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吉集团与中粮集团同为世界500强企业,在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前者以584.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160位;而连续19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中粮集团则以281.9亿美元营收排在393位。但是相较上一年度的排名,邦吉集团上升了22位,中粮集团却下降了27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粮集团旗下的主要上市资产中,业绩下滑者“七中有五”:中国食品(00506.HK)、中粮控股(00606.HK)、蒙牛乳业(02319.HK)、中粮生化(000930.SZ)深陷业绩泥潭,中粮屯河更是巨亏7亿元(600737.SH),实现增长的中粮地产(000031.SZ)和中粮包装(0906.HK)却并非农业公司。
一个是“ABCD”全球四大粮商的“B”字头大佬,另一个则是中国食品工业的带头大哥,邦吉和中粮的发展历程虽然各异,但同是以粮食贸易商起家,奉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那么二者如今的境遇何以有此差别?貌似一致的“全产业链”又是否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过全的产业链
在“种植-收储-贸易-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上,邦吉着力实现优势领域的垂直整合。
从1818年成立贸易公司开始,邦吉先后进入南美和北美,控制了大片种植基地,现在已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以及全球最大的油料作物加工商。根据其2012年的财报,邦吉的农产品、糖及生物能源、食品与配料、肥料这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创造了446亿、47亿、113亿和5亿美元的营收,共计611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账面贡献最少的化肥业务。1938年,邦吉进入巴西肥料市场,从此成为农场主的“供应商兼客户”:通过与农场主签订合作协议,邦吉向农业生产者供应化肥并参与种植活动的管理,之后再对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和物流运输。
如此一来,邦吉不仅控制了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还可以分享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利润,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而邦吉“供应商兼客户”这一双重身份也延续至今。
“这就是我们成功实行全产业链的关键——围绕农民进行全套业务。”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魏泽博表示,在销售环节,邦吉更精于B2B业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了在油料、面粉、饲料加工企业等大客户身上。“在中国,只有南京分公司开展了一些B2C业务,而其他的分公司还是在做B2B。”
如其所言,邦吉迄今推出的零售品牌仍主要集中在食用油和食品配料领域,近几年其并购的对象也多为世界各地的油脂厂商。
中粮的选择却截然不同。
自1983年参股长城葡萄酒之后,中粮集团开始向多元化企业转型,逐步进入了酒店经营(凯莱酒店)、金属包装(中粮包装)、地产开发(中粮地产)、金融服务(中粮期货)等领域,并通过收购新疆屯河、华润酒精等企业打开了番茄酱和乙醇的市场。
当2009年确立“全产业链”战略之后,中粮明显加大了出手力度,先后接手五谷道场、蒙牛和万威客以拓展方便面、乳制品和肉食加工业务,并同时开办“我买网”(www.womai.com)这一电商平台,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如今中粮的业务共涉及食品、电商、地产、金融等六大门类,近20种子行业,相当之“全”。
而同期的邦吉接连进军欧洲和亚洲的农产品市场,在中国、越南、摩洛哥、乌克兰等地建立了大豆加工厂、化肥厂和港口等设施;同时在巴西买地种甘蔗,先后收购组建了8家糖厂,试图进一步发挥其在南美地区积累的优势。
巴西最大的投行Itau BBA在研报中写道:“邦吉在产业链的上、中游投入巨大,虽然这部分业务只贡献了4%的营业利润。但邦吉在南美的市场份额却着实可观,尤其是考虑到巴西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居世界首位。”
失语全球
“我们拥有遍布全球的种植园和加工厂,这就保障了我们在供应链、市场信息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魏泽博认为,“在大宗商品领域,全球化是非常重要的。”
邦吉在南美、北美、欧洲和亚洲均具备生产能力,其中以南美的产能最为强劲(占总产能的59.9%);但销量居前的却是欧洲、美国和亚洲,三者合计占了75.2%的份额——这正是邦吉全球化经营的体现:以南美洲为主、其他粮食产区为辅进行粮食生产,以收购或自建的形式在世界主要粮食消费区建立加工厂和物流中心,最终利用庞大的运力和资本优势把不同层次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相比较而言,中粮除了在法国和智利拥有葡萄酒生产基地、收购了一家澳大利亚糖业公司之外,其业务的产区和加工厂几乎全部位于中国境内,进而无法在全球意义上控制原粮,也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中粮对进口大豆的极度依赖便是佐证。
“外资实行的是全球化的全产业链战略,在各个环节持续延伸;而中粮的不足之处恰恰就是只针对中国市场,不面向世界。”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对《英才》记者表示,“在粮食加工领域,谁能控制住优质的原粮、原料,谁就具备市场竞争力。也正因于此,现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势头已经很难挡得住了。”
实际上,ABCD四大巨头,已经有如益海嘉里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40%的份额,而邦吉在中国的第四个大豆加工厂也已悄然投产。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展在中国的业务,只要我们有这个能力,只要我们获得允许。”这最后一句话,魏泽博用了两个“whenever(无论何时)”。
反观中粮,作为在全球代行中国粮食话语权的命脉企业,中粮在非农行业的投入和扩张似乎有分散精力之嫌。当然,粮食产业的毛利率确实远不及地产等行业。显而易见的是,中粮旗下的中国粮油2012年毛利率为6.4%,远低于中粮地产29.48%的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