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预习了。(齐声)
老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私下嘀咕)
老师:(自问自答)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我们先开始分段,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第一段是前言,
老师:非常好。那么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意义考不考?
老师:一般都要考,即就是我们的考试不考,统考也可能考。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
学生:无人应答。
老师:(自问自答)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灰姑娘》这一课,
美国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
老师:如果在午夜 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
孩子们欢呼雀跃。真棒的老师!
此为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
后记:
如果对比博文会发现这个美国老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活力与尊严的。例如,
这个故事,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了解,
心理学家也许会应用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教育不鼓励交流和深度思考。交流是激发思维最有效的方式,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小班化讨论的机会不多,而学生组建的社团又过分宽泛,缺乏足够好的环境让学生交换意见,探讨真知。并不是说有求知欲的大学生少,而是我们的环境不促进这种求知欲的交换和再创造。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白热化,高校生普遍大二开始找实习找工作,很多人把大学当做通往社会的跳板而不是桥梁。社会价值观的单一化又导致高校生对学习的忽视甚至彻底遗弃。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人的学习之路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终结了。
那美国的高校有什么不同?多数美国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要修满自然科学,人文学,社会科学三大领域一定数量的学分(我母校的规定还包括修一门新语言至少一年,非西方视角的课程至少一门),以此保证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完善不偏颇。美国的教育体系以科学为第一准则,即使是文科课程也不例外。一般的社会科学(如心理学,政治学)都需要扎实的统计基础来支持研究,人文类论文更需要一遍遍修改逻辑。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追求真知为目的,这一点永远不会被学生的就业压力等社会因素所左右。
就我在美国的本科经历来说,我在这四年中慢慢领会到潜心钻研某一领域的意义,哪怕只是一个学期,哪怕三个月后你不再记得这门课的任何知识点,却从此可以用这一领域的视角来剖析很多事实,获得很多前所未有的观点,并以此达到思想的开拓。你习得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即是如此,你只是在尽一切方式更了解这个世界。
就像学校说的那样,“因为当我们把所有学过的都忘记后,才是真的教育,而那时剩下的就是方法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