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6日 加拿大朱凡
上个月,我已经从那家很有口碑的国际幼稚园为女儿办了退学,这其实是一次试验,一次为期半年的试验,而半年过后,我不得不向传统和自己的内心交了白旗。
在国际与传统教育之路上,我一直左右摇摆。受着1500多年前科举考试的影响,传统的升学之路让我刻骨铭心;但当我长大后又被西方教育感染,开始对西式教育,宽松的教育环境,追求个性发展的理念萌生憧憬。
我的女儿很幸运地考上了香港两所都很不错的幼稚园,一所是践行国际IB教育模式,和IB课程接轨的幼稚园课程,一所则是以传统的、以升学为目的。
(注:IB教育被称为“成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汲取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教改精华,推行师生的创造性理念,培养IB学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特别强调培养理想的具有国际意识及负责感的公民。)
香港基础教育有其特殊性,由于香港教育资源紧张,因此不少幼稚园都是分上下午班,大概每个班三个小时。这也为我的试验创造了条件,于是我的女儿上午上国际幼稚园,下午上传统的幼稚园。
在纽约的四季酒店,我偶遇带着上市公司来路演的乔瑟夫。乔瑟夫是香港投资界的资深人士,但他太太有内地背景。闲聊中,发现如我这般“试验”的人并不是少数。乔瑟夫的小孩也是上两所幼稚园,一所国际幼稚园,一所则是传统幼稚园,后者还与我女儿的是同一所。
现在想想,与其说是试验,不如说是父母对于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心态,希望汲取中西教育精华,帮助他们准备能适应未来生活挑战的技能,增强自信,提升子女未来的竞争力。
前不久女儿的“反弹”,让我下了放弃的决心。虽然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去幼稚园也是玩的一种方式,在幼稚园无非是唱唱歌,讲讲故事,做做手工,去户外玩玩,相信全球所有的幼稚园活动方式无外乎此,但是在小朋友眼中这些并不是玩。
我的女儿最近总是抱怨“我想玩啊”。用“一米”的眼光来看世界和周遭是完全不同的。也许在他们眼中去游乐场疯跑或在家玩乐高,才是纯粹的玩。我不希望影响女儿的心理发育,于是决定放弃同时上两所幼稚园的决定。
其实之于小朋友,他们是不喜欢严格管教的幼稚园的。因此如果让他们自己选择,一定会选择国际幼稚园。但是我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际学校。国际幼稚园好的方面这里就不用赘述了,现在来说说我放弃它的原因:
首先,就是繁忙的课外活动,需要家长全身心地投入。但对于在职父母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相信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子女的书包,查看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签署各种活动回执,协助子女完成各类“参与式”的作业。
譬如,记得女儿有项作业就是带着一个卡通人物去各种场景拍照,比如超市、公园、诊所等等,然后冲印出来带回学校。这还算简单的。我的一位朋友小孩在香港那家最好的国际学校,有一次作业就是找一种稀有发酵材料的食品。我的朋友寻遍不少香港的超市,寻找这种奇特的食品。她每每说起这段经历,哭笑不得。
还有其它的活动,譬如慈善活动,国际日活动,圣诞节唱诗还有邮轮活动等等,种类繁多。坦言说,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子女开阔眼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但是对于在职父母而言,全情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到最后这些活动成了额外的“负担”。
说完了精力和体力,再来说财力。国际学校的学费自然不便宜,但学费只是一方面,各种兴趣班费用和杂费也不少。我有个朋友是在一家商业银行工作,她的女儿在一所国际幼稚园上学,隔几天就要签支票,她经常向行里要支票本。
国际幼稚园的费用还算可控,毕竟不是很多的旅行和学习,一位在香港国际学校(HKIS)上中学的家长和我说,孩子的宗教课会去土耳其旅行学习,在名流云集的汉基国际学校的一位家长说,中国历史学习要去参观西安的兵马俑。
这些费用加起来并不是小数目。汉基的家长曾算过一笔账,一年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大概35万港币,这还不算通胀,但一般家庭有两至三个小孩,数字就要到百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的确是一笔昂贵的开支。
如果从成本收益比而言,国际学校基本都是一条龙的学校,即从幼稚园一直读到中学毕业,然后考欧美的大学。这是一项积年累月的投资。一位在美国常青藤读书的学生开玩笑说,上什么国际学校,高中时候读下新东方就好了,投入产出比最高。
最后再来说说教育方式。其实国际学校之间,教育方式和理念差异也很大。一个在加拿大某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和我说,这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才学加法“9+5”,实在让人接受不了。
亚洲人接受不了孩子数学太差。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其中有一个统计学专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学生。对于精通数学的亚洲人来说,绝对接受不了数理化的平庸,或者说这是亚洲人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像纽约顶尖中学史岱文森、香港的新加坡国际学校等学校,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逊于传统教育、以升学为导向的中国传统学校。
此外,大中华区的国际学校,普遍是以英文为教学语言,有些国际学校辅之中文,或者将中文当成外语课程。
当然,有些父母可能规划子女未来不会在中国生活,这另当别论。但是从语言学难易角度而言,学习中文的难度远超于英文。不少孩子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反映,较早掌握英文的小孩,对中文学习会产生抗拒。
这并不是否认英文的重要性。目前而言,通过英文学习知识,相对于中文而言,可以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但20年后的世界谁也难预测。这也是我决定让女儿打好中文基础的原因。可以过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国际学校,正所谓由难入简易。
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元素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吧,在当下的金融市场里,传统、财大气粗的外资金融机构为A股分析员抢得“头破血流”,都在提前布局。中国现在和未来在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国外生活的人也许会有感触,你的肤色和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优势,这不是种族论,只是顺势而为。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传统的中国妈妈,希望小朋友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我未能免俗,也在为孩子能上所谓的名校努力实践着;但另一方面经历和理性也在告诉我,竞争激烈的升学路,让我们没有时间欣赏这世界,去追求精神和个性上的快乐,更没有时间探寻人生的意义。
前不久,《纽约客》杂志前驻华记者欧逸文有本书《野心时代》(Ageof Ambition)很畅销,用野心来形容中国人我觉得很准确,每个人也许有不同的理解,但我把野心理解为中性词。我曾跟美国的中产讨论过中国人口流动问题,我说,不少中国人都喜欢流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因为那里充满着机会。但美国的中产却说,我们美国人大多数不会这么做。这应该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文化的不同吧。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