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逻辑”并无大小,“小”字是后来加的,这书是从黑格尔的一个大部头《哲学全书》里面摘出来的,基本是他的哲学课讲义,后来其学生把他们的课堂笔记算作注释加入了进去,第二版又加入了些“说明”。《小逻辑》对应的是《大逻辑》一书,那书据说内容更全因而也更厚,但成书比《小逻辑》早,思想反不如《小逻辑》完善和成熟。
这书名名不副实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这本书讲的并不是逻辑学,而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人是如何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世界,升华到自己理解的本质、概念、理念、形成自己的意志,而这些主观认识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客观世界的。基本上,这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对世间万物该如何认识与理解,它们的实际本质,以及我们的认识和想法能对这万物做什么;如何从现象看到内容,推出本质,分析出里面的联系,并升华到可以反作用于这一切的真理。与康德认为的客观世界不可知不同,黑格尔实际上认为人的主观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黑格尔把事物和意识演进的过程分为三步(三段论):肯定(相同、个体)、否定(差异、特殊)、统一(集中、普遍),任何事物都会转化为它的反面;这比康德的二律背反又高了一个层次,全书也充满了对康德、斯宾诺莎的批判。但这种矛盾螺旋上升的过程,实际上是辩证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黑格尔评价甚高。全书分为四部分:逻辑概念的初步规定、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和理念论。
黑格尔对事物的关系(矛盾与扬弃、互相肯定与否定、依存与对立)、过渡与变化、中介与相互影响等等剖析的尤其深入。在讲演变、发展的过程中,我时时有些强烈的感觉,就是黑格尔从道家偷了很多东西去:阴阳,太极。这分明是《易经》的西方详细版。
这本书本来是一本纲要,全书例子应该不超过20个,全是极其抽象晦涩的语言,连黑格尔在第二版序言里自己也承认很艰深。这书是我不惑读书计划的一部分,结果看完更加迷惑了。两次长途的航班,这书成了我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期间把各个指甲咬的不能再秃了。当然与我只读了一遍就妄想弄明白这本出了名难懂的哲学名著不无关系。
但是我仍然推崇看哲学史,因为脑子是越用越灵的:在你不停思考他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书的结构为什么这么安排,这个道理是如何讲的时候,你其实也在训练你的思维能力。的确,看书时我觉得哲学家看问题的确入木三分,而且千万不要说读书人就不谙世故了:你会发现黑格尔对人情世事也分析的很深刻。这书也带给了我不少思考,甚至有时有“没看完此书,就不要做任何重大决定”的感觉。
我不摘录这书中的任何一句话了,虽然密密麻麻圈圈画画写了很多。如果有时间,还是您自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