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高党 |【连载】陪读这半年 5

2015年02月18日 加拿大朱凡


在加拿大念高中跟中国可不一样了。儿子上学第二周马上遇到两个挑战:在他选修的四门课里却无法交不上一个朋友,好不容易在ESL英语班上见到中国来的学生,但人家不跟他讲中文。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真是郁闷呀!


开学一周,孩子遭遇两大挑战

他没有交上班里的同班同学,但是有两个十二年级的、高年级的同学,却在过去一个星期里面,每天在中午,都跟他在一起,这两个高年级的同学,每天中午都约他到学校对开的公众图书馆里面,一起吃午饭,一起聊天。这个对于第一周没有交上同班 同学的儿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因为孩子喜不喜欢上学,其实跟在学校里面有没有好朋友,有没有知己,有没有玩伴,是有很大关系的。通常的孩子惧怕学校或者不喜欢上学,也是因为在学校里面,他没有同学,没有认同感,没有一起开心,一起打闹,当然他不喜欢在这个群体里面。

[话外音]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孩子不喜欢去上幼儿园,妈妈就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说服他们,那是什么方法呢?她说,你不去幼儿园没关系的,不过你喜欢的那个玩具可能就是你的另外一个好同学丁丁一个人独自玩了,没人跟他玩了,一听到这里,孩子马上就吵着说,不行,我也要 去玩,也要上学了。当然,幼儿园那是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所以在幼儿园里面,有些玩伴是很重要的。读书可能就不大一样,因为读书相对玩的话,他有一个压力和竞争,幸好三个孩子的学习还算可以,所以在小学的六年那种,他们也有一帮很好的朋友,因为他们可以在学习方面帮助到一些同学或者说在班里面,很有威信,用小儿子初一的班主任的话来说,你家的孩子是班里的灵魂人物,他闹全班就跟着闹,他安静全班就跟着安静.所以在群体当中,你有那份认同感,也是非常重 要的,这往往也是孩子们喜欢上学的原因。三个孩子的这种快乐,一直延续到读高中,因为读初中的时候,他们都是在寄宿学校里面生活,一天24小时,一周5天都是一起生活、一起睡觉、一起活动、一起吃饭,当然这种友谊就更加牢固,以至于当他们要离开学校到加 拿大的时候,真的都是依依不舍。


看同学给他的留言当中,都是表露出这种珍惜和同学的友谊。当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来到加拿大的时候,第一年的圣诞节,也就是才 来读书大概只有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她们就吵着要回去过圣诞节,我们也明白,因为她们非常紧张的用在加拿大圣诞节的假期,回到中国,跟虽然没有放假,仍然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同学们聚一聚,哪怕是到学校里面见一个面,周末里面见上一下,她们都觉得非常的开心和满足。所以小儿子才来两个月,也跟我们谈条件上,今年 的圣诞节,他也想回中国,到学校跟同学见一个面,虽然他知道,那会儿,学校正在紧张的进行期末考试的复习,没人,也没有放假,但是他觉得很有这样的渴求, 跟分别了一段时间的小伙伴们见上面,虽然现在已经通讯非常发达,看他们每天在微信里面聊的,其实可能大部分都是他的同学,但仍然见了面可以聊个不停。


来到新的环境当中,在第一个星期,当然你也很难去交上一些朋友,最重要的原因是语言的关系,甚至像儿子说的,他上了四个班级的课,选四个课,也就是有四个课的同学,相对来说,也就是可以见到不同的同学,他也知道有不少是来自北京、福建、台湾等等这些地方, 但是他说因为大家都不熟,而且在学校里面,在学校里面讲英文讲不好,讲其他的也不敢随随便便讲普通话、中文,因为在中国,真是太大了,以至于你都不知道他是讲什么方言的,所以也不好去猜,也不好去讲,尤其是儿子说的,虽然班里面很多都是长着中国人的面孔,他是亚洲人的面孔、黄种人的面孔,但是他也不敢确定 他是不是来自中国的,因为在ESL里面,就是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班里面不仅有像他这样级别的、C级的,也有一些更高一点的,也有低一点级别的同学一起去上课,但是他分不清是中国来的,还是日本来的, 还是东南亚的这些华人,所以他也没办法去找一些同学,再加上他们坐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而且每次真的要去做一些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的时候,才有老师指定一 些同学,可能才会多交往几句,交谈几句,否则的话,可能连自我介绍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毕竟孩子不像大人,大人可能会主动一点,会自我介绍,孩子可能是你不睬我,我就不睬你,你不打招呼,我也不打招呼,更不会像我们大人那样的,主动的告诉别人,Hi,我叫什么名字,然后握握手,再说上几句,真是大人才会有。


不过正因为有了这两个十二年级的同学、好朋友,小儿子就觉得第一个星期还是过得蛮充实的。这两个十二年级的好友,一个是来自韩国,一个是来自日本的,其实都是教会里面认识的。在我们之前上一任的租客,有一个孩子也在我们儿子现在读的学校里面读书,在读书的时间,他也回教会,他也认识了这两个同学,这两个同学其实也一起经常到他家里面去玩,最后他把他们一起带到教会里面,有一个《圣经》学习班里面,这个《圣经》学习班,其实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比较喜欢,因为他告诉这些学生,《圣经》里面是讲一些什么事情,虽然他们不会参加星期天教会的崇拜,但是参加这种星期五在多伦多大学里面《圣经》的学习班,孩子们还是挺喜欢的,因为一方面是介绍一些《圣经》知识、内容,讲讲《圣经》里面的故事、寓言,还是很有趣的。另外 就是每次学习完之后,还有饭吃,而且还可以跟多伦多大学的这些大学生们、研究生们,甚至有些博士,一起来的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是来自全世界的,对《圣经》很感兴趣、去学习的人,一起认识,一起去聊。


所以这两个孩子跟我们前租客的儿子也都一直在认识,自然我儿子一来,也参加了这个《圣经》的学习班, 所以也就跟他们认识了,他们知道我的孩子在同一个学校里面,当然也就主动的提出要去帮助我的儿子,这种爱心相信也是因为他们学到《圣经》里面怎么样付出的 这种爱的结果吧。所以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约我的儿子一起去吃午饭,在这里面,通常中学们都喜欢从家里面自己吃饭,到学校里面吃,或者在学校外面、附近的地方去吃,通常午饭可能都比较简单,三文治、水果,有时候炒一些东西,都是简单的午餐。他们在学校开放的公众图书馆里面找到一个角落,坐到地上就吃起来, 又吃又聊,这两个哥哥作为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帮我的儿子问问他选什么课,甚至介绍他参加什么样的俱乐部、学生社团等等这些,自然有了一些熟人吧,相信孩子在学校里面也壮胆了,而且也非常的开心,因为虽然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中午饭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难可贵的。


所以他妈妈就跟儿子说,她说儿子你要感恩,我们找到这个学校,这不是我们的本事,是因为教会的帮忙。同样的,能够有这两个同学去辅助他们,这种爱心,也是要感恩,因为他们也学习付 出这种爱,当然他们明白,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爱每一个人,所以他们也学习把这种爱传递给你,所以你要好好的珍惜,尤其这两个十二年级的同学,因为他们是在 学校里面最后的一年,但是他们仍然放弃跟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来陪你,这真的是很难能可贵的。


孩子听到之后,点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天放学回到家里,儿子告诉我们,在ESL的班里面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同学。我不明白,我和你去学校报到那天,副校长不是说这个学校不收Visa学生吗?Visa学生就是签证的国际留学生意思,据在多伦多教育局里负责国际留学生的职员介绍Visa学生大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所谓,Visa学生差不多是中国留学生的代名词了。


我问孩子,”你怎么知道呢?"


“当然,看他们的言行就知道他们来自中国的样子就摆在那里。”他一面自信回答。另外,他补充说,”第一次上课老师要我们作自我介绍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中文的拼音,其中有一个还是北方人呢?”


儿子从小在南方生活,对于北方概念就是从公公那里来的,我岳父是东北人,讲一口北方话。孩子接着说,当每个人从哪里来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就介绍他从北京来的,而且北京那两个字是京腔,很标准,但是在私底下休息的时候,儿子告诉我,我想跟他讲普通话,结果他不理睬我,还是用英文来回答我,我就有些不明白,以为他不懂普通话,但当我们被编在一组在一起做项目的时候,那个人可能没听懂,反倒用中文问我好几遍,他会说“什么、什么”这样的,我没有使用普通话跟解释,下了课,没有其他人,他还是不跟我讲中文,我差点没说出来,”我外公是抗美援朝的北方人,我也会讲标准的北方话。”


我们今天吃晚饭时一起在聊起他在学校经历什么新鲜的事情,儿子又提起这件事。他说,爸爸,我们班里面有一个同学,他其实是会讲中文的,而且我听得出他是讲北京口音的中文,但是他为什么不跟我讲普通话,就是说他一直要跟我讲英语呢?在班里面也是这样。


其实我们也明白,因为开学的第一周嘛,对于刚到这里 的孩子来说,就是我的儿子来说,他当然是希望能够多交点朋友,尤其是在看到有一个同自己面孔的,又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他肯定会觉得有多多少少的希望能够 跟这个同学去做一些沟通,当然他可能对很多的也不大明白,这个同学不跟他讲中文,老是跟他讲英文,用他的话来说,其实英文也不怎么好,但是就是不讲中文。


对呀,是什么原因呢?我和太太边听边吃,尝试帮忙分析原因的时候。当孩子有疑问的时候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这是建立和孩子紧密关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说诸如你管他干什么或者你少和他来往之类的结论性的教训,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看问题,认同他的感受,帮孩子做疏通工作。我们也开尝抛出问题,虽然话中带有猜测成份。


我说,”会不会是学校规定上课的时候不能讲除了英文之外的其他语言呢?”儿子回答说,”学校好象也没有这样一些规定,我看到其他来自中东或者菲律宾的同学,有时候他们也会用他们的语言讲话,老师也不制止的。”


[话外音]

我这个问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小女儿就读那所学校里面,老师是这样规定的,在学校里面,尤其是有第三个人出现的时候,你必须要讲英语。这是我女儿回来告诉我们的。有一次在中国见家长的时候,因为家长投诉,说女儿读的那个学校太多中国人 了,会不会反而没办法去练习英文,校长举了一个例子,她说Frank的女儿,有一次跟一个中国来的同学在聊的时候,我耳朵很尖,他们在用不是英语的话来讲,我猜可能是中国话,所以我经过马上提醒说英文,她们微笑的道歉,马上用英语来交谈。校长是这样解释给中国家长的,你们孩子两个私底下可以用她们的语言来沟通,因为这是你们要见面谈的原因,否则的话,你们用英文,肯定不会谈,也没办法谈,我说不准用你们的语言、母语去讲,不然也是无效的,在课室里面,尤其在第三个人,不管第三个人是什么人,尤其是讲英语的这些人,你一定要英语去讲,这不仅是尊重第三个人,更重要的是规定。


我把女儿学校这个规定对儿子说了。


我说,”是不是这样规定,因为有其他讲英语的人在场的时候,或者不是讲母语在场的人,你们规定一定要讲英语这种正规的语言呢?”儿子反驳。


孩子他妈妈再猜测,”如果学校没有非讲英语不可的规定那会不会那个同学家里面有这样的要求呢?”他妈妈分析道,听说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点会听、会说英语,强迫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无论如何都要讲英文。


其实我也有一点点想法,就是希望你在学校里面,都是讲英文的,不管多困难,都要讲英文, 但是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也有点难度,毕竟你才刚刚开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慢慢会适应的。


我耳朵听太太讲心里却开了小差。


太太这句话,让我也想起曾经跟一些家长交流的时候,他们也说过,他们曾经有这样一个要求,问我,好不好,他说不管怎么样,我要求孩子在学校里面,在家里面尽量讲英语,甚至他在家里面也跟我去讲英文,虽然我的英文不好,但是我也希望他用英文来回答我的中文问题等等这些,他问我的意见怎么样,我就说,不必吧,因为第一个你要在家里面,什么语言感觉到舒服就用什么语言吧, 因为语言的目的在于是一个沟通的工具,假如你连沟通的工具都用不好,怎么去沟通呢?第二个,我觉得我不担心孩子讲不好英语,尤其在公立学校,我反而担心他们的中文会不会退步,所以我也不会介意,或者也不会强迫,我的孩子在家里面讲中文也罢,讲中文也罢,我都不会介意的,我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的英文是非常好的,但是她们见了面,还是用中文聊,而且是用广东话来聊,所以我觉得语言是我们沟通的一个桥梁,当然我明白,大家可能都是希望早点让孩子学会英文,但是假如他都没有这样的词汇量,没有这样的自信,还是让他用自己的语言先表达了,然后慢慢来吧,学语言,不是说你逼他,不是一天两天就学会的,是慢慢积累来的,一口饭吃不出一个胖子。


看聊到差不多了,我们就跟儿子说,”没关系的,儿子,你将来可能会发现他为什么不跟你讲英文,但是有一点,要是他不跟你讲中文,好吧,你就当做是锻炼,你也想办法去学习多讲点英语”。”不过,”儿子说,”哎呀,有时候很闷的嘛,因为都不知道怎么去讲,别人讲的英文,我也听不懂。”我说,”这是 一个过程,这也是学语言的一个过程,不能急的。”不过我也跟他说,”我明白你的感受。”


我举了自己一个例子。有一年我来加拿大的时候,住在两个留学生的家里面,这两个留学生都是中国人的孩子,但他们不是从中国来的,都是从马来西亚和澳洲来的,我知道他们平时两个在的时候都是用英文沟通的,我不得不用英文跟他们沟通,其实我的蹩脚的英文,有时候他们都会来纠正我,但是没办法,因为他们就是用英文来沟通的,虽然不是我最流利的沟通,但是有一点,我发现反而这样,我们就没办法去沟通 。本来想去聊聊天的,都没办法去聊天,因为我讲的可能他们都听不懂,他们讲的,我明白,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赞同,只能够是“Yes”这样的。住了二周,临走前请他们俩早餐,作为报答吧,那顿早餐我是中文、英文夹在一起的,最后我才发现其实他们是听得懂中文的,他们告诉我你就讲中文吧。原来他们在老家父母跟他们也是讲中文的。好笑吧!分别时才知道真实情,早知这样,何不一开始就我用中文来跟他们沟通。这次重新返回加拿大,有机会再见一些亚洲面孔的人,我先问他们懂不懂中文,如果懂,我就,直接用普通话或粤语跟他们沟通,结果,皆大欢喜。


最后结束之前,我开解儿子说,”没关系的,儿子,将来你要跟他熟了之后,你可能再问他为什么不用中文来跟你沟通,你可能会解掉这个谜,说不定这个谜的答案就在他那边,但是有一点,我怕将来真的要讲中文的时候,你的中文还不如他的北京话标准呢?”


“哪儿的话”,儿子这样说,”我在家里面,就算普通话讲得没有他好,但是起码我的广东话比他好,到时候我就用广东话跟他讲,问他,会不会讲广东话?”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