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微信的提示音响起,我拿起来一看,又是B酱发在群里的购物图片
“Fendi的包包打完折499磅哎”
“啊,我还蛮喜欢这个绒毛的”
“这家折扣很大,我昨天刚买了Moschino的围巾,只要40几磅”
“我也去看看,XXX是么”
一阵激烈的购物信息互换后,C君发了一个捂脸的表情,说,不好意思,我昨天刚买了Pandora,准备克制一下,不然可能真的要吃土了。
群内的大家似乎也被戳中了什么,发出了一波强颜欢笑的表情包。
毕竟,除了时尚品以外,
我们英国留学生们真的是花着小资的钱,过着低保户的生活。
2
我在留学生朋友们中做了个小调查,想看看大家的出国后的消费水平究竟如何。结果大家几乎无一例外的表示,明明花的钱更多了,但是吃穿行方面的待遇却远不如国内了。感觉消费被强制升级,生活质量却降级了。
这是为什么呐?
首先基础的教育类开销就比较大,以留学生为客群的支付卡交易情况中显示,在学校内的花费是占比最大的一块。
即使除去动则上十万的学费,书本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特别是如果你读的是文学专业或法律专业,单就一门课就可能有上百本的书在readinglist里等着你去读。
你说去图书馆借?
很难。
图书馆未必有教授开出的阅读书目中的书。
就算有,僧多粥少,也很难抢到。
就算抢到了,还得按时归还。
借一次最多十天半个月,且不能在上面涂涂画画。
所以我们一般能买电子书就买电子书,没有就只好买纸质版的了。
纸质版的书一般都是20多磅,这一年下来开销能不大么?
忍不住吐槽一句,英国的物流又又又延迟了!
其次是时尚品的开销。
在我的采访中,有不少同学感觉出国后在不知不觉中钱就飞出去了,多半就是在这方面的开销了,而这方面的开销又主要集中在开学季、黑五和圣诞节。
开学季要添置各种生活用品和衣物,很多同学都倾向于选择自己知道的品牌,感觉有保障一些,而这些有能力在中国拥有知名度的品牌往往都价格不菲。
比如宜家的一个鞋柜就要24磅,类似的商品在淘宝上只要不到100元的价格,宜家的价格是淘宝类似款的2倍多了。
而到了黑五、圣诞....
受过节打折气氛的影响...
你要说完全能忍住一点不买...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打0.4折,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心动...
就算你忍住了,过节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来让你帮忙买点什么东西的...
再说吃。
这是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最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如果你出国留学,天塌了一半;
如果你来的英国,天塌了大半。
上图是一道真实存在的英国料理...
Stargazy pie...
中文翻译为“仰望星空”,很得其精髓了。
在英国,最常见的莫过于各种加工的快餐食品...
传统炸鱼、薯条和茶了解一下。
这一顿热量又高又没滋味还吃不饱的菜,吃下来也得八九磅,合人民币70多元。
所以大部分留学生会自己做饭,这样一顿差不多就是三四磅左右。
想念中国味道的时候就看看舌尖导演新出的《鲜味的秘密》,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老干妈炒肉。
嗯,真香!
当然,还有对吃比较挑剔的同学,
还是会点中餐馆的外卖,
这个价钱一顿至少也得20磅往上走了,
放一下中餐馆的菜单价格你们感受一下。
再说住。
住宿占支出的5%。
这个既要分地区,也要看个人。
我在纽卡斯尔一个独立卫浴、共享厨房的flat大概是110磅一周。
如果在伦敦,这个房型的价格就是翻倍还不止了。
同时由于不少同学都是短租几个月的时间,时间到了要换公寓,还有和室友实在合不来的也要换公寓,中间来来回回折腾又花了不少钱。
层出不穷的转租信息
再说机票。
机票费用是旅游挂钩在一起的,毕竟都来英国啦,像什么圣诞节、复活节这种放半个月到一个月假期的,肯定会趁着有空出去看看啊。
剩下的其他开销就是完全看个人喜好的咯。比如健身、旅游、泡吧、蹦迪和追星等等,
(是的,昨天刚买了抖森舞台剧的票~)
所以在英国的小伙伴们
你们在英国每月生活费要多少呢?
有哪些省钱秘笈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关于留学,关于申请,欢迎来撩英小伦
大家都在看...
10所英国大学2019年申请要求改了
三本 / 专科 / 自考 / 成人教育,能申请哪些英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