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老爹把新西兰公园里的鸭子捉来杀了……结局很温暖

2018年11月24日 新西兰天维网




文 | Zeng


还记得今年7月有一条“中国中年夫妇出国后,在美国公园公然抓鸟”的新闻吗,


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费城的华盛顿广场,


根据现场的一份视频,有一对华裔中年夫妻,在公园长椅上,用食物引诱鸟儿接近,随后将两只鸟抓到了塑料袋当中……



视频po出后,不仅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关注,也引发了华人社会和国内网友们的愤怒,很多人直呼“丢人”



同样的事情,

其实也在新西兰发生过


新西兰华裔导演

黄采婈(Chye-Ling Huang)的父亲,

第一代移民黄汉(音Han Huang)

就干过这件事,



此前他在女儿拍的故事短片

The Han Chronicles当中,

大方回忆了整件事的经过……




黄先生是在1976年来到的新西兰……


“我第一次登陆新西兰,我记得是2月份吧,基督城的天气特别好,


“下飞机的时候我穿得特别正式,一身西装,因为当时以为去西方国家就必须要这么穿。


(短片情景还原)


黄先生第一天上学,就交到了一个朋友,


(短片情景还原)


“课外活动时间很多,我认识了一个萨摩亚的伙计Chris,他跟我说他其实是一个王子,他很帅气,很高……你知道的,真的像个王子,”



“我们没什么事儿干,在学校附近转悠,熟悉熟悉环境,走到后院的时候,Chris看到了一只鸭子,”



“他说:wow,一只鸭子诶,我也说,哟,有鸭子,我不知道Chris,但在我看来鸭子算是食物,”



“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来杀鸭子吧,然后吃了它,反正怎么煮了它!”



“我们真的没想太多,说干就干,然后他拿起石头就开始砸鸭子,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魔了,我们哈哈大笑,Chris最终打中了鸭子,”



“鸭子就给打蔫了,哈哈,鸭子被我们打死了哈哈哈。”




“然后下一步就是拔毛啊,得用热水啊,”



“我们就跑到一个橄榄球准备室,你知道,运动员在那儿洗鞋子的地方,我们就把鸭子弄热水里,死命开始拔毛,”



“一个亚洲人,一个萨摩亚人,就跟疯了一样,”



“然后一个白人同学走进来大呼:你们在干嘛啊!!!!”



“我说我们杀了鸭子准备吃它啊”



“他说你们知不知道这样是犯法的啊!!!”



“我当时就吓坏了,不要啊,我爹地花那么多钱供我来新西兰念书,我不要进监狱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


三个新朋友一起共享了午餐……



很有爱的结局是不是!


(这是当年黄先生真正的样子)



“这样的片子请多来一点!”


其实,像在新西兰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共同生活的社会,各群体文化上、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是必然的,新移民和老居民之间,也肯定有一些矛盾,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待问题的方式,就只有“谴责”“批判”和“责骂”……


至少,这个短片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幽默的、轻松的、艺术的形式,主动寻求沟通,让别人对自己多一些理解。



比如这个短片系列的一二集都已经于去年在新西兰电视台的播出过,Youtube上也挂出,网友的评论都很正面:

多来一点,太好玩的,应该是下一个Shortland Street(新西兰著名肥皂剧)

太搞笑了!太有才了!太Amazing了

哈哈哈,多拍一点吧!

也许这样的成功,也促使了导演黄采婈在为亚裔群体发声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今年她导演的话剧《根》就获得了Auckland Fringe Festival 2018的最佳设计奖,



此外,她还拍过一个讨论“亚洲男性的性魅力”的短片,为新西兰的亚洲男子发声……




你们不给镜头没关系,

我们可以自己拍自己讲啊


在西方社会,人们印象中,亚洲男子一般是很难和“性感”二字挂得上钩的。若真要把Asian guys 和Sexy 放在一起说,是真的可能引起一顿哄笑的!



可是,真有那么好笑吗?


黄采婈开始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


她认为,亚洲男性在西方媒体、影视中遭遇了“除性化(desexualising)”。


“除性化”是“除人性化”的一种,是在把人进行刻板归类。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时至今日,大多欧美影视作品中的亚裔男子,关键词仍然被设定为:


【书呆子】


【胆小木讷】


【口音重、不礼貌】


【阴险狡诈】


【尺寸堪忧】


正面、勇猛、性感的亚裔荧幕形象,真的很少很少……


为了反抗这样的不公,黄采婈拍了自己的纪录短片《亚洲男子谈谈性Asian Men Talk About Sex》,



她想用一部短短的片子,引发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不过,短片的调调仍然是平和的,幽默的,有爱的。


(《花木兰》男主新西兰华裔Yoson An

也在短片中亮相)


她找来了自己在新西兰认识的所有亚洲男子:


她的好基友,她的同事,她的朋友,当然,她的父亲黄先生也出了镜,


在饭桌上,在球场上,在茶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性”的主题,分享着自己与性有关的各种趣事。



她的朋友James说:


“ 有一次有个女孩跟我回去了,她一路摸下去,来了一句:噢!——好像对亚洲男人有个正常尺寸的小弟弟感到十分惊讶。我问她,你惊讶个啥,她说,你懂的……我说你什么意思!因为我长这张脸吗!!!?”



这种刻板印象,亚裔基友们也深有同感。


“一些社交App上也是,比如Grindr(一款同志交友软件),有些人的资料里明确就写:不要亚洲人和印度人。”



“我有一个白人gay友,有一次他评论一个陌生人,说作为一个亚洲人,那人算是挺hot的了。我当时真&%¥%¥!@!”



黄采婈认为是时候让亚洲男子们为自己发声了。


你们不给我们表现的镜头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拍自己讲啊


她找到了华裔编剧Calvin Sang,一起策划了这部纪录片,采访亚洲男子,还原一个真实的亚洲男性世界。


(黄采婈的父亲在该片中亦有亮相)


“我希望让人们了解到,亚洲男人也是各有所好、性情不一的人类。”



换一个角度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


回到开头的话题,随着越来越多国人走向世界,近些年一些跟国人在国外做出令人扶额举动的相关新闻,也屡屡成为热议话题:


比如中国游客在国外吃自助造成一片狼藉;



比如有中国大爷大妈违规携带食品入关澳新,被查后大闹海关;



再比如国内艺人霸占Itunes美国榜单遭到群嘲……


等等,


看到类似的新闻,不少人都会愤愤甩一句:


丢脸!


希望可以和他们划清关系……



不过,如何看待这些现象,黄采婈的短片,其实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除了一味去批判,甚至“划清界限”,我们其实可以用艺术,用音乐,用有意义的对话,更好的更全面的表达自己,消除误解与刻板印象,从而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包容。



换句话说,


要想表达自己,或者抗议不公,不一定要嘶声力竭,怒发冲冠,在网络上展开一场又一场的骂战,


相反,


我们是否可以多主动一些,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把我们的心声,我们的无奈,我们的期盼,我们的挣扎,大大方方地,在当地社会表现出来呢?


也许,这才叫做“文化软实力”,这才会让我们与别人的对话,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深度,更有效率吧……


你觉得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