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是一种赞赏 | 分享传递友谊
硅谷何以成为众多成功的创业公司的起航之地?华尔街如何成为金融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动机?日本何以曾经一领芯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风骚?这几个问题令我常常思索不已,并且求助于各种书籍去寻找合理的解释。
这群人类中的一代智慧精英是如何突然决定了要选择专注于一个细分的技术领域,并且用这些技术创造出了一大波颠覆式创新,让这个世界都随着他们的脚步前进。
经过了多年的阅读思考,我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创业者,曾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创业者们讨论并且分析了这一现象。鉴于此,我决定解开这个谜团——「是什么让用户快速接受了来自这些中心区域的技术创新?」。毕竟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创新的「酷炫」新技术不仅仅是在科技博客和流行文章中大行其道,在实际中也运用甚广。
用户为什么能这么快就接收一种全新的技术,是不是存在特定的用户群体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要优于其他用户?用户自身拥有什么样的经验背景可以使得他们乐于使用最原始版本的新技术?拥有一群愿意驱动创新的用户对于企业到底有多重要?
我把这些问题摊在台面上,从用户/消费者这一着力点去试图解读,结果发现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让我们从下面几个例子中一起找寻答案吧:
创新不会在一种技术出现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产生,但其实用户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同时精明的生意人也在一个利基市场发展壮大成为主流之前就已经提前占位。与日本汽车的这一战使得美国汽车公司久久不能恢复元气,而且还被看成是个不开窍的老古董,长年累月地成为了创新圈中的笑话。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科技品牌粗劣的原始版本吧,如今下图所示的五家公司和微软一起成为了美国最值钱的五家科技企业。当然,有些人可能会为之辩解道之这些公司在早期看上去那么粗制滥造,是因为设计技巧的时代局限。答案绝非如此。与这些科技公司同时代的 Yahoo,AOL,Myspace 以及其他的公司都有着更好的设计,但是用户并不在意。用户想要的只是更有前途的新产品、新服务,以及一些他们做好了准备去尝试的实验性作品。注意了,这些公司都成立于技术与创新的中心地区,该地区的用户都乐于使用实验性的新产品,并且愿意为这些产品提供意见以帮助其改进。
乔布斯的理念很清晰——「用户先于技术而存在」。不要痴迷于你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是要多看看用户准备接受什么样的新体验。
我所要说的其实不过是老生常谈,但是这些道理往往都被人们所曲解。下面这张图中的技术采纳曲线图是绝大多数市场营销人员和技术专家非常熟悉的。
第一阶段的用户通常被命名为「创新者」或者是「早期采纳者」。最初的 2.5%「创新者」用户对于公司来说非常关键,他们驱动了公司的创新步伐,这个群体可以接受你付诸于产品之上的疯狂想法,并且愿意亲身实验最初版本的产品。正是由于这一小部分人的存在,市场对于你的创新产品才产生了信心,你的产品也能得以技术迭代,并且沿着破坏式创新的路径一直发展下去。
这幅图并不能非常贴切地传达出我的观点,我觉得它只能算是一个草稿,想要深入理解它还要更加深层次的解读与更多数据的支持。
简而言之,以下结论就是我对于技术创新与用户接纳之间关系的总结:
▶ 任何针对技术创新进行的研究都应该以其前 2.5% 的「早期接纳者」用户为起点。理解这些人的需求与想法将让你获得创新发展的有力线索,早期接纳者对于产品和技术的选择将决定哪些可以继续发展,那些只能半途而废。
▶ 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创造出一个新东西,并在你投注激情的领域造成颠覆性的影响,那么你就应该找出针对你的产品/服务,在哪一个领域聚集了最多的「创新者」用户,并且跟踪他们的想法。
▶ 有一点必须特别指出,某些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在亚洲的升级速率比西方世界要更快。信息获取、交流通讯、科技金融可能会成为其中亮点。
▶ 但是在另外一些技术领域,比如电动汽车、空间技术、生物制药以及物联网,西方世界的用户可能会继续领跑「创新者」用户,因为上述这些技术的采纳要求「创新者」用户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这一点正是西方世界的用户强于发展中国家用户的地方。
让我们放眼当今世界的现实,看看下一波创新的大浪将在哪里出现。我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的苗头,下面的例子可以用于说明:
结语:并不是想说明创新者无需为了创新而拥有先进的技术、了不起的用户、灵活的头脑、坚韧的毅力以及出色的想象力,只是想指出在任何创新形式中都非常重要却很少被提及的一点——愿意接受创新技术或产品的消费者们。
来源:Medium,TECH2IPO/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