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是科幻还是伦理?基因优生,是否会改变人性?

2018年11月27日 悉尼名城快讯



科幻片?还是伦理片?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全球首例经过基因修改的双胞胎在中国诞生,能天然抵抗艾滋病。11月26日,人民网刊发的一篇报道称,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消息一出,立刻被各大媒体转载。



》》》用在人体胚胎的基因编辑?


这个实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此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CRISPR 技术简介


》》》怒斥基因编辑“极其不负责”的人,却最先操作


去年 2 月初,贺建奎在他科学网博客上分享了一篇在伯克利基因编辑研讨闭门会上他自己的报告记录。他说:“不论是从科学还是社会学伦理的角度考虑,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行为是极其不负责的。”


但参会的人不知道的是,这个 “极其不负责的行为” 可能那个时候已经在起草申请了。仅仅一个月后,根据今天网上广泛流传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所示,名称为 “CCR5 基因编辑”的实验于去年 3 月份批准通过。




》》》改编人类基因,我们为什么担心?


当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时候,谁来上演这个“造物者”的角色,来决定是否修改基因,支配其他人的命运?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新闻爆出之后,又一次引发热议,基因改造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争议的话题。基因问题将撼动我们对人性的认知,如果连自己的基因都可以改变,那么有什么永恒之物可以成为人性信仰的支撑?我们想挑战的,不懂的未知领域,就都是应该的吗?



在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羊成功之前,进行了270次失败的实验。许多的失败出现在植入阶段,将近30%的克隆动物有着种种严重的反常症状。但是克隆体对某一特定疾病敏感的基因可能有第二甚至第三层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基因更改时没有被察觉,它们可能数年甚至隔代才能体现。所以如果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较大的成功把握,或者在成长多年后缺陷需才能显现出来,孩子怎么办?会不会危及后几代?




基因的多重功用及其相互作用的极端复杂,人们没有那么急迫地想要制造人工婴儿。在没完全弄清这些作用模式前,人类基因工程不该一蹴而就。在药理学领域,通常需要数年才能发现药品的副作用,有时药物也会与其他药物或环境产生交互作用,而这些在引进药物时完全没有预料到。基因工程师们要一步步拾级而上,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向复杂性出发。



》》》基因工程的优生或非优生,是否会改变人性?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问题。任何基因工程的手法要想对整个人群产生显著的影响,它必须是非常有用、相当安全和价格低廉的。当基因工程技术成熟的时候,好处有多大还有待讨论。但目前,在很多疑团尚未探索出的时候,操之过急可能会被烂利用,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此消息一出息震惊了学术界。除了科学突破,更多的是伦理之争。“这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问题的范畴,后果不可预测,一定是伦理争论的焦点。即使技术是100%可靠,人类是否可以或应该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看到这个消息)绝大多数人肯定大脑一片空白。”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表示。


舆论在极短的时间从赞扬转为一致的批判,基因编辑技术造福患病婴儿的说法也迅速被人体实验的指控取代。对贺建奎的主要指控有两点。一是明知道手术存在技术风险,却还是不经过业内探讨评审,仅靠一个疑点十足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就突破了伦理底线进行实验。二则是其所用技术本身并非重大突破。




》》》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而不是别人做不到的


百名学者联署声明中,学者们发出了强烈谴责。他们表示实验里所采用的技术早就成熟,“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生物医学科学家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跟重要的伦理”,更多的是不敢做而不是不能做。


手术本身对受改造婴儿的影响也存在极大的未知性。在贺建奎实验挑选的对象中,母婴阻断是更安全便捷的方式。而且目前有美联社的消息称,这位母亲本身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是筹谋已久的营销?


贺建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实验室用物理,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研究集中于免疫组库测序,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贺建奎拥有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并在基因测序仪研究, CRISPR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取得研究突破。他的实验室将高通量测序应用到免疫细胞受体库的多样性研究。


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向美联社独家透露,成功把自己推进了次日舆论的聚光灯下,各大媒体迅速跟进,社交网络舆论沸腾。这次消息的宣布时机也是耐人寻味。


根据麻省科技评论的报道,舆论造势和民意塑造其实从几周前就开始了。“他展开了积极的拓展活动”,寻求伦理建议、发起调查报告,甚至聘用了一名美国公关教授。


而在消息宣布的前一天,他在名为 The He Lab 的Youtbue账号,发布了四段宣传视频,分别用英文解释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的原则和对“设计婴儿”的误解等话题。对应的,优酷上也出现了一个贺建奎实验室,挂着相同的内容。这两个链接都可以回溯到贺建奎实验室位于南方科技大学下的子网页。这一套熟悉的操作不禁让人想起当下互联网科技公司常用的公关逻辑。


是为了医疗创业融资?贺建奎创办的瀚海基因于今年早期刚获得一笔价值 2.18 亿元的 A 轮融资,共六家机构参投。瀚海科技的主要产品即是第三代基因测序仪 GenoCare 和配套试剂,而这轮融资据称将被用于建设亚洲第一条三代测序仪生产线。在知乎上,一名匿名网友也披露,瀚海的策略是先融资再招人研发,其所用的由加州理工大学授权的专利没有“任何优势”,原来的母公司更是已经破产。


消息发布初期,一般热衷于报道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对此事都异常冷静,可就在不久前却相继发布了对涉事医院启动调查的报告,而南科大和相关合作方也纷纷在官方渠道发布甩锅声明。


通过基因编辑进行优生,此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的新闻今日仍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了巨大争议。

你们怎么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