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期五,为期两天的中美经贸磋商正式结束。中国表示,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但一些“较大分歧”仍然存在。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则对媒体透露“进行了非常好的对话”。双方同意建立“工作机制”,就谈判讨论的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两国贸易摩擦历经一个多月对峙后的首次对话磋商结束,下一步要怎么走,成了新的热点。今天在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时,三位美国智库专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长包道格(Douglas Paal)、美国企业研究所常驻学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以及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古普塔(Sourabh Gupta)都认为,未来这段时间极为关键,而川普无论做何动作,都需要牢记三点:保持对话,理性要求,增加互信


本次赴华磋商,美方派出了“豪华”阵容: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成员包括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总统贸易顾问纳瓦罗、总统贸易副顾问埃森斯塔特、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等。美方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派团赴华,主要是因为美确定对华301调查征税清单截止期在即,而派出如此多的“高官”上阵,则是因为对于如何处理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川普政府内部在处理优先顺序、提出的要求、做事方式等方面,本身也还有分歧。


包道格4日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


包道格:


美方需要首先解决内部分歧,再向川普提出建议。而在这次磋商后,中方也需要根据他们从美国代表团得到的内容,决定什么可以谈,什么不可以谈。我想,期望在这一次磋商中就取得实质性结果是不太现实的,但在美国5月底6月初确定对华301调查征税清单之前,这一个月我预期双方会继续交换意见,进行沟通,而现在是走出了第一步。


包道格还表示,川普的行为一向难以预测,下一步他会怎么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身边幕僚的想法。古普塔认为,这次磋商虽未达成太大进展,但以目前状况来看是可以接受的结果,预计双方还需要数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来达成一个解决方案;而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川普不能做出过激行为,让目前对话的势头毁于一旦。


古普塔4日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


古普塔: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国在早前发表过很多强硬的论调,但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双方坐下来就经贸问题进行了谈话,这本身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而现在来看,最好的情况就是川普不要做出过激行为,例如加征关税,给更多磋商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本次磋商中,美方针对大规模减少贸易逆差、“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提出了不少要求。在今天的采访中三位专家都不同程度地提到,在提出要求时,美方需要仔细衡量是否合理


包道格:


美国在这次磋商时提出的一些要求很大、不切实际。比如美国想要遏制“中国制造2025”,但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计划;或比如要求中方在2020年前减少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个数字太大,要达成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在例如中方进一步开放市场等问题上,这些要求就是可行的、现实的。


史剑道4日接受美国中文网记者电话采访。(本网资料画面)


史剑道:


美方这次提出的要求很复杂,以谈判标准来看,对对方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多。要想取得进展,双方都要同意对方的部分要求。


史剑道还建议,在贸易摩擦问题上双方分歧有大有小,可以在保持长期对话的同时,考虑在短期内达成一些协议。


史剑道:


双方的一些较大分歧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但短时间内肯定可以找到一些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这会是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协商过程,如果两国能够达成短期协议,同时继续长期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有可能的。


史剑道还着重强调,双方短期内达成的共识,应以帮助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为目标,增加互信,万万不能签完协议,又增加要求。


史剑道:


如果站在中方的立场上,我会想要问美国一个问题:两年之后你们将怎么做?因为中国方面可能会担心,在达成共识以后美方却又提出更多要求。所以对双方来说,除了提要求,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旦达成协议,就要诚实可信,切实遵守,两国的互信极为关键。


在本次磋商前中国表示,希望美方抱着维护两国经贸关系稳定大局的诚意而来。古普塔不久前刚刚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行为,无论从做事程序来说,还是在关税约束承诺方面来看,都与国际贸易秩序相左。而对于中国提出的“诚意”,古普塔认为,美方需要做到两件事:


古普塔:


在我看来,美方如果想拿出“诚意”,需要做到这几件事:一是停止单边主义,尤其是违反国际法的做法;二是美国需要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权制定自己的工业准则,中国也不例外,只要这个准则是符合国际法的,另一方就必须给予尊重,在对话的前提下进行优化利用。


采访:沈智虹(实习)

拍摄:郭怡君(实习)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