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留学目的地
澳大利亚有60余年培养国际学生的历史。其中许多人已在世界各地担任政府部长、商界领袖、研究人员、科学家、医生或社区领导者。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领先的教育机构、学者与研究人员。他们正在从事各种研究。这些研究具有世界级的最高标准并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我们世界领先的学术领域包括医学与健康科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亚太地区研究、生物技术和天文学。同时,来自工程、商务、艺术与社会科学方面的澳大利亚毕业生也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来自200多个国家的50多万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无论他们就读小学或是博士学位课程,都能畅享世界一流的教育并获得世界公认的学历学位,从这里启程,开创无限的未来。
探索与创新——国家的精神
澳大利亚引以为傲的是探索和创新的国家精神,贡献了众多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许多世界的第一都源自澳大利亚:飞行数据记录仪(俗称“黑匣子”)、仿生耳、子宫颈癌疫苗、塑料镜片、塑料钞票、盲人阅读机、生物杀虫剂、能效为20%的太阳能电池、可生物降解的船用去污剂、水下计算机、纳米机、千万亿字节数据存储技术、Wifi无线网络、谷歌地图背后的技术……正因此,澳大利亚吸引了一批批学者、人才来到澳大利亚,汲取创新文化与卓越学术的营养。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睿智思想者的热土。
世界一流的教育质量
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有15位诺贝尔奖得主,获奖领域涵盖物理学、医学、化学和文学。其中,11位来自澳大利亚教育的培养。历年培养的数量众多的国际毕业生在各自国家也已成绩斐然,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澳大利亚在国际教育界原有的声誉。
国际公认的学历学位
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许多希望改善本国教育体系的国家都向澳大利亚借鉴经验。澳大利亚的学历资格证书获得了全球各大专业协会的广泛认可。澳大利亚所颁发的学历学位使毕业生在国际和国内就业市场上备受雇主推崇。
留学澳大利亚为国际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创新的思维,这些都是未来雇主最看重的品质。
独一无二的权益保障
澳大利亚是全球唯一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保障国际学生享有世界一流教育的国家。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统称为海外学生教育服务体系(Education Services for Overseas Students,英文简称ESOS)。
它严格规定了澳大利亚学校招收国际学生的职能和职责,切实保护持学生签证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国际学生的权益。此外,政府、教育机构和专业团体持续开展的检查和监督活动有力保障了优质的教育水准。
科学灵活的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院校不仅开设种类齐全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而且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卓越之处在于其“殊途同归”的学历框架设计,国际学生就读不同的课程路径均能实现终极学业目标。该学历框架称之为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简称AQF),是由澳大利亚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的学历资格框架。它使学生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习和院校间方便的转换,以往学习所获学分得到承认。
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
澳大利亚的低犯罪率和严格的枪支管理法可以确保海外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旅游环境。澳大利亚环境舒适、安宁,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并可自由旅行。作为享有世界最高生活水平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便捷的通讯以及一流的健康医疗服务。留学澳大利亚,您会发现这里是最安全和友好的社会。
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
澳大利亚绮丽的自然风光令无数学生欣然向往。您可以利用假期尽情一探澳大利亚独特多样的地貌。从洒满阳光的海滩到银装素裹的滑雪场,从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到远古的内陆石阵,选择尽在您的掌握之中。
丰富多样的奖学金
政府、院校、企业和机构提供各类奖学金。“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www.australiaawards.gov.au)包括了不同种类由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
获益匪浅的留学经历
在澳大利亚,国际学生体验的是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锻炼了创新创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之外,澳大利亚赋予国际学生合法工作的权利,鼓励他们通过实践获得工作经验,丰富社会经验。毕业后,跨越国界的强大校友网络使国际学生终生受益于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涯。
友好紧密的澳中关系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两个经济体具有高度互补性,贸易和投资关系十分牢固。2012年标志着两国建交40周年。
中国是最早一批与澳大利亚签署科技合作协定的国家之一,两国科研合作紧密。教育是两国双边关系的核心领域之一。澳中根据《关于教育与培训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从政府到院校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与培训合作。两国于2011年4月又续签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共同推动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加强两国大学间的合作。
澳大利亚是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超过9万的中国学生在澳求学,名列各国国际学生人数首位。同时,约6万中国学生在中国国内学习澳大利亚的课程。澳中合作办学的项目及机构(职业教育及以上层次)的数量名列各国合作办学项目及机构数量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