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发票,能击倒中国95%的家庭,心脑血管疾病61天花了104万……
昨天,一张出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巨额住院收据,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热传!
楚天都市报记者从该院了解到,网传的住院收据真实存在,该名患者目前仍在医院治疗,总费用已超过170万元。
心梗引发并发症
据院方介绍,9月13日上午,67岁的刘先生(化姓)在家突然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于当天中午12点左右在老伴陪同下来到中南医院,被确诊为急性心梗、右侧冠状动脉严重堵塞。
因心跳微弱心率很低,装上心脏起搏器也没有明显效果,无法进行介入手术,心脏随时可能停止跳动,必须尽快进行心脏冠脉搭桥术。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征得刘先生女儿等家属同意后,医护人员通过人工心肺仪为刘先生建立起体外心肺循环。
术后刘先生转入ICU(重症监护室),但心跳依然微弱,连续使用人工心肺仪长达9天后,生命体征才渐趋平稳。
此外,由于出现多种并发症,刘先生接受了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骨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治疗,医院还邀请了省内相关专业的顶级专家进行会诊,目前刘先生已经恢复自主意识,病情趋于好转,但仍未能转出ICU。
住院费已逾170万元!
“104万其实只是部分费用,刘先生从入院至今总治疗费用已超过170万元。”中南医院ICU副主任周青介绍。
由于刘先生病情危重,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先进设备,以人工心肺仪为例,该设备可以改善心脏及其它器官的氧合血供,控制心跳骤停风险,但使用费用非常高。刘先生使用人工心肺仪长达9天,每2小时还要进行一次血气功能、凝血功能监测,仅此费用每天就得2万元左右。另外,他还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呼吸和肾功能衰竭、右下肢坏死等并发症,这些治疗费用也较高。
记者看到,医院目前共开出了两张住院收据,其中第一张住院收据显示,住院日期为2018年9月13日至9月27日,共计14天,金额为632439.19元;第二张住院收据显示,住院日期为2018年9月27日至11月27日,共61天,金额为1040139.71元。两张收据上,ICU治疗费、西药费、手术费额度最高,合计超过百万元。
该院医务处负责人表示,刘先生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都是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并不存在违规,因为其病情严重花费较大,医院还想方设法为他尽量节省费用。
收据在网上被误读!
昨天下午6点,记者联系上刘先生的女儿。据刘女士介绍,她是在11月27日把104万元的那张住院收据发到微信朋友圈,本意是希望提醒身边朋友珍惜健康,但是没有想到会被转发到网上引发这么大关注,更没有想到会被恶意解读,对此她非常生气。
“救人是第一位的,花多少钱都要把父亲抢救过来。”刘女士说,抢救之前自己与家人就已经做好了支付高昂费用的心理准备,但确实没想到会在ICU住那么久。因为是普通工薪阶层,为付清170万元治疗费,家人借了不少外债,压力非常大。虽然医疗费用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是具体多少还不确定,目前正在走程序。
晒出父亲的住院费用收据,本只是好心提醒身边的的亲人朋友,多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没想到最后却成了某些人为自己招揽保险生意的工具,难怪刘女士觉得如此心塞!
那么,在新西兰,如果一个人得了病,又是如何看病和治病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让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新西兰的医疗体系。
在新西兰,整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由公立和私立机构混合组成。此医疗体系的大体设置是:最高“统帅部”,卫生部;然后,依次是,分布在不同区域(region)的20个“区卫生局”(Districthealthboard)及一些非政府卫生健康组织(例如,癌症康复协会)。
在新西兰,区域卫生局(Districthealthboard)负责各辖区内的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和医疗资源的供应等。一般地,每个region(区域)内只设一座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和几座专科医院。不过,在奥克兰和惠灵顿等少数大城市里会设有3-4座大型综合公立医院。(注:在新西兰,“Region”类似与我国的“省”。以上信息源自新西兰卫生部官方网站http://www.health.govt.nz/)。
下图展示的是: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区域总医院的景象:
话说,在新西兰实行全民免费的医疗福利制度,也就是说,在新西兰,不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你是新西兰的合法公民,或者新西兰合法的永久居民(即“绿卡”持有者),你都可以在此享受免费的福利医疗制度。
看病的方式
在新西兰,如果你病了,并且,如果你的病情不是很“重”的话(诸如,感冒之类的小病),你首先去寻医问诊的是:你的“家庭医生”。那么,何为“家庭医生”呢?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家庭医生”的英文名字是:GeneralPractitioner(注:中文直译是“全科医生”,其英文简称是“GP”。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GP习惯性的被华人称为“家庭医生”)。
在新西兰,“家庭医生”大都工作在社区诊所里。就此,每个新西兰人会依据自己所住的区域,就近到“社区诊所”里看病。那么,经“家庭医生”初诊后,如果,你的“家庭医生”认为可以独自处理你的病情,然后,他(她)会为会为你开出一份“治疗单”(一般是一份药物“处方单”),然后,你持有“家庭医生”签字的处方单自行到药房买药,即可了。
下图展示的是:新西兰“家庭医生”(GP)工作时的景象:
如果,你的“家庭医生”认为你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那么,你的“家庭医生”会开出一个“转诊单”,把你推荐到当地的“公立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继续诊治,然后,你持有“家庭医生”签字的“转诊单”到家庭医生推荐的公立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继续诊治。
在这点上,新西兰的看病方式和我国的非常不同,因为在咱们中国,不管大病小病,病人都会一窝蜂地涌到大医院里去看病。而在新西兰,如果你仅仅是患上了感冒等类的“小病”,如果你去当地的综合大医院去看病,一个肯定的结局是:不会有人接待你的。因为,在这里,所有的病人首先被分流到了“家庭医生”那里进行初诊和治疗。
但是,如果你得了非常紧急的病症(例如,心脏病突发),怎么办?可直接走公立医院的急诊通道救治。例如,我老公的一位朋友,上周突发了心脏病,然后,这位朋友直接被救护车拉入了医院“急诊室”,然后,在医院里他直接被施行了“心脏搭桥”术,现在这位朋友已返回家中修养和疗养。
在新西兰,所有的公立综合医院都设有紧急通道(emergency),供急症病人使用(下图)。
费用
1)问诊费。
在初次问诊你的家庭医生时,需要付给医生一定的问诊费。话说,此问诊费会依据每个人的收入不同而不同。一般地,达到年平均收入标准或者以上的人士,每次问诊家庭医生的费用大概每次是:$30-$40新币;6岁以下的孩童(不论穷富)看“家庭医生”的问诊费是全免的;低收入家庭或者是长期病患者,可以到当地的“社会福利部”申请一个CommunityServiceCard(社区服务卡),每次看病时,只要出示此卡,便可享受低廉的家庭医生问诊费了(价格上至少低三分之一,或者全免)。
2)药费
在新西兰,实行医药分家。即,医生只管看病,药店只管售药。而在这里,药物被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而药店如果私自出售“处方药”给病人,是会吃官司的。
那么,何为处方药?即病人必须持有医生签字的处方单才可在药店购买到的药物,例如,抗生素药物,治疗各种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的药物。另外呢,在这里几乎99%的处方药的费用都是:$3新币(大概合15元人民币),而且,这个价格不会因药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即,不管是啥药物,统统是3新币。
之所以这样的局面,这是因为:药物的大部分费都由政府买单了。因而所以,在这里,医生不会为了“赚药品回扣”而专捡“贵”的开单现金。额外解释的是:6岁以下的儿童用药免费。
在新西兰,药店大多由私人经营,但是药剂师必须是持证上岗。
那么,何为非处方药呢?即,不用医生的处方单就可购买到的药物,一般地是:治疗感冒的药物,止咳药物,眼药水,止痛药等。在新西兰,非处方药除了在药店有售之外,在各大超市也都有出售,不过,非处方药的价格会随着药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3)治疗费
如果你的家庭医生判定你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那么,你的家庭医生会转介你去当地的公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继续治疗,同样地,在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里,你所有的治疗费用也全都被政府“买单”(免费)。
由此可见,新西兰的福利医疗免费制度在对待富人和穷人上,除了在给付“家庭医生”的问诊费上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却是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过,新西兰实行的免费福利医疗体系里,却存在着一个被“某些人”屡屡指责的“弊端”,那就是:病人等待的时间太久。。
一个事实是:由于在公立综合医院等待治疗的慢性病人很多(尤其是手术),所以,所有“非紧急的医疗服务”都需要排期等候。例如,在新西兰,“膝盖置换”之类的手术属于无生命大碍的病症,所以,此类需要手术的病人往往会被排期等待,为此,有的病人可能会等待上一年,甚至更久,,才会被施行手术。流汗不过,如果是急需手术的病症,例如恶性肿瘤,医院会立即为病人安排手术,救命要紧,不是吗?
那么,如果有的病人不想等待这个手术排期?怎么办?嗯,去私立医院诊治。在新西兰,在私人医疗机构里就诊或者做任何治疗,都需病人自负其全部费用,因而所以,很多新西兰人,或者说富人们用选择购买“医疗保险”的方式来回避“等待”这一弊端。
在新西兰,一般地,按照商业医疗保险的条款规定:如果你拥有商业医疗保险,那么,你去私人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的费用会被保险公司报销掉70%--80%的费用。
诚然,新西兰的医疗体系不是完美的,但是,至少在这种医疗福利体系下,大部分新西兰人的就医所需得到了满足,也就是说:在这种体系下,穷人也能“病有所医”。再一个事实是:这世上有完美的事情吗?
精选干货回顾
- End -
如果您喜欢本文
请点荧屏右上角的图标分享此文章
想了解一个不缺蓝天绿草的天堂?
快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