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了嘛?纽约时报曝光了这些中国假洋品牌!

2015年01月09日 南师大留学服务中心澳大利亚项目组




很多国内厂家喜欢冒充国际品牌,它们往往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似是而非或者不知所云的外文名,再通过包装和宣传等各种手段极力暗示或渲染自己的国际化背景。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不算什么新鲜事。这是中国蓬勃发展的山寨文化的一个变种,伴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野蛮生长而遍地开花。运动鞋、服装、地板、奶粉、电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气的是,有些假洋品牌还装得很成功,把很多人给骗了很多年。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曾经觉得挺高大上的一个国外牌子,其实完全是在东莞或晋江的乡镇企业里土生土长出来的――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哑口无言的荒谬感,这是我们成长和人生经验的一部分,是活在中国所必须上的一堂课。我相信这种荒谬感,以及对这种荒谬感的渐渐习以为常,也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在不同的层面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纽约时报最近也注意到了这个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他们为此写了一篇报道,还派摄影师专门去拍了十几个假洋品牌的店面。他们为这组图起的标题是“Stores With Strangely Familiar (or Just Weird) Names”,意思是“那些有着不知所云(或者仅仅是怪异)的名字的商店”。“Weird”这个词,肤浅又准确地概括了所有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对当代中国所有怪异现象的观感――肤浅得让人不舒服,但是又准确得让人无可辩驳。


Chrisdien Deny,据说这是一个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有500家店。

Helen Keller,以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名字命名,可笑的是,这是一个眼镜品牌。

Frognie Zila,他们煞费苦心地官网放上了威尼斯运河和比萨斜塔的图片。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发现他们还在百度百科上公然宣称自己是意大利品牌。

Coco Deal, 一个女装品牌,他们的logo和Coco Channel也有几分相似,是在致敬吗?

Biemlfdlkk,这个品牌居然还是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的赞助商。但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们的员工自己也说不清这个牌子是怎么回事,有人说这是个德国名字,还有人说这是他们法国设计师的名字。

Orgee, 这也是一个用英语里根本不存在的、自己生造出来的词做品牌名字的例子。中国人对这个词可能不会那么敏感,但是对英语母语者来说,这个名字就很滑稽,因为听起来实在太像orgy (放荡) 了。

Prich的官网上说它销售的是“美国度假系列休闲装”。

北京一家商场里的 alpha femelle 专卖店。

同样用英文玩文字游戏的 hotwind 是一家卖鞋的连锁店。

Re Still Show,这个英文名字同样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而且他们自己店里的招牌都弄错了,按照他们的官网,Re和Still中间应该有一个空格,招牌上则没有。哪个国际品牌会犯这样可笑的错误?


Teenie Weenie 号称专营“维尼熊主题的服装”。


Cagliari Exchange, 我查了一下,Cagliari是一个意大利小城市的名字,说明这个厂家还是有职业良心的,至少没有自己生造出一个词来。


下面咱们再暴些更猛的!


诺贝尔瓷砖、马可波罗瓷砖、梵高瓷砖都国产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美国没店,吉野家和日本吉野家不是一家,法国合生元、美国施恩奶粉、法国卡姿兰都地道广东货,卡尔丹顿纯正深圳货,乔丹运动鞋跟Jordan没关系。


JackJones、ONLY、VEROMODA、SELECTED都是丹麦厂商BESTSELLER的品牌,实际由几个天津人控制,在欧洲根本没得卖。


各种花花公子、梦特娇、各种老人头、各种华伦天奴;花花公子跟花花公子杂志没有半毛钱关系!


鳄鱼恤、卡迪乐鳄鱼都是山寨,在中国,鳄鱼是大老板最爱品牌,当然了,市场上的各种鱼也咬是正欢,最有名的还属法国的Lacoste。


其实,自打1980年它在中国注册后,这个品牌已经中国化了,无论设计版型还有文化概念,甚至无人追究,它到底起源哪里。


鲨鱼也有N多山寨品牌,见过有个牌子叫DABAISHA(大白鲨的拼音)。


宝姿国际号称世界名牌,是温州人收购了加拿大一个濒临倒闭的服装品牌,目前只在东亚有售。Esprit目前是香港人控制,半国货;



G-STARRAW,地道国货;


美国骆驼只卖香烟,皮具和鞋子都是山寨;


乔丹体育大家都听过吧?跟NBA和NIKE都没有关系,地道民族品牌!


马克华菲是真正的国货,七匹狼的全资子公司;


奶粉:施恩、法国合生元、雅士利、澳优,100%国产品牌;


联想投资入股的品牌“纽瑞滋”被爆是“假洋品牌”。


蔡依林代言的卡姿兰是出自广州的“土特产”;


在进口红酒市场,“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仅“LAFITE”,就被发现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


“CASTEL”也一样。有经营者甚至别出心裁地将“LAFITE”、“CASTEL”直接拼凑成“卡斯特拉斐”虚假品牌。巴黎一酒商表示,拉菲年产量最多是24万瓶。据浙江省工商局调查,拉菲每年在中国市场大约能分到5万瓶。


但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一年消耗拉菲数量高达200万瓶,差不多是拉菲10年的总产量。多出来的近二百万瓶的“拉菲”几乎都是假货。


Me&City:海报用的都是外模,款式也没有固定的风格,似乎走的也全是快消品路线。在宣传造势上,它也说向HM/ZARA看齐。


但是你必须知道的是,它只是美特斯邦威旗下的一个品牌。没货,国货!但价位远远高于HM哦!


Stellaluna:号称意大利品牌,把价格卖的高高的,两三千一双,其实就是国产的,设计总监也是中国人,产地全部来自东莞。与同在东莞产的BCBG、ASH等国际大牌,有本质区别。


Latosca:乍一看以为是Lacoste鳄鱼呢,进去买完看吊牌才发现,原来是个青岛本地品牌!


上网一百度,原来是意大利、香港、青岛三方合资的品牌。价格上,真不比鳄鱼低多少呢,只不过,经常搞活动打3折。


MO&CO:麦凯乐等都有售,远看像MAX&CO,近看像COCO,反正人家很洋气就是了,但实际只是一个广州高知度品牌。价格可不低了,如今又在时尚杂志上频频露脸,东西掉不下千元,最便宜的围巾也要700多。


Ochirly欧时力:就算你想反对,你也想不出它是哪个国家的,对不?使劲扒拉来源,没错,它来自于佛罗伦萨,可是,中国现在哪个品牌不沾点洋边,说起哪个品牌的风格,不是走什么法国路线,美式休闲,亦或是意式风情?Ochirly是完完全全的广州女装品牌啦。


马克华菲:号称是为都市新贵度身定制,年轻人路过总要拜膜一番。但它其实是七匹狼集团的,只不过在意大利注册,听起来很像洋货,它的设计师也是华人。价格和杰克琼斯差不多,男装为主女装为辅。


Ports1961宝姿:价格很贵,由于国际知名度大,我们早就认为它是国际名牌了,虽然在国外卖得好不好我们并不知道。其实它是温州企业家在加拿大注册成立的品牌,成立于1961年。主要是瞄准中国高端职业女性的钱袋子。


E.P:每个商场卖熟女服饰的那层,都有EP这个品牌。特点只有一个,就是贵,动辄几千。人问我这到底是哪的牌子,意大利的?香港的?不,它其实是浙江雅莹服装旗下的品牌,也是中国OL女装第一品牌,欲做中国高端女装品牌。


Etam艾格:还上中学时,百盛就有这个牌子了,当时觉得挺浪漫的,带有法式风情。没错,当时它真的是一个法国少女品牌,但01年后它就被中国收购了,包括设计师,也全部是中国人了,这10年里,它已经完完全全是个国货,只不过你还以为自己买到的是法国品牌。


华伦天奴:Valentino原本意大利奢侈品牌,其高级订制系列更是昂贵,而“华伦天奴”则是中国某投机者注册的商标,与Valentino真是半点关系都没有。华伦天奴在各条商业街占据要地,好似一个大众名牌,其实它连名牌都不是。


PLAYBOY:这是个很洋气的品牌,说出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但它的来路到底是哪里?其实工厂就在即墨,设计也完全本土化。


虽然在价格上完全不是国际品牌的高价,但质量上,一点也没比地摊强多少,八九百的羽绒服照样冒毛。


paulfrank大嘴猴:这是最有争议的一个牌子。百丽广场店经历关门风波,中国大陆的大嘴猴店也遭到了质疑,款式和美国、澳洲、香港专柜不同,质量也不同。后来在杭州大厦发现了更新奇的版本,中国的猴子真是多样啊!


ELLE:ELLE包括ELLE女装,ELLEsport,还有ELLEHOMME,原来是法国品牌,现在总部在广州,实际也演变为国货,加上ELLE本来就拥有法国、香港与中国大陆三个设计团队,针对中国市场的,自然是出自中国设计师之手。


百家好:也算是个韩国品牌占领中国市场的缩影。与之在同一楼层的ELAND,Tenniewennie,Scat等其实都是韩国品牌,只不过看的时间长了,就不追究来源了。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百家好在中国出售的款式、价位已位列前茅。


以下是纽约时报报道的节选


在中国,品牌热衷起英文名装高大上


北京――克雷斯丹尼 (Chrisdien Deny) 是一家在中国有500多家店铺的连锁品牌,产品涵盖具有“意式风情”的腰带、鞋履及服装,该品牌商标的字体与克里斯汀?迪奥 (Christian Dior) 相同。


以美国盲聋人道主义者海伦?凯勒 (Helen Keller) 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眼镜,开设了80多家专卖店,出售时髦的太阳镜和经典款的眼镜,并以“你看世界,世界看你”为广告宣传语。


服装品牌弗朗尼?齐拉 (Frognie Zila) 在中国有120家店铺,该公司宣称其“国际化”的精品成为了“政界、商界成功男士的首选品牌”,还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了比萨斜塔和威尼斯运河的图片。


很多本土零售品牌急于给他们的产品贴上国际精品的光彩,它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类似的方法:选择一个听起来不那么中国的名字,给人一种外国品牌的印象。


“你可以说这是崇洋媚外的做法,”37岁的程伟(音)最近一天在北京一家商场的Chocoolate专卖店选购冬装时说。Chocoolate是香港的一个休闲服装品牌,除了商店的一块标识之外,看不到任何汉字。


一些中国人似乎不愿利用可支配收入来购买本土制作的时尚产品。


“买中国牌子?绝对不买,”20岁的大学生付娆(音)说。最近一天的晚上,她来到北京一家高档购物中心里的日本Snidel专卖店挑选衣服。付娆抱怨中国制作的衣服都做工粗糙,没有格调。她说,“外国牌子要好得多。”


中国零售类公司设法吸引顾客,一些令人困惑的蹩脚英语名称出现在各种店面、购物袋及服装标签中。Wanko、热风 (Hotwind) 、Scat、欧季 (Orgee) 和玛丝菲尔 (Marisfrolg,L不发音) 都卖衣服。服装连锁店比音勒芬 (Biemlfdlkk) 是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的赞助商之一。


在中国,很多西方品牌会选择一个能够向消费者传达相关特质的中文名字,比如Coca-Cola的中文名为可口可乐。另外一些外国品牌,如Cadillac坚持将其名字音译为凯迪拉克,没有中文寓意,以表明外国品牌的身份。


一些本土公司走的是同一条路线,使用标音但无涵义的品牌名,以便听起来像是洋牌子,尽管它们实际上是本土品牌。


在中国有逾450家店铺的高尔夫服装品牌Biemlfdlkk的中文名为比音勒芬。虽然这个名字可能是有意地模棱两可,但这使该公司很难建立统一的品牌身份。南部城市广州的一名比音勒芬销售员解释称,“这是一个德国名字。”另一家比音勒芬商店的店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是法国设计师的名字。”


另外一些本土公司没有建立独有的品牌,而只是选择模仿知名外国品牌。“中国品牌之所以抄袭,是因为它们认为这样做能使他们简单、迅速地取得成功,”上海朗标咨询公司 (Labbrand Consulting Company) 总裁竹文峥 (Vladimir Djurovic) 说。“它们利用了其中的混淆。”


山寨休闲服装品牌克劳克达鳄鱼 (Clio Coddle) 的商标是一只绿色的鳄鱼,让人联想起法国鳄鱼 (Lacoste)。在中国各地,运动鞋也被印上了“Adidos”、“Hike”、“Cnoverse”和“Fuma”――该品牌的商标是一只叼着烟的美洲狮――等字样,而且还有“SQNY”的电池,“Johnnie Worker Red Labial”的威士忌。


克雷斯丹尼的一名代表在电话采访中否认他们试图借用克里斯汀?迪奥的声誉。后者已经在中国开了数十家店铺。“我从没听说过那家公司,”这名拒绝透露姓名的代表说。克里斯汀?迪奥也拒绝就此置评。


克雷斯丹尼没有中文品牌名称,是广州华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根据华域的招聘材料,它自称是克雷斯丹尼这个“百年欧洲品牌”的远东代理商。


海伦.凯勒眼镜在海外大概也不好卖。虽然公司的网站对海伦?凯勒的生平给出了长篇介绍,但是却没有提到凯勒努力克服的生理残障。


在电话采访中,一位品牌经理认为如此省略没有任何问题。“她又失明又失聪――她的个人缺陷与我们的品牌精神没有任何关系,”只表示自己姓江(音)的这位女品牌经理说。“这些产品能帮你爱护和保护眼睛。这有什么令人不快的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