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微信朋友圈的“养生帖” ,医生分析大多数不靠谱

2014年11月19日 美国投资创业平台


     常玩微信朋友圈,有这样一类人你一定不会陌生——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专克“疑难杂症”,研究普通食材的“药用价值”,往往语出惊人,颇有“神医”风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养生党”。

     有人研究发现,“养生党”主要有“食疗宗”、“神医宗”、“生科宗”(生活百科宗的简称)。“食疗宗”把常见的食物,研制成了各种“神奇”保健品和药品;“神医宗”专治各种人类“疑难杂症”,不仅用他们的“祖传秘方”立马药到病除,连癌症、艾滋病都早已被他们攻克了;“生科宗”更是上懂天文,下知地理,通古晓今,文理兼修,知识体系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方面。


这些“养生帖”中的内容到底靠不靠谱,我们该不该相信?这些帖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何有那么多人转发?在这个时代,我们该有怎样的养生观念,又该如何去养生?

微信朋友圈的“养生帖” 医生分析大多不靠谱

泉州多名医生和营养师:一些帖子中的内容属主观臆测,甚至有一定的误导性

■揭秘

今年33岁的王强(化名)是一名白领,在泉州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五年前,他因脚部红肿疼痛被查出痛风,结束了与啤酒的缘分。从去年开始,他发现微信朋友圈的养生帖越来越多,但凡有与痛风有关的帖子,不管看还是没看,他都会先转发到朋友圈。王强说,自己也知道有些帖子很不靠谱,但还是忍不住转发,“说不定哪天就会碰到一个靠谱的”。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收藏的各种养生帖数以百计。

连日来,记者采访泉州多家医院的专家及一些营养师,对于这些养生帖中的内容,他们认为大多“不靠谱”,有些甚至是主观臆测,有一定的误导性。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黄子成说,大多数养生帖缺乏科学依据,以点代面,无科学依据,有些病如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不可能只用几个药方就根除;有些病已进入不可逆转阶段,只能保住未被损伤的部分功能,不可能完全恢复。

 

醋泡食材治很多病?

答:夸大了醋的作用

@微信朋友圈:用醋泡过这三样东西保你一生不生病:醋泡黑豆、醋泡花生、醋泡姜,一次不用多吃,两三颗(片)就可以了,对心脏、血液、脾胃等有各种神奇的效果,但要坚持食用才有效。

【专家说法】一些营养师表示,醋本身的确是好东西,没什么热量,不长肉,促进消化,保护一些维生素不被破坏。此外,还有杀菌作用,尤其是夏天在凉拌菜中适当放些醋对身体有益。但醋的好处在很多微信养生帖中被讲过头了。比如认为醋对美容、降血压、治疗冠心病有作用,认为醋能减肥等,这些说法都是瞎说。醋泡黑豆肯定是个很好的吃法,但是不可能有帖子中说的这么大的好处,说过头了,夸大了醋的作用。

 

喝酒脸红是中毒症状?

答:这种说法不科学

@微信朋友圈:喝酒脸红的人是体内缺少解酒的物质,脸红是中毒的症状,这样的人喝酒比其他人患食道癌的概率多16倍到28倍。麻烦亲们自己保重,也别强人所难。朋友要体谅,不要拼酒量。以前的酒还是粮食做的,现在的酒基本上是水和化学物质勾兑的。亲们,你们喝的不是酒,喝的是化学物质。喝下去伤肝又伤肾。

【专家说法】多名医生表示,每一个人的体内都有解酒物质,只是量多还是量少、解酒速度快还是慢的区别,有的人经常喝酒,体内解酒物质就会慢慢增多,这也是为什么酒量差的人长期喝酒酒量就会变好的缘故。至于脸红,这只是血管扩展,是酒精的刺激作用所致,有的人对酒精比较敏感,就容易脸红,有的人不敏感,脸就不会红。“脸红是中毒的症状”,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柠檬减肥还能抗癌?

答:这完全是瞎说

@微信朋友圈:柠檬醋减肥很有效,一个月可以减大约6公斤。食醋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仅可消耗人体内的脂肪,而且能使糖、蛋白质等新陈代谢顺利进行。每日用15毫升至20毫升柠檬醋兑水饮用,在1个月内就可以减轻体重3公斤左右。

【专家说法】国家一级营养师、泉州市营养师协会常务理事傅仰裕表示,减肥是存在最多误区的,真正健康的减肥,是减脂肪、增肌肉。如何合理搭配各类饮食,还是请教专业营养师比较好。

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还会经常看到“柠檬能抗癌”的帖子——“柠檬会使水变成碱性水。热柠檬水能释放一种苦涩抗癌物质,这是在医药领域有效治疗癌症的最新发现。”有专家就表示,这“完全是瞎说”。喝柠檬水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因为柠檬水味道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加入柠檬能够增加饮水量。另外,柠檬的营养价值不错,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喝柠檬水比喝蜂蜜水、红糖水、茶水更好,大人小孩都比较适合。但是,柠檬并不能抗癌,至于“能抵上放疗化疗”更是不可能的。

 

藿香正气水治发烧?

答:不适合于婴幼儿

@微信朋友圈:治疗发烧小妙招:家里有小朋友,不要因为孩子发烧就轻易去医院输液。朋友小儿某日晚上高烧39度,身烫手脚冰凉,浑身疼痛,头昏怕冷,用棉球沾满藿香正气水放入肚脐,半小时后38.5度,一个小时后38度。次日早起37度,没有任何不适。此方法使我身边亲朋受益者众,上至80岁老人下至7个月的婴儿。

【专家说法】刘德桓介绍,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是治疗夏伤暑湿所致引起的发热、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良药。除了口服外,还可外用治疗诸如蚊虫叮咬、湿疹等疾病。至于放在肚脐上用于退热,只要对症应该是有效的,但其疗效肯定不如口服来得快。如果体温太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症。此外,藿香正气水不管是口服还是外用,都不适合于婴幼儿。

 

抗癌食物“哄睡”癌细胞?

答:只是主观臆测

@微信朋友圈:日本曾解剖研究几十位无病痛往生的90岁—103岁的老人,发现他们每一位体内都有不少癌细胞。但,为什么他们的癌细胞没有造成身体的病痛?其实,癌细胞休眠期越长,病人能存活的时间就越长。现在医学界在积极地研究拖延癌细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药物和饮食。请大家多吃含有抗癌成分的食物,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

【专家说法】张江灵介绍,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就生长速度而言,其多样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肿瘤生长速度不同;二是不同患者肿瘤生长速度不一样,有的人体免疫力比较好,或肿瘤恶性度不高;三是不同时期肿瘤生长速度不一样,如乳腺癌在初始阶段可在几年内不增大,但一旦增大到数毫米后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以至于2年内夺去宿主生命。至于“多吃抗癌食物,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缺乏科学依据,只是主观臆测。

不过,这类食物对于预防肿瘤形成和抑制早期肿瘤生长,可能有一些好处,值得推荐。

 

“国家名医”的药方?

答:服用会有生命危险

@微信朋友圈:于彤,女,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找她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挂号费1200元,但拿的中药才几块钱。

于彤的养生理念——高血压: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专家说法】刘德桓介绍,新中国成立至今,没有评选过“中国10大名老中医”,只有在2008年和201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过两届国医大师,每届30名,其中没有于彤其人。

关于高血压的治疗,轻度用中药或改变生活方式有一定疗效,但中度以上要以西药降压药为主,而且要终生服药。于彤提供的方法可作为辅助方法,切莫停用常规的降压药。关于上述治疗低血压的药方千万不要乱服,桂枝、肉桂为大温大燥之品,且用量大得惊人,阴虚阳气亢盛之人服用会有生命危险。

 

痛风和肾虚有关?

答:混淆了中西医观念

@微信朋友圈:痛风也是肾虚的一种症状,因为肾的过滤功能减弱了,血液里的酸毒排不出去,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大脚趾关节是人体的最末梢关节,酸毒的结晶体最容易积聚在这里,也有的人是大拇指关节痛,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痛风患者不仅要改变饮食习惯,更关键在于恢复肾脏的机能,提高过滤能力,把酸毒排出体外才不会复发。

【专家说法】刘德桓称,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有1/3左右可发生肾脏损害,甚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不过,西医学的肾与中医的肾的概念不一样,所以肾脏病、肾损害与中医的肾虚的概念也不一样。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中医多认为是湿、热、瘀,所以痛风病人并不一定与中医的肾虚有关。

 

碱性体质治愈癌症?

答:这也不靠谱

@微信朋友圈:有个吕博士做过癌症方面的临床实验,发现癌症病人血液检查的结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应。长期素食且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体质都偏属优质弱碱性,尚没有发现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他断定,在弱碱性体质的状态下,癌细胞是无法生长甚至是无法生存的。建议癌症患者一定要少吃酸性的荤食类,多吃碱性食物。

【专家说法】张江灵介绍,健康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在7.35 到7.45 之间,这种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但有些人体液PH值稍低于7.35,这便是所谓的“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泻、便秘等。一般来讲,处于正常PH值的人群身体状况比较好,患肿瘤的几率也可能会低一些。但是,不是碱性体质就可以治疗肿瘤,“这一点微环境的变化,根本不会对肿瘤细胞起到任何的杀伤作用”。

 

小苏打粉去除农残?

答:这会破坏营养成分

@微信朋友圈:一项新研究发现,只要一包几十块钱的小苏打粉,就能去除残留农药。小苏打粉其实就是碳酸氢钠粉,氢带正电加入水中会结合带负电的水分子O2,变成OH弱碱水,一般大部分的农药都是酸性,因此弱碱水中和酸性之外,还能加速去除附着在蔬果上的农药。

【专家说法】傅仰裕称,农药其实分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农药的水洗就能去除,而现在常用的是脂溶性的农药,建议要用洗果蔬的洗洁精清洗,方能去除!另外小苏打泡过的菜叶,菜叶中的维生素等成分会被破坏,营养价值下降。

刘德桓推荐,有几种去除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可供参考:浸泡水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叶类蔬菜,可以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不少于10分钟;去皮法—— 蔬菜瓜果表面残留农药较多,削去外皮可以有效去除残留农药;另外还有储存法和加热法。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网络问卷调查显示——

47.4%网民未经求证转发养生帖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30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关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47.4%的受访者曾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分享转载过养生帖。51.5%的受访者曾在未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照养生帖的指导实践过。

中国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张自力介绍,大众对健康信息的关注,是近些年才开始转向养生话题的。“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很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以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三是受众细分,导致养生逐渐从健康类信息里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别。”张自力指出,年轻人关注养生,也导致其成为一种时尚的风向标。


67.8%受访者表示养生帖真假难辨

“网络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一方面泛滥成灾,另一方面却真伪难辨。更有一些网友,今天发帖说某些食物一起吃能助消化,明天却又说这些食物一起吃赛砒霜。”有人说,看到网络社交媒体中这些前后矛盾的帖子,简直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搭配三餐。

调查显示,社交媒体中的养生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真假难辨(67.8%),其次是过多过滥(53.2%)和信息源不明(52.8%)。其他问题还包括相互矛盾(31.6%)、以讹传讹(29.7%)、广告太多(24.5%)等。

“有些养生文章,‘标题党’的问题很严重,动不动就是什么十大抗癌食品之类,这绝对不是专业人士做出来的。”中国营养协会副秘书长冯海波指出,谣言泛滥,普通人健康素养不足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相互影响,病急乱投医,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还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也在养生谣言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上的信息未经核实被大量传播,容易形成似是而非的观念。在养生方面,这种问题更突出。”张自力表示,养生本身就是一个界定不太清楚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有的,但很多内容却很难被现代医学特别是西医所接受。“在养生方面,专业的声音不够多,就出现了真空,导致伪知识泛滥,甚至出现张悟本这样的人物。”


65.8%受访者建议让养生知识进课本

在养生谣言泛滥的情况下,受访者最信任哪些传播渠道?调查显示,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书籍(51.8%)、电视(45.6%)和官方机构(42.3%),其他渠道依次是报刊(28.5%)、网络媒体(27.5%)、学校教育(22.7%)、社区宣传(19.7%)、广播(18.3%)、手机社交圈(14.6%)。


“我们需要让权威和专业的声音占领养生领域,防止谣言钻空子。”张自力认为,一方面主流媒体应该注意对养生信息的把关,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的专业人士也应当站出来,传播正确的观念。

冯海波认为,养生与营养学密切相关,很多营养师也乐于做养生和健康类的科普工作。政府应该提高对营养产业的关注与帮助,以充分发挥营养师这类专业人士的力量。

调查中,65.8%的受访者建议将传统养生知识纳入中小学课本中。冯海波告诉记者,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在这样做。“几年之前,很多小学生的暑假作业里已经有关于营养健康的话题。这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抵制垃圾食品,也有利于提高父母的营养和养生意识,但是这种做法还有待普及。”

 

内幕

很多营销公司是段子“发源地”

泉州一些医院的专家均表示,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些帖子,内容大多不靠谱。那么,这些养生帖为何会在朋友圈里横行不止?记者调查发现,养生帖背后暗藏利益推手,很多营销公司成为段子“发源地”,而根本目的是炒红企业微信号,让粉丝变成客户。

记者在微信上以“养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很快就跳出了数百个微信公众账号,点击这些公众账号,其内容也大多是一些“养生秘诀”,最后配上联系电话和网址。

目的

把粉丝转为客户

参加后续活动

记者以普通客户身份联系了几家微信营销公司,大多数公司都表示这种微信软文营销是公司比较成熟的营销方式。“你只需要先申请一个公众账号,我们给你建立起一个微信平台,这些内容就可以通过你的平台发出。”一家从事微信和微博营销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发布这些服务性的文章,并不是免费的午餐,最终的目的是将粉丝吸引来,参加后续举办的活动,从而把粉丝转为客户。“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搞类似加关注或转发就赠送产品的活动,然后吸引他们成为会员。”该负责人说。

就这样,在利益驱动下,经过专业的营销公司的包装推动,这些没有核实过的养生帖子最终在朋友圈里火了起来,并被迅速转发。

这个时代该如何养生?泉州市营养师协会秘书长林志杰建议—— 让养生知识走进中小学课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强烈,养生的话题越来越受关注。”泉州市营养师协会秘书长林志杰说,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和养生知识,导致良莠不齐的养生帖在社交媒体泛滥成灾。他建议,掌握基本的医疗和养生常识,还是应该“从娃娃抓起”,让这些知识走进课堂。

大部分养生帖

含金量并不高

“微信朋友圈流行养生帖,这说明市民对健康饮食和养生的话题越来越关注。”林志杰说,这种现象在两三年前还不太普遍,那时的人更关注的是名医和名药——有了病找谁治,该吃什么药效果才好。

林志杰也是一个“微信迷”,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养生帖。据他观察,医疗卫生、健康餐饮、保健食品和健康管理行业的朋友,最喜欢转发这类的帖子。不过这些帖子中,只有约20%可信度较高,大部分养生帖含金量不是很高,“有一些帖子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甚至是主观臆测、凭空想象”。

 

养生帖转发率

为什么那么高?

近年来,随着知识的普及,很多上班族都发现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疲乏、脾胃不适、精神萎靡。林志杰说,养生帖在微信朋友圈的泛滥,对于这个群体极具吸引力。大部分养生帖的标题都很吸引眼球,内容也经常颠覆人们的传统观念,如“一杯开水治好百病”、“两头大蒜让你活一百岁”、“生姜堪比还魂药”、“最廉价的防癌方法”、“价值几十万的偏方”等,让普通的食材甚至开水都有了神奇的效果。人类普遍都有猎奇心理,对这类帖子就非常关注。

当然,网友们之所以关注、分享和转发这些帖子,也与基本的医疗、养生知识匮乏有关,他们甚至缺乏对各种常见食物成分的了解。

推广养生知识

应“从娃娃抓起”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养生的话题,但往往忽视了健康的四大基石:饮食、运动、睡眠和心态。运动需要个人毅力坚持,睡眠需要良好的环境,心态需要个人把握尺度,而饮食除了管住自己的嘴,还需要社会提供良好品质的食物。

林志杰建议,若市民想从网上了解医疗、养生的知识,最好多关注专业机构的微信平台或网站,例如中国营养学会的微信平台“中国营养界”、“健康时报”等,还有泉州市营养师协会的微信平台。

不过他认为,若想改变市民普遍缺乏医疗、养生基本知识的现状,还是得“从娃娃抓起”,努力让养生知识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平时,一些学校可以依托相关的专业机构,向学生开展养生知识课堂;另外,学校也可以委派老师参加专业的营养师培训,再将养生知识带进课堂。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