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
近日,一篇关于《北京海淀黄庄》的文章,火了。
海淀黄庄,很多人心目中的“宇宙中心”,北京交通枢纽站之一,学生聚集地。
一到周末,海淀剧院门口的知春路堵车堵的水泄不通,地铁更是成了纸片人车厢。
20多前,这片区域的地标是“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也是很多创业者的天堂:联想柳传志、京东刘强东、百度李彦宏以及爱国者冯军等众多IT新兴企业从这里孵化。
而多年后的今天,这里成功转型成为学生的“第二战场”:
仅仅方圆500米的区域之内,除了公立学校之外,就有105家教培机构。
全国最好的中学,全国最好的培训机构,全国最好的培训老师都汇聚于此,各展其雄。
随处可见背着书包戴着眼镜的学生们行色匆匆,学生基本在学校和培训班无缝衔接;而海淀黄庄只是“学霸中心”的冰山一角。
这里像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工厂,快的让人窒息。
这里汇集的,不仅仅是客流、学业、智慧,更汇集了压力、竞争、 和上不封顶的焦虑 。
每天中午多节课,一周比人多半天。
新时代全职主妇的一天是怎样的?喝茶逛街买包包?
也许之前的确如此。
现今的全职主妇不再是“享清闲”的代名词,“全职陪读”成为了新的事业。
简单吃完饭后,利用午休时间刷题。
下午上课之后,妈妈们会结伴而行,沿着人民大学北路溜达到下一站等候孩子放学。
五点左右,学校放学的孩子火速吃完一顿快餐,然后背上书包继续奔赴各自的课外班。
8点半之后,又是海淀黄庄站的一波高峰,孩子们成群结队从各大教育机构蜂拥而出,与路灯下等候的家长们一起回家,结束像“打仗"一样的一天。
分秒必争成为一切行动的方针,孩子的成绩成为检验一切行动的标准。
每一个牛娃的背后都有一个开挂的妈。
清华北大距离自己到底有多远?
“不远,海淀黄庄向北3公里。”
孩子上了私立幼儿园,又愁重点小学,小学毕业挤破头进名牌中学,为了能拿到顶级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孩子妈带着他们各处参加奥林匹克竞赛。
按照录取规则,获得“五大联赛”省级一等奖的学生,会获得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资格,拿到降分优惠,进入国家集训队则有可能直接保送。
为此,学生们除了要应付日常学习,还要为参加学科竞赛作准备。
考试考得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妈妈们的耐力。
她们除了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还要熟悉孩子每一门功课的知识体系、考点难点,和孩子一起刷题,考前带孩子一起复习。
她们不仅是一帮陪读的家长,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幕后推手,同时也是各自为战的竞争对手。
提前学,没问题。但大多数人都在陪跑。
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当今的行业现状,一个高利润庞大的企业由家长们的“焦虑”支撑起来。
数据显示,教育课程及服务在市场占额越来越高,课外机构的课程体系之网越织越密。其中的一个杀手锏就是,提前学。
从众效应,越来越多的人疯狂投奔各大辅导班。只有这样,才能给家长们带来安全感。
“有很多家长也是被裹挟着的”,一位妈妈无奈地表示,“可是你不学别人在学啊!孩子也是没办法,顶着脑袋去上很多课,能吸收百分之二三十就不错了。”
新一代的孟母三迁。
父母不会放弃任何让孩子学习的机会,之前还坐地铁往返家和培训机构,有时候上课完了就在学校旁边开一个房间睡一晚。
之后为了减少来回奔波,花了620万在海淀南路买了一套60多平的房,单价9万7每平米。
这个地段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筒子楼,陈旧、拥挤、嘈杂,能有满足生活的基本设施,但完全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但是为了孩子上学,很多家长不得不在这里和孩子一起凑合6年,不论你身份如何,在这里,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教育。
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的老房子,电路老化、网速慢、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这,是一场人力、财力、耐力的大比拼。
一个神奇又残酷的地方。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11月1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获奖名单公布,一等奖69名,这些半只脚已经踏入清北的人似乎都获得了超前学的回报。
一位妈妈的孩子从小参加数学竞赛,小学一二年级她就亲自给孩子辅导数学题,狂刷历年真题。
然而这种情况只持续到了三年级,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到了中学之后经常考二三十分,老师找家长谈话也无济于事。
“就是因为没提前学,结果越来越跟不上大部队。放一个寒暑假掉一次队,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别人都在课外班疯狂上课。” 妈妈这样说。
做父母的终于觉出孩子已经尽力了,挣扎了三年、纠结再三之后他们决定送孩子出国。“转班、转学孩子都不同意,只有出国这一条路了。真的太难,扛不下去了。”
现在的他已经准备考大学,“我跟你说,在这儿就算是学渣,到了外面都是学霸。”
之前9岁男孩在电视节目中的一曲《我只是个孩子》,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儿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在这场洪流中,家长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若是家长仍旧没有明确的思路,即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最终还是活不成自己。
海淀黄庄疯狂了,爸妈别疯狂就好
其实,众多父母这种焦虑的心态,再好理解不过。
想让父母不焦虑其实很简单:要么永远不让他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升学、还有孩子在潜规则中得到了更好的机会,肯定不焦虑。
要么,就是不断扩充升学机会,80%能上985,焦虑应该会好一点。
以上两个“办法”,应该都是玩笑吧。
先不提重点大学,就普通本科的需求满足都是问题,更何况在北京更是谣传“小升初去人大附中比考清华北大都难”。
全国爸妈都“羡慕”北京本地化升学优待,殊不知那也只是2%和5%的关系,几万考生中能“惠及”几人?
再说说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的始祖是谁?就是那些超级公立校吧。“实验班”和“重点班”这样的称呼大家一定不陌生。
公立牛校高中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培养孩子的野心也越来越足,从高中三年延伸到初中,甚至对很多初中牛娃直接进行保送、降分等政策录取。
而家长们也自然愿意配合,所以这些学校在多方的支持下继续延伸,周末补习、免中考,利用名气吸收更多牛娃。
这是一个黑洞一样的漩涡,而正因为这些牛校和普校的“贫富差距”过大,家长才会更加焦虑一旦上不了牛校怎么办。
不过,精英家庭永远是精英思维,拼和超前不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走通的道理。
焦虑是好事,因为你有权选择
虽然这个地方很焦虑,但是焦虑往往意味着我们有权利选择。
从数据显示,40%+在中考中表现优异考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小升初的时候其实都没有在重点初中,也没有表现优异。
可是上了重点高中,又能代表什么?
一位曾在海淀黄庄区域就读的学生的家长,分享了13年前发生的小故事。
夫妻两人自女儿年幼时就带着孩子“北漂”,从小学奥数班、计算机课,一路拼到海淀区某市重点普通班;女儿没日没夜的拼命读书,三年后,终于成功保送这所市重点的高中理科实验班。
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毕竟,每年理科重点班有30%上清华北大、全班基本985呢。
然而进了高中,女儿却好像突然“学不懂”了。理科永远跟不上老师碾压式的进度、同学的竞争力,实验班残酷的“淘汰制”更让女儿愁眉不展。
一学期下来,自尊心极强的女儿,无比沮丧地地拿回了此生最差成绩——全班倒数第十,倒也幸免了“末3位淘汰到普通班”的厄运。
“真的太难了,实在不忍心让孩子这么辛苦、承受这么大压力啊。”
商量、犹豫了很久,父母最终决定把女儿送到千里之外的英国。“当时觉得也是个赌注,国外的教育体系和语言环境都完全不同,真不知道女儿行不行,但也只能试试了。”
不过,女儿还真不错。本来文科就偏强,过了语言关之后,带着“海淀黄庄式努力”的烙印,后面的学习倒是几乎没太大障碍,很快拿到班里前列。
后来,女儿通过不懈的努力,先考上了剑桥、毕业后又去纽约读硕士、如今在香港一家著名投行工作,安了家,买了房。班里同学评价女儿时说:“她太爱钻研了,中国人读书好厉害。”
“其实现在看,倒有点感谢那次倒数第十,人不焦虑,不会思考其他的选择。”这位母亲说道。
有权利选择,有权利寻找更多教育孩子的资源和道路,这大概是在海淀黄庄的寸土寸金,把很多人禁锢住的事情吧。
可以不疯狂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最后,笔者想说,就像堵车的时候人们总会指责别人不守规则一样,在这个由家长、机构共同组成的怪圈里,大家都觉得对方、别人才是这一疯狂现状的源头。
然而堵车的是黄庄;疯狂的是黄庄的一些学校、机构,但可以不疯狂的,是我们。
同样,对于每个家庭和个人来说,赢的方式也没那么固定。赢不是必须上人大附北大附,不是非数竞赛一等奖、自主招生前20 不可。
一辈子很长,你和你的孩子,一定还有很多机会能赢。
没有人,要求你在“海淀黄庄”为自己的孩子作出审判。
你和你的孩子,下一步的路,在哪里?
本文素材来自虎嗅网、童伙、腾讯,最英国(UK-News)综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者。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英国留学教育、签证资讯、创业投资、移民法律的资讯,赶快联系您所在国家的专业咨询微信号counton08或countonchina02,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答疑。
唐顿国际总部2010年创立于英国伦敦,是受英国政府重点推荐的单位,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华人在英国及欧洲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为英国移民事务署OISC特许法律机构和英国移民律师公会ILPA的高级会员,唐顿针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包括海外创业投资,子女留学教育,或是在海外寻求高端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