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介入】中国诞生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打开这一番多拉宝盒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2018年11月27日 新西兰TV33




昨日,一则“重磅消息”迅速席卷各大媒体。刷屏了整个朋友圈。


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 11 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据了解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消息发出后引发全球学界震动。




122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其实引起大家震惊和反对的不只是国内的科学家,连外媒都惊呆了。


BBC连发2条表示忧虑


BBC:中国基因编辑引发质疑


基因编辑:科学家走得太远了吗?



美联社:独家新闻——首个基因编辑的婴儿在中国宣布



CNET:中国的科学家声称已经创造了第一个基因编辑的人类婴儿



《卫报》:科学家称,世界上第一批在中国创造的基因编辑婴儿。未经证实的科学突破引发道德和道德问题



ITV News:中国科学家宣布了世界首个基因编辑婴儿




01

基因编辑是怎么做的?


要看懂这个新闻,先要谈一下背后使用的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它也被称为是“基因魔剪”。


简单来讲,这种技术能够以极高的准确性,精准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它可以引入一段基因,消除一段基因,甚至是可以对基因组进行单碱基的修改。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简介(图片来源:J LEVIN W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from Wikimedia Commons)


也就是说,这个工具让我们能够在分子层面上修改生命的蓝图。


毫无疑问,这在科学研究中是一项突破。有了这款工具,我们能够很快地对基因进行编辑,方便研究的开展。目前许多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背后也有这款技术的影子。


02

首名基因编辑人类是怎么回事?


根据报道,研究人员们在受精卵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CCR5基因进行了修改。


CCR5基因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它编码的蛋白质,是HIV病毒入侵人体所需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理论上讲,如果这个基因出现变异或缺失,就有可能关闭HIV病毒入侵人体的大门


之前一些资料表明,北欧人群中有10%的人存在天然的CCR5基因缺失。她们对HIV病毒有较强的“免疫力”。


经过基因编辑之后,这些受精卵发育成了婴儿,并呱呱落地。婴儿体内,CCR5基因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


只是这一次,变化并非来自自然突变,而是人为修改




基因技术“改造人类”,
这正是霍金的担心!


霍金曾经预言,转基因病毒可能会灭绝整个人类种族。

他认为:“我们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基因的运作方式。修改DNA的一部分并非一直会带来预想的结果,而是有可能制造出其它的意外,比如说难以控制病毒的出现。超乎我们想象的耐抗生素病毒的出现和发展只是个时间问题。”

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离霍金的预言又进一步。

 

一旦“转基因”人类这个口子开了后,是否能让试管婴儿获取更长的寿命?或者让人体机能变化,“转基因”人类的速度、力量、智力、视力、听觉都超越现在的人类,甚至手脚都发生物理改变?

 

其实这个答案已经被美国CRISPR/Cas9技术创始团队确认为可行的!(因为动物上已经可行)


CRISPR/Cas9基因改编技术创始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微生物学家Jennifer Doudna在TED关于基因改编的演讲


可是他们没有继续做下去,甚至呼吁全球暂停CRISPR/Cas9基因改编技术在人类上的实验——正是因为这完全是一个反伦理的行为!


创始人Jennifer Doudna呼吁全球暂停CRISPR/Cas9技术在人体胚胎中临床应用


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造人类”,在伦理上,目前全世界医学都还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更何况,使用CRISPR进行编辑,这个操作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这个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工具虽然很厉害,但难免会产生“脱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找错了编辑序列、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它的脱靶率依然是一个争议中的话题。




这则新闻昨天迅速发酵,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波又一波的质疑:


基因改造试验根本无法“完全杜绝艾滋病”;研究项目没有在官方备案;进行试验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背景竟是敏感的“莆田系”……随后,多方也立即进行了回应,并展开调查。


贺建奎 资料图


而对于这对备受关注的双胞胎的父母,贺建奎早前接受美媒采访时拒绝透露相关信息。他还表示,这对父母也“拒绝接受采访”。


涉嫌违反卫生部规定


国内媒体还注意到,贺建奎的这项研究可能违反了我国卫生部的相关规定。


卫生部在2003年发表《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其中附件一中第三条第九款明确表示,“禁止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配子、合子和胚胎进行基因操作。”



深圳卫计委26日发布关于《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声明称,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贺建奎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学今天也做出回应: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校方将展开深入调查。




如今基因编辑的婴儿已经出生,意味着被编辑过的基因理论上可遗传,孩子长大后是否能被允许生育、其后代是否会受影响等问题,都有待评估和讨论。


如果此次实验合法,那么是否意味着今后可对其他基因进行改造、编辑?比如智商、外貌等,「孩子的起跑线难道要提前到胚胎阶段了?」有网友调侃道。



一项技术应该是用来造福人类,

而不是带来突破伦理的恐慌

在技术和伦理之间,

伦理永远是第一位

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技术的底线

更是道德的底线!

最后,真切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健康成长,毕竟任何人都不该是科学试验牺牲品。

同时,也呼吁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本文参考:BBC、CNET、卫报、美联社、果壳网、网易新闻、环球网新浪微博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新西兰TV33电视台

TV33观众互动微信

新西兰

TV33

电视台

公众号微信:TV33_NZ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