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遭百余名科学家强烈谴责!背后还有猫腻

2018年11月27日 澳洲折扣资讯



澳洲折扣资讯
最劲爆的折扣,详尽的产品信息




据人民网报道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出生了

微博热搜显示此话题“沸”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是一对双胞胎试管婴儿,区别于一般的试管婴儿,她们在还是受精卵期间,就被人为修改了基因,贺建奎称这种修改能让婴儿天然免疫艾滋病


免疫艾滋”,看似美好的“历史性突破”没能迎来掌声,反而是排山倒海般的谴责。


细思极恐”,“丧心病狂”,“他以为自己是上帝吗?”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罕见地,一场科学实验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就在当天下午,122位生物医学领域的华人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谴责“基因编辑婴儿”实验。



声明中,“疯狂”二字最好地表明了学界对此事的态度。而更为疯狂的是声明中提到的“医学伦理审查”。


这种重大的医学实验都需要医院方面做伦理审查,网上流传出的项目伦理审查申请书显示,为该研究做伦理审批的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这是一家莆田系医院。



事后医院也很快出来撇清关系:没有给该项目背书,孩子并非在医院做的实验,医院也没有和贺建奎合作。


随后,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发布消息,称该医院的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本身就有问题,经查并未在有关机构备案。


01

不能天然免疫艾滋病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那122名科学家要谴责,能够免疫艾滋病、造福人类,不是很好吗?


但这项基因编辑实验,真的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并不是。



科技日报就对这项实验提出了几点质疑:


第一,对健康胚胎删除CCR5基因是不理智的,因为目前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的CCR5是缺失的,这对双胞胎算是中国人吗?


第二,CCR5对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的发挥非常重要,减去了这个基因对婴儿发育的影响,根本没办法预测是好事还是坏事,这项实验对两个婴儿极不人道


第三,艾滋病毒具有高变性,没有CCR5的基因受体,还可以有其他受体,一样可以感染艾滋病。贺建奎教授根本无法确保这对婴儿终生不会被艾滋病毒感染。



为什么说贺建奎根本无法确保这对婴儿终生不会被艾滋病毒感染?


科学家解释了这一点,这俩孩子是可以免疫HIV,但只能免疫部分。


HIV有R5和XR4两个亚型,贺建奎只是更改了CCR5基因,所以两个孩子未来只能免疫R5型HIV的感染,而对另一种HIV没有抵抗力。


换句话说,被基因编辑的这两个婴儿,并不能完全抵抗艾滋病,而且不能免疫中国的主流艾滋病亚种。


而事实上,如果患有艾滋病的父母,想要生出健康的孩子,早已经不是什么大难题。


如果父亲患病,只需要筛选出健康精子就可以了;如果是母亲患病,只需要采用药物阻断,98%可以让新生儿不被艾滋病感染。


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贺建奎的方法来生出健康的孩子!


用基因编辑删除婴儿的基因,不能达到完全免疫艾滋病的效果,反而让婴儿身体成长承担巨大的风险。


02

不宜临床应用


贺建奎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从理论上来说其实是没多大问题的。


CCR5是人体的一种蛋白质(细胞膜蛋白),结构正常的 CCR5 是艾滋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贺建奎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把受精卵基因组中的CCR5的32个碱基“阉割”,形成了CCR5△32突变型。


在现实中,有10%的欧洲人存在先天性的CCR5基因缺损,这不但让他们拥有抵抗艾滋病的能力,还从侧面印证了——基因缺损的人不也能好好活着?


不过,由于CRISPR/Cas9存在“脱靶效应”,因此即便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精准度,但绝对不代表能够开展临床应用。因为一旦出现脱靶,孩子就有可能伴随身体缺陷度过一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


如果今后基因编辑的精准度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完全避免脱靶的情况产生,那么它就是很有价值的。


虽然该技术当下还欠成熟,不应当临床应用,但那些叫嚷着“彻底抹杀”该技术的声音,也同样不可取。


03

专家也质疑:非常草率!


国家科技领域主流媒体《科技日报》针对基因编辑婴儿在其官方微博发出四点质问: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此外,针对此次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接受了“知识分子”的采访:


1、伦理申请是深圳和美妇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但提供胚胎的是另外四家医院。伦理审查是10月9日通过的,但孩子在11月就出生了,您对此如何评论?

这份伦理申请非常的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来看,在伦理申请批准前实验就已经进行很久了。伦理审查是按照“科研项目”的标准实施的,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对。整个伦理申请中,写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进行了相关实验,但仅仅描述了过程,并没有任何详细结果以及实验后续对该动物的观察结果。伦理申请书最后一段占领技术制高点和超越诺奖级的工作这些竟然能作为理由列到申请书里,可见项目实施者和批准者的本意和关注点到底是什么。

2、在技术方面,贺建奎团队针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能否真的预防艾滋病?是否存在安全的风险?以及,其中一个胚胎是在怀孕期间做的基因编辑。如何看待这样的操作?

首先,如果基因编辑后是嵌合子的话,没有编辑到的细胞还是会有感染风险。但更为关键的是下面两点:①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效应会带来何种后果是完全未知的。②CCR5缺失已经被实验证实会造成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肿瘤的发生。即使该实验的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过药物降低母体HIV的载量,是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的。这项研究完全没有任何层面的必须要进行的必要性,而两个孩子所要面临的后续风险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试想一下当初多利羊的实验结果。

3、如何看待这一实验的后果?

这一实验从科学层面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两个孩子作为试验品,这些未知风险将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从事这一实验的科研人员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编辑领域专家,项目实施时其测序公司和其背后的商业资本实在铤而走险。该项目的实施可预见的会使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受到影响,也会使中国科研界的发展受到质疑。中国科研界需要就此发生,该项目的实施者也需要因这一行为而受到抵制,否则将会带来更多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潘多拉的盒子也许就此打开了 。


04

科学家必须有伦理道德


这样的事情,其实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3年前,中山大学的黄军就研究团队,利用同样的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试图消除婴儿的地中海贫血症,当时也是震惊全球。


他们团队成功修改了28个胚胎,但将研究成果投给了科学界最著名的《自然》与《科学》杂志时,却被拒稿了。


因为这项技术,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


最后这项研究的论文被《蛋白质和细胞》接受了,但发表它的原因却是给“科学家敲响警钟,给了那些认为这一技术能完全清除疾病基因的人一个严厉警告”。


黄军就恪守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但在实验胚胎培养14天以后就将之销毁了。


科学没有伦理道德,但科学家有,而且必须有。




05

有德有才是精品


电影《变种异煞》讲了一个“未来”的故事。


在未来社会,有的孩子经过基因工程出生,他们的基因中没有任何导致疾病的因素,身健体壮,注定会成为社会的精英,享受高人一等的生活;


没有经过基因工程出生的孩子,他们体内的基因缺陷,导致了没有人看得起他们,也没有人会投钱培训他们,只能干清洁工等最低下的体力活。



没被基因改造的孩子,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比经过基因改造的孩子多一百倍努力。


尽管那么努力,却还是不得不伪造自己的身份,才能得到同样的优待。


基因编辑没有让世界更美好,反而让一部分人更难追求幸福。



生命是平衡的过程,有得必有失。


我们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可以忽略被撞倒的人,就可以忽略被伤害的个体。


有德有才,是精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最后,真切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健康成长,毕竟任何人都不该是科学试验牺牲品。


-END-

▼95%的人点击了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