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是评判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
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最主要评判你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你的学习成绩。大部分中国学生从小就被学习分数所评判,这也让中国学生在美国非常在乎学习成绩。中国学生之间可能会相互说某某某拿了GPA 4.0 (每门课成绩都是A),这会让大家觉得这个人非常厉害,非常聪明。
中国人扎堆
中国人很讲感情,到了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第一件事就是去认老乡,认同届,把自己固定到一个组织里便安心了。这一方面是好的,因为如果有困难,可以相互帮助。但是同样,扎推也让你限制了你的交友范围。
我的一个美国同学就说,在学校总会看到看到中国人一堆,讲着中文。美国人通常都会和陌生人打招呼的,可是中国人乌压压得一堆,让她觉得完全不能交流。而且她觉得这些中国人都没有尝试去和美国人做朋友,只是呆在自己的中国圈子了。在她看来,好朋友与好朋友之间并不是要每天黏在一起的,不是说上厕所都要一起去的。她们平时如果谁有困难了,就会相互帮助。放学之后,会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不需要时时在一起,人与人之间这种“弱联系”反而让各自可以更好地成长。
同样,我也不是说你不要不和中国人接触。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这个根是忘不掉的。你在春节的时候,美国人并不会和你一起看春节晚会,包饺子。他们也不了解你从小大大的文化,就像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一样。因此,你要仔细思考你出国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你以后到底想做什么。如果你想真正融入美国生活,每天吃披萨意大利面,去美国派对,那么你可以多和美国人接触,可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果你只想拿一个学位然后回国,国内还是很注重人与人间的关系的,因此多交些中国朋友会有帮助的。无论如何,清楚自己想要的,并且去做。
中国学生不喜欢在课上发言
在美国课堂上,差不多10-20%的成绩是课堂表现。这包括了你的出勤以及发言。发言可以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提问题。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授特别鼓励学生问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在美国大学,那些在课堂上经常发言的人可能并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人;中国学生可能考试成绩很好,但是课堂表现成绩却不是非常好。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去上课,而是因为没有在课堂上发言。
在美国大学这两年的教育,对我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在你听到别人说对一件事的看法时,我的第一反应不会是相信他所说的,而是去思考这件事合不合乎常理。
例如,还没来美国上学时,你可能听了很多学姐学长的建议,选什么课,选多少门课。通常学校会建议大一学生在第一学期选最少的学分,而且不要上太难的课。可是你在来之前,可能会听说,“某某第一学期上了很多学分的课,还拿了很好的成绩。”你因此可能也会暗自想,他们可以做到,那我也可以做到。可是你有思考过,他们上了什么课?是简单课还是难课?他们之前有没有在美国上过学?他们是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呢?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也许他们上了全部都是简单课,所以成绩很好。也许他们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才拿到了这个成绩。你只是听到了结果,可是你没有听到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综合这些情况还有你自己的情况,或许你就不会眼高手低。在学期结束后,没有拿到非常理想的成绩,才后悔选了那么多课。如果从来都没有在美国上过学,希望你可以把第一学期可以当作一个缓冲期,适应美国的生活,适应教授的讲课方式,学会如何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
中国学生来到美国留学,中美文化融合,好坏参半。留学申请造假,抄袭不注出处,上课不发言,死记标准答案,这些问题这让美国教授和大学对中国学生很伤脑筋。
可是,随着现在愈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来到美国留学深造,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渐渐改变美国大学对中国学生的看法,非常自信得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相信有一天,“中国病”会渐渐消失,而大部分中国学生能在保留自己的优点的同时很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本文系作者观点,不代表《北美留学生日报》立场。
编辑/一勺([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