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皮克斯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火了。
短片讲述的是一位空巢华裔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导演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母性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忙着包包子。丈夫快速吃完包子就去上班了,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她吃包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包子变成了一个小男孩。
妈妈很喜欢这个包宝宝,像养孩子一样喂养它。
给它量身高、洗澡澡。
时时刻刻都带着它,去菜市场买菜,给它买爱吃的面包。
包宝宝也会围着妈妈团团转。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包宝宝一天天长高长大了。
长大后的包宝宝不再听话,不再黏着妈妈。它有了自己的朋友。
妈妈怕它受到伤害,不想让包宝宝离开自己,但是包宝宝不领情,妈妈拿包宝宝最爱吃的面包讨好它,但是包宝宝依旧不愿意理她。
它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不让妈妈进自己的房间。在妈妈推门而入的时候,表情瞬间变得冷漠。
妈妈烧了一桌子丰盛的菜,想用食物的香味引诱包宝宝出来。
但包宝宝选择和朋友出去玩了,留下母亲一个人赌气地吃完了所有的饭菜。
晚上包宝宝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
洋妞儿亮出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钻戒,宣示着自己的主权。
原来包宝宝回来,只是为了收拾行李,它要离开这个家。妈妈死死守着门,也改变不了包宝宝离开的念头。
失望和愤怒之下,她一把将包宝宝塞进了嘴里,然后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这个片段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导演Domee Shi自己形容这个动作是“激情犯罪”。
Domee说这个短片的灵感来源于她的妈妈,“小时候在多伦多,母亲总把我当做手心里的小包子,一刻不离她的视线,不许我乱跑,所以这种转变对他们来说很难。”
Domee妈妈曾经说过:“好希望把你塞回肚子里,这样就一直知道你在哪儿。”
母亲用爱养育了子女,却有可能变成以爱为名的绑架,用爱将子女吞噬。
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其实,每一句“为你好”都是一种精神强暴,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还记得那个不久前跳江自杀的博士吗?26岁的他,是别人眼中的“天子骄子”,他活成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却并不快乐。
“只愿下辈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让您受伤”,他唯一的愿望是做自己,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真的“为你好”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你,尊重你的意愿,尊重你的选择,为你好才是对你好。
说到这种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杜江与霍思燕堪称模范。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中,曾送给嗯哼一首诗: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的爱,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长大后的必然离去,是抗拒的。接受分别的过程势必伴随着巨大的痛感。
导演Domee也谈到:“当父母对孩子的爱达到极致时,为了不让孩子离开,甚至会作出毁了孩子的行为。所以,对子女过度保护的父母要学会放手。”
短片《包宝宝》的最后,吞掉包宝宝的妈妈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这时候她突然惊醒,原来这是一场梦。她现实生活中的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了。
原来前面母亲和小包子的故事,便是她和儿子过去的点点滴滴。母子俩终于冰释前嫌,妈妈接受了洋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
Domee表示,她只想透过《包宝宝》表达一件事——“爱要随着时间而改变”。
适当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为你好”。
素材采写:熊熊
责任编辑:熊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