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看英国艺术教育怎么做的?
艺术有什么用?在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吉莉恩-沃尔夫看来,身处现代社会,艺术教育给了人必不可少的创意,而正是懂艺术,恰好又懂技术的一群人,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吉莉恩在英国做过十年艺术教师,从1984年开始领导英国最美艺术画廊达维奇画廊的教育部门,首创在美术馆内建立艺术教育工作室的项目,并出版《我的第一本艺术书》、《看!线条怎么说话》等8本艺术教育绘本,1995年荣获“英国皇室荣誉成员”头衔。
上周日,吉莉恩来到上海,讲述了她在英国的艺术教育之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其实创造性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生来就是赋予生命力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的幸福程度来说,创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有很多人觉得艺术、创意和生活没有多少关联,但是我要回答他们,创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的非常现代的世界里头,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有非常多的机会,在这种状态下,对于我们创造性、原创性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非常重要。
它对于一个国家,哪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些非常必要的基础条件。
也有很多的研究资料已经证明了,一个人如果更有创意的话,无论在学业还是社交方面,还是心理的健康程度上都会更加的优越。
我相信在座大部分都知道乔布斯,他曾经这么说过,我的公司之所以做的这么出色,因为我有意招聘了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音乐家、艺术家,他们是诗人,碰巧这些人是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正是这批人改变了世界。
如果谁告诉我“我没有什么创意”,其实我不同意这样的话,其实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意方法、创意的能力,其实说到创意,或者说到人的想象力的时候,很大方面有一个条件,需要有一个感受力。
如何增强一个人的感受能力呢,这就涉及到你是怎么观察周围的世界,怎么探索周围的世界,接下来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你怎么看呢,这是关键!
没有小孩不喜欢艺术,TA只是还没有学会看
说到艺术的时候,你可能看过了数百幅艺术作品,但是脑子里面一张也没有留下印象。这就是关于“看”的一个误区,很多人的“看”,只是浏览,根本不过脑子,更不会进入心灵。
我引用圣经里的一句话,他们可能从来没有看到,所以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感受到。
所以,给孩子的艺术教育,第一是要让他们有感觉地“看”到。这也是我做艺术绘本的初衷,我试图帮助孩子解读这些艺术,用非常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孩子了解艺术,同时让他们享受我和他们介绍的一切。
首先是让孩子熟悉艺术作品。
如果你看一个艺术作品,或者看一个影像很多遍以后,你就会对它有熟悉感。就像你不停看到一个东西,比如说日历上有一些画,或者日记本的封面上有一幅画,你经常可以看到,看过很多遍之后,慢慢就融入你的血液当中就成为你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你就会了解它,慢慢喜欢上它。
没有人可能天天去艺术馆、博物馆,这我也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些艺术书籍的重要的原因,这样通过艺术书籍,我们就把艺术请进家里头来了。
我希望能够把艺术真正成为让人们受到启发的媒介,带孩子玩一些艺术方面的活动,同时也让人们通过艺术的接触,慢慢熏陶成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人。
我的孩子当时比较小,所以我也在寻找适合教育孩子的书籍,找了一圈之后我蛮失望的,因为好像并没有什么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教育书籍。
在早期,孩子接触技术,并不是想学一门绘画的功课,而市面上大多数书都非常学术性,却没有教给孩子怎么看这个世界。
艺术博物馆的引导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我曾经带我的女儿去艺术博物馆参观,非常希望她爱上艺术,能够喜欢艺术。我听讲解的人在那介绍一幅画,全都是关于画的背后事实的罗列。
我的孩子回来说再也不去了,枯燥的讲解完全把她的兴致磨灭了,后来她长大以后,才重新去博物馆。
我在美术馆工作之前,做过十年的艺术教师,这些经历也让我格外留意给孩子的艺术教育,之后,我在美术馆里研发出一套独特的艺术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强调如何“看”
第二部分就是把你怎么看东西转化成一些实际上孩子可以跟你一块操作、一块玩的活动或者游戏。
第三部分,我们教孩子的时候要带着爱心去教。
在英国很多人对博物馆还是比较望而生畏的,他们很害怕去,因为博物馆感觉太神圣了,进去以后自己显得非常的渺小不重要。在我的画廊里头,我们把孩子视作最重要的访客,孩子任何时候来到我们的画廊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群体。
我说到这个体系的贯彻执行,不仅仅是说负责培训教育的老师要对孩子充满爱心,这种爱是渗透到机构的各个方面,从画廊的主任到咖啡馆的服务生,所有的人都要把孩子们当作非常受欢迎、非常重要的客人来对待。
吉莉恩所在的Dulwich Gallery是英格兰地区最早的公共画廊,建于1981年,画廊的设计师非常有名,也是英国央行的设计者。据报纸报道,我们的画廊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型画廊
给孩子们介绍有故事性的画是非常好的方式。这是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小时候的照片,那时候才四岁。你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四岁的时候穿的这么隆重是什么感觉。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这幅画的。
这是我们的工作室。我们是全国最早在博物馆里开设教育培训的工作室。所以如果说在一个博物馆或者画廊或者文化中心,哪怕是一个花园里,我们能够给他们提供学习的空间,会给场所带来很大不同的气质。
我们有一面墙是玻璃墙,这面墙直接推出去以后就是画廊最主要的通道。我们有意这些设计的,来画廊参观的人穿过走廊的时候都可以看到画廊里头有创意活动,他们看到以后会很兴奋很感兴趣,有朝一日回去以后他们就会做一些创意的事情。
我们不愿意把这种教育或者说创意活动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我们需要人人都可以看到,人人都可以享受。
现在英国有很多机构,我帮助他们设计规划创意学习中心,第一家工作室是2000年设立的,现在英国,一共有80家类似的创意中心做全局规划和设计。
工作室分上午课、下午课、傍晚课、晚上课,一年365日天天开放,在工作室去年一年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课或者研习班,有38000人参与。
我非常希望能够有这么一天的到来,世界上任何的博物馆、社区中心,都能够有一个让人们参与创意活动的学习场所。任何人都可以去这样的学习场所创意中心,只要你愿意尝试想做一些有创意的事情就可以去那。
我们先从第一列服务人群说起
特别为婴孩设计的参观通道
开始,我们首先对家庭服务,我们非常希望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接受艺术的熏陶,每周都有一次的课专门针对父母和孩子的活动,这些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受艺术的熏陶。
设计特别的参观路线
首先我们带大人参观,参观一条孩子们非常喜欢走的路线,叫做“发现之旅”,让孩子们去发现;当然也有专门的老师引导他们。
让孩子熟悉艺术馆空间
所以呢,孩子从小接触这样的环境,就会让他以后去画廊、艺术场所参观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奇特,就会觉得非常自然的一种生活内容,像你去购物一样,生活很自然的一部分。
在伦敦的一些地区,有一些双职工父母,宁愿把孩子送到这样的艺术场所去度过他们的一天,也不要把孩子放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电子设备。
创造艺术馆里的亲子或社交空间
这对孩子的社会性方面的成长也是很好的。孩子们在咖啡厅虽然会弄的有点乱,但是创造了一个社交环境,他们可以互相认识,结识新朋友。
大人和孩子也可以一块在艺术馆做一件事情,他们都非常的享受这个过程,至于他们的作品有多么奇特,或者说多么的抽象,这些都不重要。而且如果乱糟糟的对我们来说,没关系,我们很喜欢这种乱糟糟的样子。
我见过最最奇特思路的画廊是在日本的福岛,在日本的画廊里头,小孩子穿着纸尿裤,在水彩颜料的“池”里打滚,然后在墙上印画。
当然我的画廊没有这么做,但是我还是很佩服他们,让思想自由飞翔的做法,佩服他们这种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和勇气。
这就是我们针对父母和孩子设计的项目,他们正在看图像,看这些照片,非常美妙非常享受,因为对这方面的课程需求非常多,非常旺盛,现在有时候有点应付不过来,因为他们都想来。
用戏剧活动:把艺术作品表演出来
有时候我们针对一些艺术作品会表演出来,会上演一些戏剧等等。这是周日的课程,孩子都可以来,只要有大人陪护就行。
5岁以下,尊重认知发展水平,让孩子接触简单技能
这张照片的孩子稍微大一点,非常有趣的图片,我很喜欢,这张图片可以告诉你好几层意思:
孩子在学习怎么观察,她是照着镜子画自画像,她只有四岁,如果你看到她纸上画的什么东西,你会看到纸上画的和她长的还是有区别的,你可以看到她一幅很严肃认真的表情,因为她正在专注做事。
画上画的是带着笑脸的一张脸,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里头有一个镜像的形象,一直到某一个年龄点才有感受力,大脑里头有一个自己的影像,其实她画的是她影像当中的脸是什么样,画的不是她感受到的脸是什么样的。
4岁的孩子,她的认知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学习怎么观察,去捕捉现实的能力,还没到这个关键点上。她终有一天能够学会怎么样观察。
从照片上能看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她在学习基本的技能。
所以你可以看到她在用笔蘸墨作画,每次蘸一点点墨,这是一种技能,说到这个技能中国传统有非常的这方面的技能培训,就是中国的水墨画,千万不要把传统给丢了,一定要把孩子在适当年龄把传统的技能捡起来,教他们怎么把握掌握这个技能。
所以这个技能掌握是一个创意的前提,一旦掌握了这个技能以后,才会谈得上后面的创意发展。如果她想把一个人画出蓝脸,他就可以画出来了。
这个年龄段的启发性问题是:孩子们,你们在想什么呢?你将会得到孩子们的对世界的有意思的诠释。
5-7岁,接触更高级的创意活动,给孩子脑海中留下艺术印记
这是更大一点的孩子,这个孩子也是在学习一个技能,有老师在辅导他们,他们学的是印制的技术。尽管他们这个阶段不能完全掌握这个技能,但是日后要发展这个技能的时候,脑子里面还是会有些许印象的。
在做创意活动之前,我们先会和孩子做一些讨论。我们工作室的教师团队有38位老师,她们都是受过专门培训,她们要面对不同情况的孩子,还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这些老师需要经过定期的培训,每年这些老师都需要不停地培训他们的一些技能,比如说怎么样和孩子互动的基本技巧的培训。
这位正在上课的老师,她有一个很妙的招,上课的时候带着一个感官包。
我们也知道孩子们学习的途径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擅长阅读,有些人擅长表达,有些人要看能够学的快,有些人要通过听学的快,有些人通过触摸学习……我们要有不同的路径引导孩子。
这个老师在介绍一幅作品的时候,可能会从感官包里头拿出东西来,然学生感受一下质感,或者拿一个东西让孩子闻一闻,让他们把这种感觉的印象和画对应起来。
有时候老师还会带着一个小录音机,介绍每个作品的时候,就会把当初创作画时候的音乐放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当时的语境,进入当时画作的背景。
感官包里头还有一些颜料、水彩,都让孩子来感觉颜料的干湿、稀稠,松散或黏着。
这一切都很有趣,你可以看到他们在画廊里头非常开心,我们自己也会非常开心。
5-11岁,引入更专业的老师,和“看”的引导,和学校一起开展活动
不管哪个人群都非常喜欢来我们的画廊,因为第一是免费的,第二所有的参与人员都是专家、专业训练的人员:涉及到创造介质的时候,是有介质方面有特殊技能的专家;涉及到多媒体,可以有多媒体领域的专家。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有专业技能的老师。
这些老师会引导你从各种角度看,并且创作,这实际上也是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的方法。
色彩:因为色彩和光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不同的光就有不同的色彩和色调,这个项目就是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体验和实验,看暗一点的光和亮一点的光会让色彩有什么不同。
纹路和图案:不管是经典古典的绘画或者现在的绘画,都有一些共通的元素。比如说线条、形状、图案、质感、颜色、色调、主题,有时候介质本身也会成为对象,成为绘画的对象,或者是主题,这些都是绘画作品的共有元素。
所以如果你带孩子看一个作品的时候,可以有很多问题进行沟通:
问孩子看到了什么样的图案?
感觉质感怎么样?
感觉到整个色调怎么样?
你能够找到线条的走向吗?形象是什么样的?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和孩子交互的时候可以进行沟通的内容。
主题:如果涉及到有故事性的绘画的话,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觉。
质地:有些艺术作品是立体的,会非常坚硬,而且不平展。
还可以从以下延伸设计:
建筑:其实我也对孩子进行建筑方面的教育,我觉得建筑美学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建筑就是我们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一个建筑就会问孩子,你怎么看待这个建筑?我们教育孩子要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想法。
我现在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进行密切的合作,和他们进行更好的建筑美学方面的推广工作,以便一般的人能够更多的接触了解建筑艺术。
船舶:我们又做出了一个作品展示,是有关海景方面的展示。孩子们做了一些船只的模型。
跟学校合作的活动
这是在一个学校我们举行的活动,如果一个学校请我们给他们做一些宣传或者培训方面的工作,我们派遣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老师,我们会派老师,同时会带上一些绘画材料去,还有一些随后的跟踪活动,会和学校建立更深度的合作。
有时我们还会带着学生在公园做节日项目,大家互相画肖像,大家很喜欢这个活动。
12-18岁,艺术课程
这一类活动是针对比较大的孩子,他们在做人体写生。我们给他们提供了艺术的课程,让他们来到画廊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们提供人体写生的材料和机会,而且都是免费提供的。
我们会设计一个放学后的创意活动,通过艺术学校的俱乐部进行,孩子们可以做模型或其他动手创意。
每年,我们都会邀请文学界的一些朋友,一些作家,给学生上和艺术相关的创作课,主题是我们当时画廊正在展出的画作。
我们非常强调教会孩子特定的艺术语言、词汇、术语,这样才会在和大家谈艺术的时候有基本的基础。
我们画廊的很多人很多来自穷困的家庭,但是艺术可以让他们在更高端的场合自如地和别人沟通,表达自我。
特别的影响力,给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我们还希望用艺术带动一些不太愿意参与的孩子,他们大多处于青春反叛期。我们专门举办了一些容易吸引他们的诗歌会、戏剧会、舞蹈课等等,吸引他们。
我们国家有很多非常叛逆的年轻人,英国人通常12到18岁会比较叛逆,可能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这些年轻人他们也是挺迷茫的,在他们探索的道路上很多时候他们就迷茫了。我们就设计了获奖的项目,激发他们,让那些叛逆的孩子,能够被吸引到艺术世界当中来。
吸引年轻人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时装,所以我们让他们能够参与时装的设计,这些设计很多的灵感,都是来自于我们画廊中的作品。学校和我们合作做的时装周活动,他们设计的服装可以展示给父母看。
我们还做舞蹈方面的项目。我记得一个男孩,在我们的舞蹈项目中十分引人注目。有次我和他交谈,我问他,你来这里学习感觉怎么样?
他说:我从来没有去过比这里更漂亮更美的地方了,但是有一个事情我不太明白,你让我们免费学习,你们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
我们还会策划一些大师班。
这是针对一些比较有禀赋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钱支付学费的年轻人,我们一年有三次机会,他们会和大师一块做人体的素描、印刷,最后做一个展示,供家长们来欣赏。
在一届摄影的大师课中,有个孩子曾经出了一点状况,她在我们这里学习了摄影的技能,后来她把作品汇集成一个集,就去找工作,后来也因此找到工作了。
所以对于那些有天赋的人,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动员起来,就能够创造出非常美好的一个结果。我们一再看到这些善举,确实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大师赛结束后,我们在伦敦举办大师赛展览,数百人来参观画展,可以看到年轻人的创造力真的是无限的。
给老年人的艺术教育,让代际沟通变得更好
接下来这个项目是我个人特别、特别希望做得更好的,就是代际之间沟通的项目,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是有很多的老年人,他们隔离于社会,而且蛮孤独的,所以也就是说因为现在家庭成员之间住的比较远,有时候爷爷见孙子都非常遥远,所以我们就在想,我们有没有什么方式,让艺术把不同年代出生的人聚合在一起。
其实艺术是很好的一个黏合剂,老年人其实非常乐意把一个即将消亡的技能传给下一代。他们互相的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认识,建立起了友谊,这是项目最美妙的地方。
因为我们开创的项目非常非常的成功,现在有四个学校已经借鉴我们的做法,在学校的课程当中,邀请老年人来到学校和孩子一块学习。在艺术创作项目中,孩子和老年人开始沟通,相互认识,跨越种族、年龄,变成朋友。
小孩子,年轻的一辈特别希望老年人,老一辈人能够赏识他们。老年人非常老,长一辈人也非常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
在画廊工作的三四年里头,我做了各种各样的项目,我没有花过政府的一分钱,我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克服各种困难。
我的做法就是去把艺术的美妙用故事的方式向这些潜在的慈善捐助人,或者公司做宣传,和他们阐述,这些赞助人潜在的赞助人,他们都会乐意赞助我们举行的任何活动。我们的项目都是免费的,我们对成年人是收费的,但是对于儿童和未成年人,我们都是免费的。
我非常希望有一天,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会看到给孩子提供创意的工作的工作室或者场所,任何地方都有艺术的活动。
更多资讯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留学/移民/T2T5英国工签机会等
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