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故事分享】一位犹太妈妈的教子经验

2015年05月05日 英国智库玩具


爱他,是不是要费尽心思保护他,让他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娇弱的成长?
1992年,出生于上海的42岁犹太人后裔沙拉·伊麦斯与她的第三位丈夫离婚了。沙拉的三次不幸婚姻,不但给她留下了三个孩子,而且还使她的内心受到巨大的伤害,沙拉决定回以色列生活。沙拉作为中以建交后第一个从中国返回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受到了当时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拉宾问她有困难没有。沙拉说,我有一双手,所有的困难在双手里都能解决

1

  第二年,沙拉决定把她的三个孩子接到以色列生活。13岁的老大以华、11岁的老二杰瑞和才两岁的小女儿美美一走出机场就扑到了在机场迎接他们的妈妈怀里。在母子相见的激动过后,三个孩子抬头看看眼前这个陌生的国度,不由都紧紧依偎在沙拉的身边。沙拉抚摸着自己这三个心爱的宝贝,对他们说,你们别怕,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妈妈会像老母鸡一样带着你们、爱着你们、保护着你们。

  来到以色列没多久,沙拉带的钱就花完了,她只能靠卖春卷为生。现在孩子们都过来了,沙拉的生活压力更大了,她每天起早贪黑自己做自己卖,从不让孩子们插手,不让他们吃一点苦。孩子们也悄悄对妈妈说,等他们长大了要每人给妈妈送一件贵重的礼物,大儿子以华说要给妈妈一辆名车,二儿子杰瑞说要给妈妈一幢房子,小女儿也学着说要给妈妈一个装满首饰的保险柜。

  沙拉带着孩子们艰难地过生活,可令沙拉没想到的是,她再苦也不苦孩子这一在中国人看来再也正确不过的做法,却遭到了新邻居的猛烈抨击。一天,沙拉又在忙碌着做春卷,老大以华放学后在一旁看着。这时一个邻居过来训斥以华:“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像废物一样站在一边。”邻居训斥完以华,又批评起沙拉不让孩子帮自己干活。沙拉看着气愤不已的邻居,真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不让孩子吃苦,难道自己错了吗?她一时接受不了,委屈得直想掉眼泪。

  令沙拉接受不了的不止是邻居无情的训斥,邻居更多的无情事还在后面等着她呢!一次,沙拉拜托邻居去复制一盘磁带。复制完后,邻居送来,沙拉问多少钱。邻居说25块钱。沙拉一听惊呆了,要知道,原版磁带再附带一本书一共才卖15块钱呀!当沙拉问邻居为什么要这么多钱时,邻居理直气壮地说,我替你去录磁带,我坐车不要钱吗?我的时间不要钱吗?我的劳动不要钱吗?我的录音机没有损耗吗?听着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尽情理的回答,沙拉嗫嚅着说,我们认识。邻居说,认识又怎么了,我和银行认识,银行会给我钱吗?这一次邻居的无情,使沙拉开始反思自己该如何和孩子们去适应这个全新的社会。而彻底改变沙拉观念的却是一个小孩子的无情。

  有一次,以华想买一辆自行车,邻居的孩子说他的一个朋友正好有一辆要卖。最后以华以150块钱向邻居的这个孩子买了这辆车。后来有一天,以华碰到了自行车原来的主人,他告诉以华,这辆车他当时是100块钱卖给了那个邻居的孩子。也就是说邻居的孩子从中过了一下手,赚了以华50块钱。以华很伤心,回去问妈妈:“妈妈,我们不是朋友吗?为什么他要赚我的钱呢?”听着儿子伤心的问话,沙拉一时无言以答———和自己孩子一样大的邻居的孩子已经开始想办法赚钱来养活自己了,而自己的孩子还在问这是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呀?

  沙拉终于明白了,是自己在中国接受的教育太传统了,自己要做一个下雨天送孩子们去上学,然后让他们换上干净鞋子,从来不让他们干家务的纯粹“中国式妈妈”,才使孩子们十几岁了还一味地靠妈妈,而不知道去怎样挣钱来养活自己。她决定,从今以后,自己也要像以色列的妈妈那样,让他们从自己这个老母鸡的翅膀下走出去,融入以色列这个社会,自己去挣钱,和自己一起养活这个家。

2

  第二天,沙拉就把以华和杰瑞叫到身边说,我们家将没有钱了,你们放学后必须和妈妈一起做春卷、卖春卷。两个孩子都懂事地点点头。沙拉让两个孩子做春卷并不是白做,而是计件付钱,每做一个春卷提成一毛钱,卖一个春卷提成两毛钱,一天一算帐。这样两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钱,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两个孩子通过帮助妈妈不但挣到了钱,而且劳动还更使他们知道母亲为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他们更加深爱自己的母亲,一有机会,他们就帮妈妈分担忧愁,电话费、水费的帐单来了,他俩都抢着把钱付了;肥皂没了,他俩都抢着买来新的??

  看着孩子们在付钱时那种小大人般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沙拉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转变对了。如果自己一直把他们当作小鸡一样罩在自己的翅膀下,那么自己永远得给他们找食、喂食,现在把他们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找食了,他们不但很快自己能吃饱了,而且还开始回报她这只勤劳的老母鸡了。

沙拉在欣慰的同时,内心也有着对孩子的深深愧疚。在中国,十三四岁的孩子正躺在蜜罐里。可在以色列,自己的孩子却过着另外一种中国人想都不可能想到的生活。有一次,一个客人定了500个春卷,沙拉和孩子们一直到凌晨3点才做完。沙拉看着疲惫不堪、倒头便睡的孩子眼泪不由流了下来。沙拉虽心中难受,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的做法,因为在以色列的经历使她知道,溺爱和母爱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痛苦,他就不可能健康成长。他要让孩子们知道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珍惜生活,知道回报父母。

  转眼以华和杰瑞要回中国上大学了。此时的沙拉已经有了一些积蓄,可她并没有像中国的妈妈一样,拿出钱让孩子来中国读书,她把以华送到一家中餐馆打工,把杰瑞送到一家面包房打工,并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自己攒够了学费,再去读书。在面包房,为了多挣钱,杰瑞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每天是睁开眼干活,倒头便睡觉。这样的生活虽然很累,但赚钱上大学的理想支撑着他,使他越干越精神。一天,杰瑞透过面包房的玻璃窗看到了一幕让他终生难忘的场景———一个年轻的小伙开着一辆名车来到了对面的高级咖啡馆,一个非常漂亮的时髦女孩坐进了他的车。杰瑞看着这一切,心想,自己只靠这样子出卖劳动力打工积累,什么时候才能过上那个年轻人的生活呀!自己必须去读书,而且要很好地去读书。为了尽快攒够读书的学费,以华和杰瑞开始发掘自己在中国的资源,他们给以前在国内的小伙伴写信,把自己的积蓄寄给他们,让他们买一些比如丝巾、中国结等有中国特色的小商品寄到以色列。然后,他们两个轮流到菜市场卖这些商品。当时中国浙江25块钱一条的丝巾,在以色列能卖到250谢克尔,相当于500元人民币。经过以华和杰瑞的努力,他们终于攒够了来中国上大学的学费。

  以华和杰瑞都在中国上了自己心中的大学,并且有了在以色列的经历,他们知道为谁学、为什么学,学习都非常刻苦认真。他们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分别成为身价百万的富翁。成为富翁的以华给妈妈买了辆妈妈最喜欢的黑色奔驰车,而杰瑞则在上海给妈妈买了一处200多平方米的住宅,他们兄弟兑现了少年时给母亲的承诺。

  两个儿子成功了,可现在的沙拉也已不是十几年前初到以色列时那个贫穷的母亲了。原来,沙拉经过在以色列十几年奋斗,以她通晓汉语、希伯莱语、英语的优势和她的精明能干打动了拥有百年历史的罗斯蒂克兄弟钻石有限公司的老板,公司全权委托她作为该公司中国地区的首席代表。沙拉作为一个手握价值200万美元钻石的商人,本可以靠自己在上海拥有自己的车和房子,但她还是很自然接受了两个儿子给自己的贵重礼物。她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想使儿子们明白,知道感恩、回报父母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3

  经过沙拉别样的教育,她的儿子们成功了。已经是一位成功妈妈的沙拉,并没有放松对自己心肝宝贝女儿美美进行别样的教育。

  在以色列上学的美美16岁生日时,专门从以色列回上海来看望母亲。沙拉领女儿到一家面馆吃长寿面,坐下来后,美美在点面的时候点了一杯橙汁。沙拉拿过单子看了一下,问女儿为什么要点橙汁。女儿说自己想喝。沙拉说,如果你渴的话,面馆里有免费送的茶水,没有必要点橙汁。女儿不解地问,妈妈你现在还很穷吗?沙拉说,妈妈不穷,你渴了有免费的茶水,为什么要点十八元一杯的橙汁呢?如果你想喝橙汁,等你有钱的时候你自己买十杯橙汁。现在是我给钱,我认为你喝茶水能够解决,为什么要我给你钱来喝橙汁呢?女儿一听气得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走。沙拉叫住女儿说,你走可以,连你送给我的礼物也一起拿走。女儿迟疑了一下,委屈得含泪又坐了下来。

  事后,沙拉经常为这件事自责,不就是一杯橙汁吗?自己为什么这么无情不给过生日的女儿买,让女儿高高兴兴过好十六岁生日呢!可她在自责流眼泪的同时,也明白自己做的是对的,自己什么都可以给自己的女儿,包括自己的器官乃至生命,可如果自己一味满足女儿的欲望,那么自己培养的只能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饭桶,到那时,别说是女儿给自己真的保险柜了,恐怕连玩具保险柜女儿也送不了自己。每每想到这些沙拉就会擦掉脸颊上的泪水,默默地为女儿的成功祈祷。

故事的最后,也许很多父母已经明白:爱孩子,不是要费尽心思保护他,让他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娇弱,而是放手让他大胆去做,你只需要默默的在他身后看着他,等他需要的时候再出手!

(作者:家长共成长,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会删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