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冲破阶级固化最轻松的方式

2018年11月20日 移民内参网


最近一段时间,消费降级和双十一剁手的轮番轰炸,很多人都感觉自己的钱包瘪了。再看朋友圈的一个个土豪大佬,不是去新西兰旅游,就是在中东骑骆驼,对比自己眼前吃剩的泡面和榨菜,不禁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无论承不承认,事实都是如此:我们的社会已经固化,绝大多数人都过不上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向上流动有多难?


这个一个愈发艰难的时代,统计学早已经剖析了两个阶层的发展命运: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美国圣路易斯银行在2017初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美家庭年收入水平倒数5%家庭的孩子,最终能够进入富人阶层的概率为7.5%。


这个数据在英国是9%,在加拿大是13.5%,在中国,则仅有6.2%。令人倍感无力的是,这种规律同样会作用在我们的子女以及后代上。



我们经常读那些富有的人到处散播的成功学案例,一顿又一顿喝着别人剩下的励志鸡汤,以至于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但是在这个既混乱又清晰的年代,大数据告诉我们,突破阶级是一件小概率事情。



放眼今天的中国,“高考改变命运”、“寒门出贵子”的质疑声早已此起彼伏,阶层固化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即便是举全家之力,低收入家庭、中产阶层和富有家庭之间的差距也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客观现实。



那些偏远山区的穷人家孩子,经过日夜苦读考上了国内的二本大学,但是中产阶级的孩子已经在国外念书了,富有家庭的孩子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出国留学。当这三类人站在同一个社会竞争环境里,他们各自手中的资金和社会资本早已天壤之别。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你不够努力”作为贫穷的标准,但仔细想一下,难道大象努力练习滑翔,它就会飞了吗?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时至今日,那些挤破脑袋想要到北上广寻求发展空间的“县城年轻人”,多数人的最终宿命只是外卖员、服务员。


结婚生子后,他们只能将自己无法完成的、古老的梦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熟悉的一幕又再次上演。



欧美国家如何打破阶级固化?


欧美国家经济发展要早于国内,因此,很早就意识到阶级固化问题的严重性,并为此做了一项补救措施——福利。



1

英国


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医药费由政府买单。英国还实行12年义务教育,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即使读大学,也能获得政府津贴。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包括外来移民在内的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如果你生活的不如意,可以和移民官讲,政府每周给你发90英镑的生活费,照样享受与英国国民同等标准的免费医疗。




2

美国


如果在美国你失业了,不要紧张,你可以先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政府还无偿补助房贷,日子过得很体面。


同时,美国还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2017年,美国共有4900万人享受到了医疗救助,联邦政府支出了2040亿美元的救助金,占全年经济总量的4.6%。



此外,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社区大学的学费不超过1500美元,是美国平均年工资的1/30。



3

澳洲


2017年,澳洲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22.5%,覆盖所有人(包括外来移民)。澳洲对所有国民实行免费医疗,如果患者到药房买药,家庭收入低于24000澳元,只需要支付2.6澳元,余款不管多少,均由政府买单。如果失业,每年可获取1.5万澳元的失业救济金。



澳洲还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学生在18岁前可享受经费补贴,家境极度贫穷的大学生不花一分钱就能读完大学。可以看出,欧美政府制定福利待遇不是吃饱了没事发钱玩,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人才的流动性,社会才会发展进步。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国外,有的人说为了国外的蓝天白云,有的人说为了看一看世界。但实际上,富人移民是担心富有生活随时会中断,只好转移财产;年轻人技术移民是想获得更高的收入,享受福利待遇。每个人的原因不同,但每个人的动机都相同:要比国内生活得更好一些。


因此,那些远离故土到国外忙生计的国人,没必要指责他们,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因为没有人带领我们打破阶级桎梏,我们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这华丽的逆转。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澳公司故意隐瞒安全隐患,20岁中国技工惨死工厂


一个50万就能全家移民的国家,你信吗?▼


澳洲移民入籍改革法案卷土重来意味着什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