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公众号:国馆
ID:guoguan5000
家暴,不是情绪问题,是人性问题。
演员蒋劲夫的家暴新闻,又刷屏了。
11月20日上午,蒋劲夫的日本女友中浦悠花晒出照片,脸部、身上多出淤青,证明自己被男友家暴:
蒋劲夫也发了微博,正式承认了自己的家暴事实:
虽然自称在“忏悔”和“悔恨”,也有人为蒋劲夫洗白说:他家暴完全是因为女友爱去夜店,性格很野,在恋情中男方付出了很多,等等。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但是,这是你家暴的理由吗?这是你把对方往死里打的理由吗?都不是。
只要一动手、一家暴,于情于理于法都是错误的,必须痛骂狠批。
家暴让人心寒,更让人心寒的是脑残粉丝的言论。
例如有的人说:
甚至有的人直接把这当成是家暴男的“光荣”:
蒋劲夫承认家暴的微博下面,竟然有41.9W个网友给他点赞:
家暴事件层出不穷,但依然还会有人对家暴的严重性置若罔闻,依然还会有人像看热闹一样欢呼叫好,甚至觉得家暴是一种“MAN”的表现。
我觉得心寒,是因为这些人的同理心居然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
我觉得心寒,是因为对家暴的认识,很多人依然停留在极端无知的状态。
他们对暴力的欢呼,很有可能明天就会加诸到他们自己身上。
这几天对家暴的讨论有很多,你一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很多,我们很用心地筛选了关于家暴的七个方面,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彻底了解家暴的一切。
01
你知道家暴在中国有多严重么?
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节叫“沉默在尖叫”,讲了一位农村妇女安华。
安华被丈夫家暴长达20年,经历了种种非人虐待:拳打脚踢,鞭抽,灌冷水,大冷天跪雪地。
她一只眼睛完全是鱼白色的,那是被她丈夫用啤酒瓶砸出来的。
“瓶子砸在眼睛上爆炸了,一下就扎了进去”,她感觉眼珠子就快掉下来了。
最后她忍无可忍,连捅丈夫几十刀。上法庭的时候,全村人都为她求情,甚至连死者的母亲、她的家婆,一直再重复这样一句话:
“她是没办法了,没办法了呀。”
妇联在两年前一项调查现实,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以上的家庭有家暴存在,24.7%的女性表示在婚姻中遭受过家暴。
全国每年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有25%就来源于家庭暴力。
在中国,平均每7.4秒就有一个女性被家暴,而她们平均被虐待35次以后才会选择报警。
(数据来源:《三月风》)
家庭暴力几乎无处不在,几乎渗入了每一个家庭的血液,成为摧毁婚姻的毒液。家庭暴力的数量之多、程度之深,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
02
你知道家庭暴力有多被忽略吗?
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
(数据来源:银川晚报)
每年警察接到的家庭纠纷案件有很多,但只有10%不到是确认为家暴。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家庭暴力”的定义,也没办法取证。
比如说,我们曾经写过一位女性,她已婚三年。
有一次她下班回家,推门进屋的时候,被喝醉酒的老公蛮横地拖到沙发上发生关系。
衬衣被扯烂,裙子拉链被扯坏,身体在撕扯过程中多处被抓伤,事后下体严重不适。
她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但于事无补。她事后对别人说这事儿的时候,听众居然说:
“这有什么,两夫妻还不让老公满足一下?”
但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其实是有定义的,叫“婚内强奸”。但囿于观念的落后,我们都不知道,这就是家暴。
2017年,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施行。我们看看法律里面是怎么定义家暴的: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也就是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动手动脚,其实精神上的虐待,也算是家暴。
行为暴力、语言暴力、精神暴力,都是家暴。
在觉得自己收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取证:
1,要及时报警。这非常重要,因为日后进行诉讼时,你可以请求公安机关调用出警记录,增加自己的砝码。
2,如果受伤,一定要去医院治疗,保留诊断证明、病例本、医疗费的票据等。如果可以,还要拍照,就像中浦悠花。如果伤得很严重,可以在报警后,由公安机关委托进行伤情鉴定。
3,如果家里或者身边有条件的,可以录音、摄像等,保留好原始的视听资料,以此来证明家庭暴力的存在。
03
家暴无分性别,女性家暴也不少
在很多新闻里,家暴的都是男性,被家暴的都是女性。
但你知道吗?美国曾经有一项随机调查,每7.5秒钟就有一个女性挨打,但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男性挨打。
这个数据,是美国的,当然不是中国的情况。但它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家庭暴力里的施暴者,其实无分性别。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当初张雨绮的事。她被爆出在家中和老公争执,直接持刀划丈夫,战斗力相当惊人。
还有更彪悍的。凤凰网曾经报道过:
一位妈妈在商场内对老公破口大骂,还让老公大庭广众之下,双膝跪地脱掉上衣,甚至多次怒吼“谁叫你穿上衣服的!“,继而拳打脚踢,旁若无人。
而且她还在一旁教唆女儿:“打死爸爸!“
在以上提到的30%以上的家暴家庭中,除了24%是妇女受到的暴力,剩下的,就是男性受到的暴力了。
不管男的施暴还是女的施暴,只要是施暴,都应该受到谴责。
04
家暴,压根不是情绪失控的问题
很多人在遭受家暴的时候,不会选择报警,而是会选择隐忍。
男性被家暴,会因为面子问题噤声;女性被家暴,会觉得这是丈夫的情绪问题,也不会主动请求帮助。
以为家暴只是情绪问题,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很多人,尤其是男人,在家里打老婆孩子,但在公共场合不会轻易打人,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在家里发泄情绪是安全。
他们在虐待妻子的时候,很多精神上都在可以控制的状态。你看他们抽皮带、抄家伙的姿势就知道了,这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
甚至有研究表明:爱家暴的人,体内是有所谓的“暴力基因“存在的。
2016年,在英国的《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科学家称,在暴力犯罪分子身上,发现了两个“出现频率极高“的突变基因。
(来源:果壳网等)
这两个基因和多巴胺的新陈代谢有关,多巴胺是神经成瘾和感受快乐能力的神经传递素。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有这么一种人,他天生就喜欢暴力,因为暴力带给他成瘾的快感。也就是说,对他人暴力,很可能是他快乐的源泉。
我借这个研究想表达的,不是说“犯罪是天生的”,我想说明的是:暴力的人,很多时候不是情绪失控所致,他是有内在因素控制。
如果你选择忍耐,是为了让他消消气、希望他情绪平复了以后不再暴力,那你就大错特错。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一旦对方出现家暴的行为,不要忍耐,一次都不要忍,赶紧报警,寻求帮助!
05
家暴,是会“遗传”的
很多人容忍家暴,是因为“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但我可以告诉你:家暴是会“遗传”的,家暴的家庭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不仅仅是基因层面上说的,而是在环境层面上说的。
什么意思呢?
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在他的书《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里面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在充满家暴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倾向以为用暴力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方式。”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从小见惯了父母一方殴打另一方,而另一方却毫无怨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
暴力是能解决问题的,遇到问题,我也可以用暴力。
第二,孩子见惯了家暴,见识到了家暴的恐怖,不想变成暴力虐待的一方,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让自己先变得暴力起来,以免成为受害者。
你容忍了家暴,你的孩子长大了以后,很大可能就会成为家暴的施害者和受害者。
所以,不要为了孩子而忍受暴力,你及时拒绝暴力、退出暴力的环境,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和爱意。
06
对被家暴者来说
“离开吧”是最无力的建议
要是说到给家暴者最好的建议,劝他“离开吧”可能是最没用的一个。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被家暴、很多人都知道暴力很痛,也有很多人知道应该离开。
但他们就是不能离开。就像面对抑郁症患者,你也无法简单地说一句“开心点吧”就能拯救他们。
面子问题、孩子问题等,都可能成为被家暴者无法离开的原因。
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家暴者放不下的过去。
心理咨询师吴在天老师,接诊过一个被老公家暴5年的太太。
这位太太告诉他:其实她最害怕听到的,是别人劝她“你离婚不就行了,你为什么不离开他?”
因为在她婚姻的一开始,父母就不看好她的婚姻。如果离婚,她很害怕父母会幸灾乐祸、看不起她。
换句话说,在不愿意离开家暴家庭的背后,是过去父母的看不起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羞耻感。
每一次“不能离开”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过去。
如果被家暴者,早年经历过饥饿感,那么她会害怕离开伴侣以后,她不能养活孩子;
如果被家暴者,早年被人威胁过或者报复过,她也会害怕离开伴侣以后,被伴侣报复或伤害。
被家暴者不肯简单地结束自己的婚姻,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想让这段痛苦的婚姻也变成过去,成为自己无法回首的往事。
只要还在婚姻、关系之中,他们觉得自己就会有办法挽回、有办法纠正这段婚姻。
所以,对于被家暴者,最好的帮助,是去理解、仔细询问他们的过往,帮助他们接纳过去的自己,抛弃掉不堪的过去。
吴在天说:“当你可以理解自己的时候,你也就可以接纳自己,接纳曾经遭受过暴力对待的真相。
为你过去的人生哀悼,但不必留恋,才能为你未来的人生起航。”
07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但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制止暴力
很多人容易忍受家暴,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教导要容忍,“有容乃大“,甚至说“能忍的人才能成大事。”
这真是bullshit。
著名的儿童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曾经被问到,如果你的孙女被人打了,你会教她打回去吗?
李玫瑾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教她打回去!”
她的孙女曾经在幼儿园被男生抱起又摔下,李玫瑾教她:“可以揪住对方耳朵往两边拽,直到对方放手。”
她指出:最应该教孩子的,是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而且好的父母还会告诉孩子,在反击的时候不要伤害到哪些地方。
孩子从小知道什么地方不能伤害,也就不会伤害到别人,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规矩意识。
而更重要的是: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反抗意识,是尊重自己人权的表现。
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生命该受到尊重,长大了也不会容忍被人家暴。
因此,教孩子“打回去”,不是以暴制暴,而是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一切家暴,既不要成为受害者,也不要成为施害者。哪怕你没有遭受过暴力,也千万不要成为欢呼者。
人心变丑,就是从美化暴力开始的。
///
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8重磅新书《图说二十四节气》正火热销售中。
- End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