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初建的历史,是英国殖民者和印第安人血泪交加的故事,是英雄的传奇,是美丽的友谊,也是触目惊心的悲剧。
大英帝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晃晃,坎坎坷坷。
如果不是英国佬那近乎疯狂的偏执感动了上帝,今天的美国历史就要重写了。
早在15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把一份“土地授权书”(Grant)也就是“地契”,交给沃尔特·罗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让他在北美建立一个“英国人的国家”。
听上去好像有什么不对劲。没错,问题就是这份“地契”。
英国女王不过做了一件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法国国王,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君主都在做的一件事:将美洲的土地“合法”地授予他们喜欢的人。
不是只有土地的主人才有权转让土地吗?
君主们连美洲长什么样都没见过,连美洲有多大都不知道,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有权支配这个大陆?
当他们大笔一挥分疆裂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根本就不拥有这片土地?
当他们决定把印第安人的家园赐给自己臣民的时候,是否征求过它的主人的意见?
当然,伊丽莎白女王可没想这么多。
她和沃尔特爵士选中的这块儿地包括从今天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到缅因州(Maine)的北美东海岸,他们把她命名为“弗吉尼亚”(Virginia),是为了赞美伊丽莎白,这位25岁登基、终生未嫁的“处女王”(Virgin Queen),所以,“弗吉尼亚”有“处女地”的意思。
也有人说这个词来源于当地印第安人的名字“Wingina”。
沃尔特·罗利爵士先后派出三批人马,前两拨因为准备不足,没能在北美坚持下去,不得不撤回英国。
第三批由约翰·怀特(John White)率领,于1587年春天到达罗努克岛(Roanoke Island)。随行的有不少女人,包括怀特的女儿艾丽诺·戴尔(Eleanor Dare)。
这帮殖民者小心翼翼,四处设防。他们既怕西班牙人的进攻,又怕印第安人的袭击。心思全用在这上面了,忘了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又不知道周围有什么东西可吃。没办法,怀特只好回英国去采办给养,他的手下拍着胸脯说:放心,我们一定等着你回来。
就在他临行前,艾丽诺生下一女,取名“弗吉尼亚”,这是第一个出生在北美的英国孩子。
怀特本打算快去快回,没想到,他到英国时,正赶上英国海军准备大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Armada),女王下令片舢不许出海。随后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心急如焚的怀特在英国一耽搁就是三年。
当怀特终于带着食品返回罗努克岛时,他发现岛上的人都已消失在空气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发生了任何事情。
他们是生?是死?人在哪里?
怀特发疯一样寻找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
但由于风暴来临,船只不得不离开罗努克岛。从此,这个“消失的殖民地”(Lost Colony)成了英国人永远的痛,至今无人知晓它的谜底。
后来,有人发现那个地区出现过一些“灰色眼睛”的印第安人,于是猜测他们或许是那个叫“弗吉尼亚”的女孩的后裔。
面对在北美的失败,伊丽莎白女王也许只能望洋兴叹了。
1603年,女王去世,她缔造的“金色年代”(Golden Age)随着她渐渐远去。继位的詹姆斯一世虽没有女王的睿智,却有着同样的野心。
他即位之初,就与西班牙国王达成协议:英国停止资助海盗拦截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不再进攻英国人在北美的定居地。
而上天也似乎非常眷顾这个被讥讽为欧洲“最聪明的傻瓜”的国王,大英帝国在他的手中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1606年,伦敦股份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伦敦弗吉尼亚公司”(Virginia Company of London),宣告成立。
弗吉尼亚公司从国王手中获得土地授权书,开始招募殖民者。
英国的殖民之路就这样以私人和私人公司的形式开始了。
他们就像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卖股份自筹资金,自主开发。殖民地的所有权和利润归公司的股东,殖民者们是公司的员工,按期领固定的工资。
弗吉尼亚公司大做广告,宣称新大陆“遍地黄金”,并很有可能找到一条直通中国的河道。当时的英国等级森严,平民根本没有进入上层的可能,而且,伦敦的街道拥挤不堪,似乎已经承受不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弗吉尼亚公司的宣传显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对贵族来说,新大陆是黄金,对平民来说,新大陆是机会。
此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北美东海岸的切斯比克湾(Chesapeake Bay)地区,他们仍然把她叫做“弗吉尼亚”,也就是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所在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至今森林覆盖率仍为65%,可想而知400年前是什么样了。
像美洲的其他地区一样,弗吉尼亚是印第安人的家。
这里的印第安人被叫做“波哈坦”族(Powhatan),是以它的首领波哈坦的名字命名的。
波哈坦是个杰出的领袖,他统治着切斯比克湾地区的十几个部落,数千人口。他精明强干,恩威并施,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有一次,他去视察波多马克部落(Potomacs)。年轻的猎手们聚在他周围,争先恐后地给他讲自己的狩猎经历,个个神勇无比,精采纷呈。最后,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尊敬的首领,我今天早晨在树林里打死6只麝鼠。也许我的故事不像别人的那么棒,但你刚才听到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吹牛。” 波哈坦哈哈大笑,奖励了这个说真话的年轻人。
波哈坦族过着男猎女耕的生活,种植玉米,豆子,南瓜,西葫芦,采集干果。湿热的气候使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穿什么衣服,人们只是用树叶、羽毛或兽皮遮住腰部以下的那一部分,只有冬天才穿上鹿皮做的袍子。他们在身上刺满图腾,头上戴着羽毛编的帽子,佩着贝壳、珠子等各种首饰,看上去非常漂亮。
波哈坦族的神父有个预言:一群来自东方的人将摧毁波哈坦帝国。为了打破这个魔咒,波哈坦率领他的部落消灭了住在他们东边的切斯比克族(Chesapeakes)。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知道,在更遥远的东方,在那个岛国,有三艘小船,正整装待发。
1606年12月,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彩带飘扬,一群英国人在人们的祝福和赞羡声中登上三艘商船。
他们是弗吉尼亚公司组织的殖民者,就要驶出河口,穿越大洋,到那个遥远的大陆去书写自己的神话。三艘船共105名乘客,全部是男人,其中一大半被称为“绅士”(Gentlemen)。
什么是“绅士”呢?
就是举止优雅、品位超群的废物。
他们一般都出身显贵,家境优裕,从小接受各种贵族教育,衣着体面,修养很高,彬彬有礼。他们谈政治,去舞会,玩马球,练剑术,搞探险,生活丰富多彩。可有一件事情他们从未想过,也从未学会,那就是工作。
绅士们穿着他们最漂亮的衣服参加这次远航,他们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新大陆建立殖民地,寻找黄金。探险,正是绅士们热衷的事,他们为自己即将创造的奇迹激动着。同船的还有绅士们的仆人,有在英国混不下去的手工业者,还有一些十几岁的男孩儿,他们大多是孤儿,在船上打零工。
105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农夫,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会种地。
三艘船的总指挥是克里斯多夫·纽波特船长(Christopher Newport)。
他海盗出身,是英国最优秀的水手,曾得到过伊丽莎白女王的奖励。因为有他,波浪滔天的大西洋不再凶险。船长一声令下,扬帆出海。谁知,老天不想让这帮人太顺当了,吹起反方向的大风。三艘船出去,被吹回来,再出去,再被吹回来。折腾了三个月,竟然没能移动半步。
说实在的,绅士们还真不含糊,没有一个要打道回府的。你越不让我去,我就越要去。
1607年2月底,这些属驴的英国人如愿以偿了,旧大陆消失在绅士们的视野中,他们终于驶进了大西洋。
1607年4月,在弗吉尼亚最美丽的季节,三艘船来到切斯比克湾的入海口。英国人踏上北美大陆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竖起一个十字架,感谢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到达。这时,纽波特船长拿出一个密封的盒子,这是弗吉尼亚公司委托他保管的,让他在到达北美后打开宣读里面的文件。文件上说,要他们顺河而上,寻找一个适当的地点,建立定居地。并且,文件里列了6个人的名字,包括纽波特自己,由这6个人组成委员会,并从中选出一位总督,领导这个殖民地。
6个人中5位是绅士,还有一位,不但不是绅士,在绅士们眼里他就是个罪犯。
这个人叫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
他现在在哪儿呢?
他正被铁链子锁在船的底舱。此人的名字出现在弗吉尼亚公司的名单上,不但绅士们一片哗然,连纽波特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史密斯简直就是个大麻烦,他在船上因羞辱绅士们,受到指控,被船长下令锁起来。纽波特船长打算返航时将他带回英国处置。这下可好,不但要放了他,还和他成了一个团队的了。
这位约翰·史密斯到底是何许人也?
人都说猫有9条命,这位史密斯一定有13条。1580年1月,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农家庭。16岁时父亲去世,他离开家去海上谋生,又到法国当雇佣兵,跟西班牙打仗。后来去了地中海,做过生意,当过海盗,还到匈牙利当兵打土耳其人,据说一个下午砍了三个土耳其人的脑袋。
他是匈牙利人的英雄,被提升为上尉。但后来受伤被俘,卖给一个土耳其贵族为奴,又被转送给贵族的希腊情妇。没想到这个希腊女人爱上了他,并带他去了克里米亚。他趁机逃脱,后来被抓住扔进地中海。
再后来,他去了俄国,波兰,德国,时而当兵,时而当贼。最后,又窜到北非去跟海盗打仗,1604年才回到英国。
如果你觉得有点头晕,那就对了。
看了史密斯的简历不头晕才叫不正常。这么一位能闹腾的主,看到弗吉尼亚公司的广告时,马上就看到了新大陆的无穷潜力。他对找到黄金不抱幻想,但坚信在那里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他还有一个和当年的沃尔特爵士同样的梦想:把北美变成英国人的国家。
史书中没有记载到底是弗吉尼亚公司的哪位高管看中了史密斯,居然把他列在殖民地的领导名单中。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高管的眼睛太毒了,史密斯是天生的领袖,没有他,弗吉尼亚不可能生存。
当然,此时绅士们不会选他当总督,所以弗吉尼亚的前两位总督都是绅士。他们按照公司的指令,沿河勘探,最后选中了一块地方做为定居地,用国王的名字把它命名为“詹姆斯城”(Jamestown),以此为中心建成“詹姆斯城殖民地”。
詹姆斯城所在地几乎就是个独立的岛,只有一个角跟大陆相连。
殖民者们看中了它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而且靠水,实在不行时,驾起船就可以跑。
可是,上帝又跟他们开了个玩笑。
在如此肥沃的弗吉尼亚地区,殖民者们竟然选了一块最贫瘠的土地,岛上不产什么能吃的东西,饮用水质量很差,夏天热死,冬天冷死。更可怕的是盛产一种特大号蚊子,咬得绅士们难以入眠,还传染痢疾病毒。
想像一下,湿热的夏天,绅士们穿着带折边的衬衫,漂亮的外套,灯笼裤,真丝袜,戴着有羽毛装饰的羊绒帽,在弗吉尼亚的丛林中,跟大蚊子搏斗,那是个什么画面?可是,绅士们的驴脾气又上来了,蚊子就是咬死我我也不走,就在这跟你死磕。詹姆斯城居然就这么坚持下来。
刚到北美时,殖民者们被弗吉尼亚的富庶惊呆了。
那草莓顶欧洲的四个大,满海滩都是特大牡蛎,味道别提多鲜美了。绅士们在饱餐海鲜之后,开始寻找黄金。
也许是弗吉尼亚公司的广告做得太到家了,绅士们觉得他们走两步就应该能踢到金矿石,结果走了三步还没踢到,于是就放弃了“探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工作,每天由仆人伺候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仆人和平民们要盖房子,找吃的,自己的生存都没有保障,哪有那么多功夫伺候这些老爷呢?
詹姆斯城很快就陷入困境,吃饭的比干活的多。
此时,波哈坦族印第安人也开始袭击这帮不速之客。殖民地的前两位绅士总督拿绅士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再加上弗吉尼亚公司管理不善,最大的错误是:只给殖民者发工资,却不允许他们拥有土地和财产。干不干活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有积极性?
眼看着詹姆斯城殖民地就要变成一场灾难,28岁的约翰·史密斯被选为第三任总督。他上台后立刻宣布:“不劳动的人不许吃饭!”绅士们马上提出严正抗议:“宁可饿死也不干活!”,否则,以后传出去这脸往哪搁啊。史密斯冷笑一声:“那你们就饿死吧!”
三天之后,饥肠辘辘的绅士们终于生平第一次拿起工具跟大家一起工作了。他们虽然恨死了史密斯,但都敢怒不敢言。
史密斯带领殖民者们到周围打猎捕鱼,寻找食物。他们也想种地,可没有人会,傻了眼了。史密斯痛切地感到,一定要招一批农民来此定居。就在此时,一个印第安人女孩来到詹姆斯城,她只有十二三岁,活泼可爱又漂亮。
来到詹姆斯城的小女孩儿是印第安人的公主,首领波哈坦(Powhatan)的宝贝女儿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她可比她爹有名多了。
1995年,迪斯尼的动画片“风中奇缘“,让波卡洪塔斯与约翰·史密斯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影片主题曲“风的颜色”(Colors of the Wind)也随之广为流传。“你能否唱出山的声音,你能否绘出风的颜色?”
也许正是这个简单的问题,使史密斯认识到新大陆不只是一片等待被征服的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有生命和灵魂,都在印第安人的手中和心中。
波卡洪塔斯对殖民者的到来很兴奋。
当波哈坦和他的部族冷眼旁观英国人的一举一动时,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已经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她喜欢船上的白帆,喜欢殖民者们带来的新鲜玩意儿,甚至喜欢绅士们那身不伦不类的打扮。当她的父亲正琢磨着对这帮不速之客下重手时,她却自己跑到詹姆斯城玩儿去了。
她的天真烂漫和善良友好很快就让所有的人喜欢上她。
小姑娘来得越来越勤,不只是来玩,还经常给大家带吃的。人们渐渐发现,其实她真正感兴趣的人是殖民地的领袖约翰·史密斯。
也许是史密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劲儿,也许是史密斯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波卡洪塔斯仰慕不已。而史密斯也被为小姑娘浑然天成的气质所吸引。她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在史密斯面前展示着一个绚丽多彩、充满情感和灵性的弗吉尼亚。
此时,史密斯28岁,波卡洪塔斯大约14岁。两人虽然年龄悬殊,却开始了一段异乎寻常的友谊。
史密斯认为,要想在弗吉尼亚活下去,必须跟印第安人搞好关系。
在波卡洪塔斯的帮助下,他开始试着跟波哈坦接触,用从英国带来的工具和毯子换印第安人的玉米。
史密斯是个精明的商人,他眼里不揉沙子,绝对不吃亏,但同时又诚实,公平,讲信用,很快就赢得印第安人的尊敬,不但为殖民地换来急需的粮食,而且学会了印第安人的捕鱼和打猎方法,甚至他们的语言。
他一再向波哈坦表示,自己是为和平而来,但波哈坦很难完全相信他,因为以前西班牙人也曾骚扰这个地区,与印第安人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血的教训使波哈坦对欧洲殖民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有一次,史密斯来谈生意,却被几个波哈坦族勇士抓起来,推到波哈坦面前,准备处死他。关键时刻,波卡洪塔斯扑到史密斯身上,逼迫父亲放掉了史密斯。还有几次,波哈坦和他的手下设计好陷阱,想把殖民者们一网打尽,又是波卡洪塔斯提前报信,使他们免于灾难。
这么一来二去的,再加上史密斯能说会道,波哈坦与史密斯之间从相互提防变成惺惺相惜,波哈坦族终于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了史密斯,待他如家人一般。
史密斯与波卡洪塔斯的友谊以及他与波哈坦的交情为詹姆斯城殖民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纽波特船长又从英国带来两批殖民者,到1609年9月,詹姆斯城已从最初的105人增加到约500人。
人口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对土地的争夺。
印第安人认为土地是大家共享的财产,人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英国人一向都是“我占的就归我”,根本不懂“公有”的概念。
于是,冲突开始发生,但有史密斯压阵,基本上还算平静。
1609年9月的一次火药爆炸让史密斯身受重伤,他不得不返回英国治疗。临行前,他亲自查看了仓库里的存粮,认为足以支持10个星期。根据与波哈坦的约定,印第安人将继续为殖民地提供粮食。而且,附近还有个“野猪岛”,实在不行时打几头野猪还是没问题的。
1609年10月,史密斯回到了英国,从此再也没有光顾弗吉尼亚。
他后来去了由“清教徒”建立的普利茅斯和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并把那个地区命名为“新英格兰”(New England)。
他从弗吉尼亚回国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好几本书,包括《弗吉尼亚史》,成了“畅销书”作家。他在书中严厉抨击了绅士们的所作所为,大声疾呼新大陆需要的是“劳动者”。
他告诉大家,弗吉尼亚没有黄金,有的是无穷的机会,凡是勤奋工作的人都可以发财致富。他的书不仅让英国人对弗吉尼亚充满向往和热情,也为后来“清教徒”们在新大陆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史密斯离去不久,人们就告诉波卡洪塔斯说他已经死了。波卡洪塔斯伤心欲绝,波哈坦也非常痛惜,他甚至派人去伦敦打听史密斯的情况。波哈坦只欣赏史密斯,对别人他可不买账。
随着英国人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不断升级,波哈坦下令停止供应殖民地粮食,并封锁了詹姆斯城周围的地区,这下殖民者们连打猎都很困难了。绅士们旧病复发,史密斯前脚走,他们后脚就不干活了,还自私地霸占了大部分粮食。
1609年11月到1610年5月成了殖民地的“饥饿时代”(Starving Time),英国人从来没这么悲惨过。粮食吃完了,就吃狗,猫,老鼠,蛇,靴子,鞋,直到没有任何东西可吃。
终于,在1610年5月,两艘英国移民船在詹姆斯城靠岸。
此时的詹姆斯城几乎一片废墟,500名殖民者中只有60人幸存。这60个人的模样跟骷髅没什么区别,只剩下喘气的份儿了。
这两艘船本来是应该早点来的,可是途中遇上飓风,把原先的大船吹散了架。幸好飓风是在百慕大(Bermuda)附近,他们停在百慕大群岛,重新造了两条小船,才来到詹姆斯城。乘客们在海上饱受“黄热病”(Yellow Fever)的折磨,死了很多人,尸体都扔进了大西洋。但人们还是满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义无反顾地奔向弗吉尼亚。这些身心疲惫的人从船上走下来,还以为终于到了富饶美丽的新大陆,结果看到的却是一个人间地狱。
你能想像他们此时的心情吗?
1610年6月7日,詹姆斯城所有的殖民者,都爬上了那两艘小船。
“拜拜,弗吉尼亚!”,“拜拜,新大陆!”,“我们受够了!”,
“我们回家啦!”
“再也不来啦!”
两艘船离开詹姆斯城,顺河而下,出了河口就是大西洋,人们恨不得马上回到英国。就让詹姆斯城成为第二个“消失的殖民地”吧,这年头谁还顾得上它啊。
然而,他们并没有走远。
6月10日,他们迎面遇上了由德拉瓦男爵(Lord de la Warr)率领的移民船。德拉瓦男爵是新任弗吉尼亚总督,带来150人,也带来了粮食和武器。他说服了这些归心似箭的殖民者们,大家一起回到詹姆斯城。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德拉瓦男爵这号人物,如果没有他的振臂一呼,殖民地的历史将会如何?
160多年后,北美东部沿海的三个小县结合成为一个殖民地,派代表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字。后来,她又率先接受了《美国宪法》,成为加入联邦的“第一州”(The First State)。这就是用德拉瓦男爵的名字命名的“特拉华州”(Delaware)。
贵族出身的德拉瓦男爵是个铁腕领袖,也是个残暴的军人,参加过英国对爱尔兰的征服战争。他把对付爱尔兰人的政策原封不动地搬来对付印第安人,那就是烧、杀、抢。
1610年8月,德拉瓦男爵派人袭击波哈坦族的一个部落,挑起了历时四年的“第一次盎格鲁-波哈坦战争”(First Anglo-Powhatan War,1610 – 1614)。
在这次袭击中,他们烧毁了印第安人的房屋和玉米地,杀死七十多人,抓走部落首领的妻子和孩子。沿河返回时,他们把孩子们一个个从船上往水里扔,同时开枪射击,以把他们打得“脑浆迸裂”为乐。
在詹姆斯城,他们把利剑刺进了那位首领妻子的心脏。
殖民者的暴行激起了波哈坦族的强烈反抗。
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却凭着对地形的熟悉,用弓箭长矛和各种对付猎物的手段让殖民者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久,德拉瓦男爵因病回国,托马斯·戴尔爵士(Sir Thomas Dale)继任。他认为,若想让詹姆斯城不受威胁,必须占领周围的地区。他领人不断沿詹姆斯河修建据点,
1611年5月,建成“亨利卡”(Henrico),还陆续盖起比较正规的房子,医院,仓库,和教堂。
1612年底,战争开始渐渐缓和下来,双方都精疲力尽,和平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
1613年4月,亨利卡来了一位客人,她不是别人,正是波卡洪塔斯。但是这一次,她不是主动来的,而是被拐骗来的。戴尔以她为人质,要挟波哈坦。波哈坦见女儿被抓,便停止了对殖民地的进攻,同意和谈。谈判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年。
在双方谈判的一年中,波卡洪塔斯一直住在亨利卡。
她曾是殖民地的恩人,殖民者们对她倒是待如上宾,还向她宣扬基督教,教她英语。
不久,波卡洪塔斯受洗成为基督徒,并有了一个英文名字“丽贝卡”(Rebecca)。
当年的小姑娘此时已经十八九岁,正是豆蔻年华。
有个年轻的英国商人,名叫约翰·罗夫(John Rolfe),他的种植园恰好在亨利卡附近。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印第安人公主,并写信给戴尔总督,要求与波卡洪塔斯结婚。戴尔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率领大队人马,亲自“护送” 波卡洪塔斯回到波哈坦的驻地,与他缔结和平协议。
1614年3月,和平终于降临。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庆典的最高潮正是波卡洪塔斯和约翰·罗夫的婚礼。他们的结合是英国第一桩跨种族的联姻,也是弗吉尼亚和平的重要保障。
波哈坦没有参加婚礼,只派了自己的弟弟和两个儿子来。女儿离开了印第安人的世界进入英国人的社会,他也许正黯然神伤吧。
1615年初,波卡洪塔斯生下一子,罗夫成了世界上最骄傲的父亲,他要带波卡洪塔斯回英国看看。正好,弗吉尼亚公司为了宣传新大陆,也邀请他们回来做一次“公关之旅”。
1616年,他们回到英国。波卡洪塔斯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征服了伦敦的社交界,成为人人追捧的“明星”,她毫无疑问是弗吉尼亚最美丽的代言人。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化妆舞会,这个舞会的主人正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波卡洪塔斯的异域风情让这位性格阴沉、心理灰暗的国王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波卡洪塔斯惊喜地得知约翰·史密斯还活着,她热切地盼望史密斯来看她,但史密斯迟迟没有现身。当他最终出现在她面前时,史密斯似乎不习惯这个一身英国贵妇打扮的“丽贝卡女士”(Lady Rebecca),他再也看不到那个弗吉尼亚丛林中的小女孩了。两人几乎不欢而散。这次分手成了他们的永别。
1617年3月,波卡洪塔斯与罗夫启程返回弗吉尼亚。船还没驶出泰晤士河,波卡洪塔斯就病倒了。她的丈夫把她抱下船,送进医院。
不久,波卡洪塔斯去世,年仅22岁。她死于天花。
罗夫把波卡洪塔斯葬在她去世的小镇,把儿子暂时托付给家人抚养,满怀着悲伤,独自回到弗吉尼亚,继续打理他的种植园。
可别小瞧这个种植园和它的主人,正是这位约翰·罗夫让弗吉尼亚的殖民者们找到了“黄金”。
这种特殊的“黄金”长着宽宽的叶子,干了会变成金棕色,碾碎后放进小筒中可以吸。
你猜对了,这就是烟草。
弗吉尼亚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烟草,但一直竞争不过西班牙的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因为品种不好。
约翰·罗夫冒着生命危险从西印度群岛偷来他们的品种,在弗吉尼亚培植出一种比较甜的烟草。
这个新品种很快就风靡英国,贵族们以吸弗吉尼亚的烟草为“时尚”。殖民地的经济从此转亏为赢,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烟草变成弗吉尼亚的“现金作物”(Cash Crop),在很多场合它也是被当作“现金”来使用的。
既然烟草就是钱,就是黄金,那人们只要拼命种烟草就是了,弗吉尼亚岂不是万事大吉了吗?可惜,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烟草是很娇贵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即使专业农民也没精力伺候太多。疾病,战争,饥饿,让弗吉尼亚最初的一万名殖民者中有五分之四,也就是八千人,在来到新大陆后一年之内就丧命了,所以,劳动力异常昂贵。
弗吉尼亚公司在英国拼命做广告,引诱人们移民北美,奖励带“合同工”(Indentured servants)去北美的人,以至于伦敦人贩子猖獗,经常在大街上劫人,卖到新大陆。监狱里的犯人只要同意去北美,就可以获释。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犯人宁肯呆在英国的监狱,也不愿去弗吉尼亚。
80%的死亡率,这不是跟判死刑差不多吗?
对劳动力的急需使黑奴贸易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现实。
奴隶贸易不是新大陆的发明,它已存在了上千年。
非洲部落之间打仗的战俘就会变成奴隶,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最先开始洲际间的奴隶贸易。
1619年,一艘葡萄牙船带着350名从非洲安哥拉抓来的黑人,打算把他们卖到巴西。可是途中被一艘荷兰船和一艘英国船劫持,这两只船平分了“货物”,先后来到詹姆斯城。这350个黑人立刻被“抢购”一空。当时他们还是做为“合同工”被抢购的,合同期满后很多人获得了自由。
渐渐地,殖民者们发现,如果让这些黑人的合同永远不到期,那多合算。
于是,奴隶和奴隶制在新大陆诞生了。
1619年,第一船女人也被运到詹姆斯城。她们都出身欧洲的穷苦人家,走投无路,被人贩子带到北美。当时,詹姆斯城的男女比例为8:1,可以想像羊入狼群的画面了吧?
码头上的到处都是这样的交易:“嘿,哥们儿,想要老婆吗?”“当然!多少钱?”“120磅烟草,怎么样?”“成交!”
1619年,殖民者们终于获得在新大陆拥有土地的权利,弗吉尼亚公司总算想明白,人们九死一生图的不就是土地嘛。
1619年,第一个殖民地议会(House of Burgesses)出现了,代表们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开始了长达150多年的殖民地“自治”(Self-Government)时期。
弗吉尼亚的殖民地议会和1620年“清教徒”们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为新大陆未来的政治体制打下了基础。
殖民地人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北美英属殖民地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它与西属殖民地最大的不同。
150年后,当这个“自治”体制受到威胁时,人们将拿起武器,捍卫他们已经获得的权利,并最终走向独立。
詹姆斯城日益繁荣,殖民者们不断扩张,不可避免地引起与印第安人的矛盾,弗吉尼亚的和平再次受到挑战。
1618年,波哈坦去世,他的弟弟欧佩坎诺(Opechancanough)成为波哈坦族的领袖。他比哥哥更精明,更勇敢。他深知殖民者们一定会得寸进尺,最终将使印第安人无立足之地。
1622年,欧佩坎诺策划了一次对詹姆斯城的突然袭击,杀死350个殖民者,占殖民者总数的三分之一。要不是一个成为基督徒的印第安男孩儿给殖民者们报信儿,损失会更大。这个事件被称为“大屠杀”。
殖民者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并在此后的20年里,流血不断,终于酿成“第二次盎格鲁-波哈坦战争”(Second Anglo-Powhatan War)。
战争结束时,印第安人基本上丧失了对弗吉尼亚的控制权。
1622年的大屠杀使英王詹姆斯一世对弗吉尼亚公司彻底失去了耐心。
自1607年以来,殖民者在新大陆的超高死亡率,使国王认为弗吉尼亚公司没有履行公司宪章(Charter)所确立的宗旨,无力保护英国人的安全。
他下令解散弗吉尼亚公司,将殖民地收归“国有”。
1624年,弗吉尼亚成了“皇家殖民地”(Royal Colony),由国王派总督进行管理。但殖民地议会被保留下来,成为与总督府平起平坐的立法机构,“自治”仍然是殖民地的主要管理方式。
现在,我们要暂时告别弗吉尼亚了,但她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这里沉淀了太多历史的佳酿,我们只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点一点慢慢品尝了。
作者:blueberry
按右上角- 查看公众号- 查看历史消息
搜索美国旅游,微信公众号
ustrav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