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子
在北京生活多年,只记得香山的枫叶要到10月份才能层林尽染,冬至之前红色基本已褪去,留下光秃秃的树杈等着来年的赤色。
春节去日本,即使在奈良和京都也都没见到樱花遍野。直到4月初,朋友发来大阪和千叶那街头的一路粉红,心中甚是向往。
即便在国内的武大、无锡,樱花的花期也都太过短暂,仿佛永远只是暖春的一个过渡,也因此方显珍贵。
在结束伦敦马拉松的旅游之行后,趁着五一假期提前规划了加拿大之行——先在班夫和贾斯博的国家公园体验了冰雪与山涧的广袤,3号返回到温哥华直奔马博会,穿过了温哥华市中心的拥堵和喧闹,抵达繁华的商贸区国际展览中心。
刚刚抵达那里时,同事便说:感觉这里的建筑和环境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很像。
阳光虽好但海风颇大,大批的私家邮轮和水上飞机的停港,与香港的紧促不同:温哥华的游客慵懒的端着咖啡在海边礁石旁晒太阳,身穿比基尼的姑娘也是悠然自得的擦着防晒油。
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感叹资本主义国家的小资生活啊。
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相应参赛号的柜台,左手边是服务问讯台,不记得参赛号的朋友说出全名就可以查到号码,出示护照就直接拿到了参赛号码布和官方介绍。
工作人员大多是社会义工,热情而高效,并且都会给选手送上参赛的祝福,心中很是温暖。
参赛服则是在出口前,最后领取。我记得当初曾经咨询过几家海外赛事的组委会,为什么要把Pick up中的产品分开,衣服或者某样纪念品放在他处。
当时得到的答案是:为了让选手尽可能的多逗留,刺激博览会的销售。
透露一下,你知道把参赛包拆开发,会刺激多少销售率的提升吗?——450%!
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在博览会长时间的溜达,吃吃喝喝,时间越长,你的购物欲望就越大。
温哥华马拉松博览会做的规矩又丰富。虽然可撸羊毛的地方不多,但是官方服装,赞助商体育装备、食物补给也是相当丰富。
其中有两个展位着实显眼,一个是紧挨着官方赛服旁的361度(海外版),另一个是在第三排的始祖鸟。
不可否认,近些年国产的运动装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技术突破,各家都拿出了过硬的独家材料主攻技术创新,甚至是收购海外品牌。能够在海外马博会中看到国产品牌,心中难免温暖起来。
而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户外装备品牌——始祖鸟(加拿大本国品牌),一向是低调高端强技术核心的典范。虽然展位并不大,但是最新上市的Norvan越野系列也是分分钟断号。
温马的视觉色调是天蓝色,整个博览会像被蓝色包裹住般,各个背景板前簇拥着选手争相拍照合影。
蓝色是温马的标志,是碧蓝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相融的颜色,是一种在阳光下让我们感觉凉爽而明亮的色彩,也是让选手跳跃出整个画面的最佳背景色。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6日清晨的鸣枪开赛。
正如组委会不断提醒的那样:又是一年高温暴晒,但这不正是温哥华春天的特色吗?
做好了一切防晒措施后,早上8点走进检录区。
温马的区域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幸运的是我竟然被分到了精英橘黄色区域,然而一心只想慢慢享受赛道风景的我,跟随搭档来到了棕色区域的末尾。
没想到温马的检录并不严格,全凭自觉。
倒计时开始时和选手们一起欢呼,8点30分,鸣枪开赛后,随着人群向前走。
主持人在起点拱门旁的舞台上为选手加油鼓气,同时也兼任鸣枪指挥。一个区域起跑后,间隔1分钟下一个区域再起跑。这也确保了并不宽阔的温哥华赛道一直比较顺畅,并没有拥堵。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和众多完全严格封路的比赛不同,温马占用的城市主干道并不多,大多是沿海景观道、UBC大学的海边公路、居民区内林荫道,这样做极小的影响城市交通,而林荫道旁的樱花树密布更是锦上添花。
跑过居民区时,观众明显增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加油,因为胸前有我的英文名,所以一路上听到的全是“Come on Wendy.” “You can do it Wendy.” “Wendy,you are hero” “Wendy..Wendy..you are the best”…… 明明说好的是走一场最美的马拉松,但当听到如此闪耀般的加油时,莫名的抬腿跑了起来。
这里透漏一个海外比赛的小诀窍,一定要在衣服上加印醒目的名字或国旗,这样你在赛道上的人文体验会急剧爆棚,仿佛冠军般的礼遇,一路都是粉丝与你互动。
在这儿要提一下真正的冠军,温马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籍全马冠军——来自上海的郑芝玲。
赛前中国籍跑友见面会上她跟随教练露相,表示会尽力跑出好成绩。还是在校生年轻的她,此次夺冠也预示着今后她将成为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事的佼佼者。
转来说说赛道。
由于赛前认真的做了赛道分析,知道温马的赛道较为平缓,除了9公里后长达1公里的好汉坡(50米爬升)。
聪明的组委会将这个通常被人吐槽的大爬坡用巧妙的方式转变成温马的又一大亮点:在开始爬坡前特设一个计时点,而在爬升结束再设置一个计时点,并专门开设了一个奖项:最短时间完成好汉坡的选手将收到官方奖励。这种竞技项目在国内的马拉松里还未曾出现过。
16公里后的赛道开始进入UBC大学校园。作为全北美最美的校园,UBC的赛道上几乎看不到教学楼,教学楼被密不透风的参天大树层层围住,只能发现一栋栋砖红色的建筑散落在草坪上。
左手边便是漫长的海岸线。强烈的海风被一层层的枫树所隔档,相对较矮的樱花树则穿插在枫树的前面,淡淡的粉色或白色成为一片片绿叶中的点缀。无法想象这里的学生有多幸运,每天生活在海天一线的花园里。
我跑过许多自称为最美海岸线的马拉松赛,像国内的秦皇岛、石梅湾、澳洲的黄金海岸,然而跑了温马之后才发现,这才是我心中的海岸线马拉松最完美的样子。
原本想象中一览无余、被太阳暴晒的海边,却因紧贴全温哥华最大的市内公园——斯坦利公园而被大树荫盖住。
虽然不幸的是容易被海鸥的粪便砸中,但时而可欣赏脚下的金色沙滩,时而又是跑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后15公里绝美的海岸风光使平坦赛道上的每位跑者都倍感幸福。
我们想要的跑向大自然,跑进风景里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一边奔跑一边与身边拥有八块腹肌的在沙滩打排球的型男打招呼,一边被穿着比基尼身材火辣的金发美女打Call,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在不封路的自然道路上奔跑时,参赛选手和普通城市游客可以如此和平共处。
相比之下,国内的大多比赛因为封路而把观众远远的隔离在马路对面,甚至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把线路改到荒无人烟的开发区或者快速路上。
温马也许永远无法像六大满贯那样创造各种世界冠军,但这种看似“慵懒”而又“实用”的组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包容”。
有一种快乐与速度无关,正如不是所有的海边赛道都能媲美温哥华。
温马的官方补给非常规矩。由于天气炎热,从五公里开始,每2.5公里都会有序的设置补给站,每1.5公里会有热情的志愿者递上纯净水。
海外赛事的志愿者大多都是社会义工,所以年龄段分布很广,上到70多岁白发碧眼的老奶奶,下到5岁拿不稳杯子的小娃娃,都会热情的帮你递上水杯,临走前还不忘为你加油。
Clif的能量棒简直美味极了,由于被太阳晒过而稍微松软,刚好不会由于太硬而使选手没了食欲。蓝色或红色包装的Clif能量胶是那种没有死甜而过分粘稠的液体胶,即使跑得慢一样有的吃,不像国内很多500以后的选手跑到一半就出现断粮的被遗弃感……
赛道上只看到了两处私人补给,是当地的一家运动俱乐部提供的,竟然有披萨、冰可乐、薯片、面包、蛋糕、巧克力、软糖......由于不好意思过去拿以至于比赛结束还很遗憾,不知道在赛道上喝冰镇可乐吃披萨是什么感受。
临近终点的1公里处开始从斯坦利公园转进繁华市区,在两个弯道下坡后,倒计600米处被热情的市民所围观,热情的尖叫和鼓掌成了最后的打气加油。
下午两点半,暴晒了将近一天的摄影师和工作人员仍在终点忙碌,为我们拍摄冲刺画面、挂上奖牌送祝福。终点示爱是跑马爱好者的专属,不分国籍。
迎接我们的完赛食品盛宴有:三种口味的薯片、全麦饼干、巧克力能量棒、果汁饮品、芝士三明治、香蕉......
完赛后的我把这些美味一顿粮吞虎咽,坐在路边当作午餐一轮又一轮的吃起来。每个离开的选手都是抱着一大捧食物,挂着完赛奖牌幸福的离开赛后区域。
在不断的被市民和公交司机喝彩称赞后,荣耀的回到住处,结束这一场落樱缤纷与成荫绿树相交错的、身临最佳海景赛道的“观光”之旅。身体虽然略显疲惫但却满是幸福的成就感。
若能一直奔跑在如画般的风景里,再多一个42公里又有何妨?
世上有许多的马拉松比赛,有让人目不暇接的绝美海岸线,也有数不清的粉白樱花交叠,更有漫山遍野的枫叶叠嶂。然而,我想能够把这些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碧海蓝天金色沙滩中跑一场,就只有温哥华。
在这个素来被文艺范儿和幸福感笼罩的城市,没有别离,只有期待下一次的再次相遇。
温哥华,不别离
(本文首发于咪咕善跑,版权归咪咕善跑所有)
…………end…………
©路璐
放下画笔 穿上跑鞋 源于一份热爱
拥抱美食 享受生活 拥有无尽好奇
携马甲线满世界跑马
用文字记录灿烂生活
这就是我
WE RUN BECAUSE WE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