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

2015年06月25日 美国Alien国际旅游



文/萧秋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人不坏,但是说话很难听,一句话就能把人噎死,如果你生气,他们会觉得你这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啊,怎么这么玻璃心啊,我要不是好心,要不是关心你,我才不会说呢。我这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

面对此等口出恶言、心地善良的人,很多人也只能憋到内伤。

有的人是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像前几天花少的那一幕,许晴犯了众怒,当郑爽问她喜欢哪一季,她说喜欢第一季,因为第一季的人比较正常。
姑奶奶,这就算是真实的感受,也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啊。这是有多让人尴尬!一时间,网上恶评如潮。这也真没冤枉她。她这年龄,又没法让人用“童言无忌”来开脱。

一个人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没关系,但不要出语伤人。
一个人愿意善良地为他人建言,这也很好,但也不代表就必须尖锐到割人。
古语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那些说话中听的人,常被称赞“会说话,会来事儿”,不过,也通常就有人诋毁说这是溜须奉承,于是有些人就以直肠子为美,觉得这样起码不落拍马的嫌疑。


生活中其实没有这样的等式,一个人会说话就等于口蜜腹剑,一个人毒舌就等于心地善良。如果能够做到既心地善良又温言良语句句中肯,岂不是更好?《红楼梦》中,林黛玉尖酸刻薄,嘴上不饶人,薛宝钗待人宽厚,宁愿口头上吃亏,所以众人虽怜爱黛玉,却更喜欢宝钗。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

有时候,不说话,的确不会被人当哑巴卖了,不如沉默。
有时候,应该站出来仗义直言,这时候讲话,可能会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
所以要先分清楚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敌我矛盾,口舌之争占个上风也许会让自己心中酸爽,但是也就要承受别人默默远离的结果。

其次,要看说什么和怎么说。
劝人的话,不见得必须直言,可以举例,可以迂回婉转。有些话不方便当面讲,可以写邮件,可以微信留言。语气上也要和缓。《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对儿子,傅雷也并不采取训教的方式,更不会像某些父母一样动不动就是“你这个小兔崽子,吃着老子的饭,就得听老子的话”。在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的人之间,普遍缺少尊重,一般是“咱们关系都这么近了,所以就别讲那些客套话”(许晴语“虚头巴脑的”),但是不讲客套不等于就不管别人的感受,尤其很多中国人都讲面子,在外人面前让自己人下不来台,这不是显示亲密和占有的好方式。
涉世未深也不是不会说话的好理由,就别拿年纪小说事儿了。

再者,说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往往和一个人的情商相关,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相关,也和年龄阶段相关,这需要人生的历练,也是持续学习的结果。说话不经大脑的人,坦率地说就是智商和情商都低。

如果想要提高自己说话的艺术,比较有效的三条具体途径:


1、读书。比如以前曾经推荐过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等,还有和说话艺术无关的书,尤其是小说,因为涉及到大量的生活场景,所以里面其实饱含了说话的艺术。当然小说也得挑着看,太个性化的青春小说可能意义不大。还是要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

2、电影电视。和读书类似,不过比书籍更加立体。很多两人或多人对话,尤其是尴尬场面的化解,都饱含生活的智慧。《花儿与少年》属于真人秀,制片方要的就是冲突的效果,所以某些场景并没指导意义,不过在第一季中的刘涛和郑佩佩,就很深入人心。

3、观察身边的人。也可以看看身边哪些人因为会说话被别人赞扬和欢迎,可以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说话的,由于所处的环境差不多,这样做更有可借鉴性,或者说,更接地气。因为蔡康永们所举的例子,未必适合你的实际情况。当然,面对这些人的时候,最好是抱持学习之心,而不是妒忌和挑刺,多看看别人的优点。

如何关注

1. 可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2. 复制“微信号”,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3. 点击通讯录,选择右上角图标,搜索以下公众号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