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女儿远嫁,父亲跳楼!高晓松:我为中国的父母悲哀

2018年11月29日 发现新西兰




发现君最近补《奇葩说》,看到了这个话题:过得开不开心,要不要和父母说。


节目中傅首尔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无数中国父母的写照。



这个话题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李诞也表示以前不懂,嫌爸爸经常打电话问好,但现在懂了,父母是不想离开孩子的生活维度。


他觉得这个年纪的孝道,就是要让父母觉得自己有用。



似乎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嘉宾们畅所欲言了一番后,高晓松发出了深深感慨,他觉得中国父母都为了孩子而活,丧失了自己的生活,真的非常悲哀



从子女出生的那天起,父母为孩子操劳的心就没停过,有的父母更是将子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视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内容。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69.7%的受访青年表示,父母将生活兴趣点都放在了自己身上

  • 58.9%的受访青年坦言这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 86.7%的受访青年希望父母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兴趣和关注点



另外一方面,中国科学院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全国七大区域,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展开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中老者的抑郁情绪检出率高达39.86%


65岁以上的老人,自杀率是其他年龄段的4-5倍。



一方面,老年的疾病和贫穷让他们抑郁。


另一方面,老人们为照顾子女,负担过重,而且得不到子女的慰藉,加重了他们的抑郁。



虽然老年人抑郁由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但老人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将自己和儿女生活捆绑在一起的传统想法,也加剧了家庭矛盾,导致了抑郁的产生。



01

中国老人没有自我?


老人们爱孩子很容易“用力过猛”,爱的压力让你窒息。


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倾其所有给儿女最好的,就是在爱孩子,然后把亲子关系凌驾于所有关系之上。


反过来,等孩子长大了,也希望儿女来报答自己,所谓“养儿防老”。




总之,就是一辈子都希望和儿女在一起。


前一阵子备受众人吐槽的朱雨辰妈妈就曾表示,自己过的就是完全没有自我的生活,因为儿子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



无论孩子多大,他妈妈都准备要管儿子一辈子。



不难想象,以后朱雨辰要是有了妻子,他们家是必然搞不定婆媳关系的。


就好像一则新闻里说的,两夫妻卖房送女儿出国留学都毫无怨言,但女儿嫁给老外他们却崩溃了,理由是老无所依。



更有老人因为女儿交了外地男友,父亲怕女儿远嫁而情绪失控跳楼自杀的。



父母完全把自己的生活和儿女的生活捆绑在一起,当儿女偏离了他们设想的轨道后,就会情绪失控绝望。


前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家有学童的妈妈都在转发这一条微信内容。言下之意,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就有义务和父母的生活捆绑在一起,父母的退休生活有着落了。


而那些远赴海外的孩子根本管不了父母,那些孩子的父母只能在孤单中度过晚年了。



无论在哪里,父母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非要孩子载着去吃牛肉丸吃海鲜的生活才是美好呢?


难道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可以和朋友们开心出行玩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操劳几十年后放飞自我,不是也很美好吗?




02

妈妈教会了我独立”


高晓松之所以说出非常替中国父母悲哀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就生活在一个非典型中国家庭中,他的妈妈更不是没有自我的家长。



高晓松写过一句著名的歌词: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句话就来自他妈妈的教诲。


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是一位建筑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居美国,读书画画写作是她的生活日常,在路上流浪考察古建是她的爱好。


高晓松妈妈的著作


在高妈妈曾经出版的《红墙黄瓦(画说老北京古建筑)》一书中,高晓松为她写了序: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高妈妈去南极看到震撼的冰山、可爱的企鹅后回来做节目分享自己的感受。



此外,她还是洛杉矶西洋红合唱团的团长,亲自上阵指挥,带领老人们参加当地社区春晚演出。


她喜欢画画,把自己的小屋外墙装点得分外美丽。



在高妈妈自由与爱的精神教导下长大的高晓松,深受其独立精神的熏陶,他曾写道: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就觉得很幸福。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只有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自我独立爱好的人,才能教给儿女独立的人格和寻找人生快乐的方法。



03

不带娃的新西兰老人


可能很多朋友也好奇,那国外就比如新西兰的老人,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在新西兰,老人65岁退休以后就会过着自己完全独立自在的生活。


年轻时候没时间实现的梦想可以在退休后大展拳脚,比如自己盖房子,捯饬花园,享受自己动手的快乐。



在新西兰经常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路旁一些老人在自家院子里干活,把院子一年四季都打扮得美美的。



有位澳洲大叔退休后自己手工打造了一个树屋,他说自己的灵感来源是西藏的寺庙。



还有一些老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或者社区课程进修,只要你想学,很多学校都有五花八门的免费课程提供给各种人群。


还有一些老人喜欢去教会做志愿者,或者参加喜欢的社团



发现君最近去奥克兰东区的Howick Historical Villiage参加一个活动,一群年迈的老人用铃铛(Handbell Ringing)演奏圣诞音乐。


这些70岁以上的老人,手持大大小小铃铛,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震撼。看得出来,这样的演出需要平时投入大量的练习时间。



点开视频感受一下


新西兰老年人不喜欢别人把他们当做老人看,只要你不坐在老人小孩的特殊位置,坐公交也没必要给老人让座。老人们能自己做的事情绝对不去麻烦别人。



新西兰规定老人开车可以一直开到70岁,70岁以后如果身体好的话还可以开,但要做视力检查。


所以在新西兰,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年纪非常大的老人开着房车去旅行。



街头咖啡馆经常可以看到老人们聊天喝咖啡,笑声朗朗;运动场所也一直可以看到老人们游泳、健身、打网球的身影;山野海边徒步的老人也非常多,他们大多健步如飞,可以有看出常年健身的习惯。



奥克兰70岁的老人Roger Soulsby一年在海里游泳的距离超过了1000公里,他显然完全没把自己的年龄当回事。



新西兰老人通常是全社会最有钱的一群人,他们大多通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又有养老金可拿。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在政府的福利制度下,生活得都还不错。



如果是普通老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住自己家,或者把养老金给养老院,选择有人照顾的生活。 


如果比较有钱,就可以在规模大的养老院里买一栋房子,由工作人员或护理人员上门为他们打扫卫生或做护理服务。他们过世以后房子还将卖给养老院,资金作为遗产处理。



新西兰的老人因为有养老保障所以孩子们没有养老的责任,也没有照顾孙辈的义务。



大家各自生活,各自行动,互不牵绊,节假日可以一大家子相约露营,其乐融融。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父母不独立,就好像儿女要父母慢慢耐心教出来一样,父母老了其实也需要子女的引导和教育,慢慢试图让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社交圈。



即使需要帮子女带孙子外甥的,也尽量在周末时候给他们休息,让他们自己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学会自己找找乐子。


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只有独立的个体,才能平等自由地对话,才能和谐共处。


///



就像父母当初搀着你的手学走路一样

也许现在的他们重新学习

也需要你的帮助

才能独立地享受生活



- End -



/ 推荐阅读 /


△ 比死更可怕的是,还没玩命地活过


△ 最新最全!移民新西兰的所有方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