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1971年
中国上海提篮桥监狱
一批女囚从大门走出
她们神情麻木,脸色憔悴
身上的衣服懒懒地搭着
可在这群人中
有一个人却很不一样
她的衣服朴素却很干净
双眼明亮,脚步不急不缓
优雅的姿态仿佛刚刚赴宴归来
她一生的所言所行
至今想来都让人震撼不已
她,就是郑念
她家世显赫
从小就被娇生惯养
而她命运多舛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
更经历了长达6年的监狱生活
可她非但没有被成功“改造”
更没有改掉一身的“小资毛病”
出狱后,这个女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写下了轰动世界的一本书
1915年她出生在北京,原名姚念媛
祖父姚晋圻,是清末民初大儒
逝世后,总统黎元洪以其
“学术精通,道德纯备”
明令国史馆为之立传
父亲姚秋武官至将军
她有着优渥的家境
生活富足,国内外都有存款
平日里佣人伺候,她曾写道
我独自一人待在书房里
因着那恹恹的暑气
括在乳白色乾隆古瓶里的朵朵康乃馨
都垂头丧气
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
她有着出众的外貌
在天津南开读中学时
她曾四次登上过《北洋画报》封面
而当年名声大噪的赵一荻(赵四小姐)
也才只登上过一次《北洋画报》
她的身边,宦子弟追求无数
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
少女郑念
她还受过最好的教育
曾在当时中国最优秀的
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就读
后赴伦敦经济学院留学
并取得硕士学位
在伦敦留学期间
她和中国学生郑康琪互生情愫
结婚后,郑康琪担任
国民政府驻澳大利亚外交官
于是她陪着丈夫到悉尼长居
此间诞下一女梅平
最心爱的人相伴左右
生活富足而安逸
这是她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她本可以继续这样幸福下去
却偏偏和丈夫异口同声选择了回国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
她和丈夫毅然回到当时的上海
夫妻俩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
希望为新的中国做贡献
可她怎么都没想到
正是这个爱国决定
会让自己及家人受尽非人的折磨
郑念一家三口
42岁,丈夫因病去世
中年丧夫,她非但没有消沉
反而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幼小的女儿
为了纪念丈夫
她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郑念
即:思念之意
精通英语的她
被聘为亚细亚石油公司总经理顾问
她每天周旋于公司、政府之间
努力工作,以维持生活的原有品质
她住的仍是花园洋房
佣人数名,家里陈设明清古董
当时偌大的上海滩
保持这种生活水准的不过十来户
一位英国朋友曾称她家是
这个色彩贫乏的城市中
一方充满幽雅高尚情趣的绿洲
她自己也说
我的居所虽称不上华厦美屋
但就以西方的标准来说
也可属于趣味高雅的了
为了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郑念费尽苦心
即使只身一人
也勇于承担家庭的重担
这是真正的名媛
20世纪30年代上海富裕家庭举办party的情景
失去心爱的丈夫后
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
乱世的洪流
将她卷入万丈深渊
文革初期
红卫兵时时上门审讯
她预感风暴将近
情况眼看着艰难下去
她首先想到的却不是自己
而是佣人们
为了替我的佣人着想
在红卫兵对我家宅查封之前
我已决定把那六千从银行支出的钱
分给他们
她断然拒绝了佣人们
与她共患难的要求
毅然决定独自承受命运的暴风雨
心中有仁,眼里有爱
不因富贵而丧失同情心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文革前的郑念住所
不久后
这场她预料中的风暴果然来了
家世显赫,留学背景
还供职外商公司
无论从哪方面
她都注定无法在这场浩劫中幸免
一个早晨,她正坐在家中
三四十个陌生人破门而入,乱砸一通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陌生人
她镇定自若
甚至还冒着被殴打的危险
用“可以去香港拍卖为国家赚外汇”的理由
保存下了明代的德化窑名家雕刻观音像
大青花瓷盆等数十件珍品
善良的她,还帮助一名
偷拿她戒指和手镯的女红卫兵打掩护
让小姑娘有机会把偷拿的东西
“不着痕迹”地还回去
免于被同伴批斗的命运
红卫兵还要拉走她的冰箱
她却悠然地吩咐厨师
为她准备早餐
然后坐在厨房的桌子边
吃着配牛油和果酱的吐司
淡定地呷着咖啡
甚至还告诉红卫兵小姑娘
咖啡是什么
精心呵护的家就这样空了
女儿惊慌失措
她却镇静地说
凡事总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
想想那些古董,在属于我们以前
不知被多少人拥有过
经历过多少战争和天灾人祸
我们之所以能得到它
是因为有人失去了它
当它们为我所拥有时,我可以玩赏它们
现在,我失却了它们
就让别人去玩赏它们吧
人生本就是过渡
财产并不是最重要的
面对飞来横祸,却从容不迫
名利财富,视作过眼烟云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后来,女儿被关进牛棚
郑念则被指控为英国间谍
关进了上海第一看守所
开始了长达6年半的牢狱生涯
在那个理性与法制
全数崩溃瓦解的时代
一切都变得荒谬
毫无道理可言
为求自保
身边最亲的人都可以诬陷
所有人都变得不再是自己
而她,一直在做自己
她的牢房爬满蜘蛛网
墙壁因年久失修而泛黄布满裂缝
床是粗陋的窄木板,她说
我有生以来,从未接触过
也没想象过,世上竟会有
这么一个简陋又肮脏的地方
生活环境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人的情绪是很容易崩溃的
她却在有限的条件内
尽可能地保持着体面干净
她聪明地用毛主席语录中
“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
向难缠的看守借来扫把和清水
将整个牢房来了个“大扫除”
用饭粒当浆糊
把手纸贴在沿床的墙面上
防止睡觉时灰尘掉落
用针线将两块毛巾缝起来
给水泥马桶做了个垫子
甚至裁了一块手帕做成遮眼罩助眠
哪怕风雨摧残
也有自己的精致和讲究
不因绝境而自暴自弃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上海提篮桥监狱
无论面对多少次审讯
她都始终坚持自己是无罪的
高压之下,连她的亲弟弟
也因无法承受精神折磨
交出所谓“证据”,而“背叛”了她
可她仍旧毫不动摇
在交代材料底部,落款是“犯罪分子”
而她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在
“犯罪分子”前面加上
“没有犯过任何罪的”这几个字
她也有过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这时她就主动挑衅看守员
结果无疑都是一阵拳打脚踢
可她却觉得很高兴
看守都骂她是“疯婆子”
可是只有她自己明白
只有用这样的方式
才能激起自己的求生意念
因为“抗争,也是一种积极的举动
比忍耐、压抑
都容易振奋人的精神
在理性和逻辑完全
派不上用场的世界里
他要如何为自己争辩呢
细细思索过后,她决定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她开始刻苦学习《毛选》
一边锻炼活跃脑力
一边从中获取辩论的依据
结果,她对于毛选的熟悉程度
口才与智力,均无人能与她抗衡
她也打捞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唐诗
背诵并欣赏那些天才之作
沉浸在不朽诗句和美妙意境之中
在身体状况已经差到不行
难以支撑站立之时
她担心自己因为神志不清
而让造反派有机可乘
甚至还自己编了一个运动操
精神与肉体,一个都不能垮
每个人都害怕
一场突如其来的永夜
只有少数人会为这场漫长的寒夜
储备足够的精神食粮
直到获得救赎
而她就是那极少数的人之一
因她始终不肯“认罪”
她的身体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特制的手铐深深嵌入他的肉中
将她手勒得血肉模糊
有位送饭的女好心劝她高声大哭
以便让看守注意到她双手要残废了
而她想的却是
怎么能因此
就大放悲声求饶呢
这实在太幼稚,且不文明
因手被反铐,她无法正常饮食
每一次如厕都异常困难
拉裤子侧面拉链时
手腕都会有撕心裂肺的疼痛
她本可随意些,直接不拉拉链
可她宁愿使伤口加深
也不肯失去体面
她说:我觉得这样
太落魄太失体面了
对我的抗争精神不利
她不仅坚持自证清白
也不诬陷他人
甚至胆敢为刘少奇辩护
她说:在我看来
文革仅仅是一场为自己澄清名誉的斗争
我不但要活下去
还要活得像花岗岩一样坚强
她以纤弱之身,独自抵御了
世间的酷烈、人生的无常
用近乎决绝的毅力相信
终会有人会看到真相,还她清白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因为衣服烂到不能再烂
她便托看守给她拿衣服
看守拿了一件她女儿的棉袄给她
一看到那棉袄,她就一时懵了
这是文革那年她为女儿做的
然而现在她已入狱6年
为何女儿的衣服还是新的
是不是,这孩子已经出事了
她不敢再想下去,急忙问管理人员
没有一个人告诉她实话
她在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猜测中
忍受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在心里
给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发誓一定要活着出去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
郑念(右)和女儿郑梅平(左)
漫长的六年半
在无人交流的孤寂中
在对女儿的极度思念中
在病痛的数次侵袭中
逐渐接近尾声
1973年,郑念提前释放出狱
可她竟然拒绝释放
强硬要求宣布:她根本就是无罪
并且要求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
最终她平反出狱了
没有“揭发”任何人
更没有承认任何莫须有的罪名
在真个血腥浓重的文革中
她的手上没有任何血痕
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与良心
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郑念出狱后的住所
出狱后的郑念
已经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
可依然被众人监视
她不信她女儿是自杀
秘密调查她的的死因
经过重重困难
她最终查到了真相
原来女儿是被人活活打死
然后扔下楼,让人以为是自杀的
后来她为女儿洗冤
亲手将凶手送进了监狱
15年后,凶手刑满释放
依旧儿孙满堂
而她却凄清孤寂,无人相伴
女儿去世的噩梦
不断折磨着她的精神
她再也无法忍受,决定离开
决定再也不再重返伤透她心的故国
出国前,她向国家
捐赠了家中仅剩的文物
不带走一丝一毫
文明在野蛮的暴力下流失
她实在不忍心再看到
65岁高龄的郑念,踏上客轮
漂洋过海,只身前往美国
在甲板上,一向坚强她
忍不住泪流满面
离开生养她的故土,她说
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
只有苍天知道
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贞于我的祖国
可最终还是完全失败了,但我是无愧的
这真是万念俱灰的最后一刻
如她所说
罪不在她
到达美国后,她以极强的适应能力
克服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每天清晨起床
都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
一个人购物、做菜、驾车、看病
她年纪大了
身体常伴随病痛
可依然斗志昂扬
生活只要还在继续
她依然要活得漂亮
骄傲地活给自己的命运看
每个寂静的夜里
那些关于丈夫和女儿的回忆
都刺得她生疼
在如此巨大而漫长的煎熬里
72岁高龄的她完成了
一生中唯一的一本书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上海生死劫》
那年,是1987年
这本自传体回忆录也成了八十年代
中国“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一经推出,就风靡欧美
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而轰动整个西方世界
有人说
这本书教育了西方读者整整三代
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专门写了一首钢琴曲
《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她致敬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库切
都忍不住在《纽约时报》上写书评
郑念在写作中,桌前还不忘放支玫瑰
在人的水平上
她的回忆录最伟大的可贵之处
在于她对自己
抵抗心理和身体的压力的记录
80岁时,她还精神抖擞地
穿梭于各大高校做演讲
和学生们一起谈论东西方历史
鼓励海外游子努力学习
虽然离开祖国,但她却从未忘记祖国
将著书所得的优厚稿酬
设立“梅平基金会”
专门资助大陆留美学生
让他们能够在海外学习减轻一些负担
一生浮沉,经历过多少绝望
可看她老年的照片
看不到丝毫岁月孤苦的痕迹
无论身处何种命运的漩涡
她都不放弃去发现人生的美
去创造生活的美
她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Let the past rest
不要气馁
你一定要有一个希望
并且有信心、乐观,朝著那个望走
如果,你觉得没有希望了
那你就解除武装了
我在监狱里,虽然那么苦
我还是永远要奋斗的
只要你有一口气
你就应该朝著你的目标奋斗
郑念很美
这份美,来自血与骨中
那洗不去的坚韧与芳华
她总是温柔地笑着
笑着把所有痛苦和辛酸
都化为了生活的调味品
美丽夺目,透过岁月的烟尘
清晰地浮现,惹得人人惊叹
2009年的一天
她在浴缸里摔倒起不来
被送入医院后
医生告知她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年
她面色平静,淡淡地说
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
2009年11月2日
中国真正的名媛郑念
在美国华盛顿去世
享年94岁
她的骨灰
和丈夫、女儿合葬于太平洋
一家三口,至此终于团聚了
大多数人以为的名媛
是名牌堆身,锦衣玉食
可她却让我们懂得了
真正的名媛,是在于
竭力维护自己的风范
在污秽的尘世
保持仪态的高雅,灵魂的高洁
以最柔软又最固执的姿态
守着最强硬的底线不放弃
即使面对淫威
沦为阶下囚,衣衫褴褛
依然有她的傲气与尊严
即使近百岁的年纪
依然优雅美丽,清醒独立
这才是当之无愧
堂堂正正的真名媛
让我们一起致
这位不凡的中国女性
觉得小编说得有道理请点ZAN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