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二孩,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利好?

2015年11月03日 KVBFX奥克兰





上周四(1029),在十八届5中全会的最后一天,全世界收到了一则重量级消息: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的政策。


也许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料到,一个执行了三十多年的政策,就在一夜之间如同柏林墙一般被推翻了。这同时也显示出了本届政府的改革决心,让人嗅出了敢于打破旧束缚的味道。



消息一出,股票暴升

碰上这种十年不遇的大新闻,敏感的股民们自然不会错过炒消息的好机会。周五一天,多支与孩子有关的股份都炒得火热:

乳业股:合生元、雅士利、蒙牛等周五涨3.4%~6.3%不等;纸尿片股:恒安升2%;其他一听名字就知道有关的,如好孩子涨2.3%,米格国际升16.9%,中国儿童护理更大涨42.7%


政策出台,会新增多少人口?

统计学本身是一个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学科。用不同方式统计出来的数据,结论可能相差很大。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中国GDP数据,和“克强指数”就经常不一致;物价指数的变化与普通民众在菜市场看到猪肉价格的直观感受,也常常差之千里。从而导致了统计局每次公布新数据,都有媒体质疑的现状。


又因为普通民众没有专门的知识去判断究竟用哪种统计方法才是最好,所以往往“专家”们说怎么统计,就怎么统计。


说回生育。关于“如果不计划生育,中国人口会变成多少”这个问题,基本上也是每隔几年都能得出不同结论。


其实早在90年代初,中国的生育率就已经开始低于更替水平,意思是新一代人的数量比上一代人少。我们都能很直观的感受到,80,90后的家庭结构是倒金字塔型的,爸妈那一辈人的数量(姑姨叔舅),远比8090这一代人数多。


目前90后和00后的数量,即25岁以下人口,只占全中国人口的16.6%,而世界平均值是26%。人口负增长的最终结果很明显,就是中国人的数量最终减少到零嘛。


所以说,怎么使人口回到正增长的水平,其实在20年前就应该开始担心了。只不过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可缓可急。


80年代,当时的专家们认为如果停止计划生育,中国人口最多会达到40亿。这可吓坏了国家领导人,所以那个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仍执行得非常的严,甚至到了“一票否决”的程度,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其他所有政绩再怎么出色,只要计划生育这一个科目你不及格,仍直接把你刷下来。


后来新一代的专家们发现旧的理论是错的,中国人口的顶峰也就16亿人,而且日后人口还会加速减少。所以“怎样逐步取消计划生育”成了新时期的话题,而不是“要不要取消”了。


取消的方法如上图,有猛药也就缓慢调节的药。专家们最终选择了最缓的一种:单独二胎政策。因为当时他们认为,如果全面开放,每年将出生5千万人。即使是单独二胎,也会新增1千万人。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算出来的,也许是用“中国有1亿能生育的夫妇,每对夫妇生2个,所以会新增5千万”这种无脑的算法,总之,专家们又成功地忽悠了决策层,先用最缓的药。结果呢?申请单独二孩的人数非常少,2015年只多出生了30万,距离专家们的预测差了几十倍。


也许专家们没把经济成本算进去:现在北京把一个孩子养到大学毕业的总成本是300万人民币,假设一个家庭年收入30万,那么不吃不喝也要存10年钱才够养大一个小孩。


也许专家们没把社会心理统计进去:30年的计划生育,早已使大部分家庭习惯了只有一个小孩的模式;有问卷调查访问过4万名处于生育年龄的城市人,发现他们的理想家庭规模是1.07个小孩,也就是说81%受访者说,只要一个就够了。


而目前,中国想保持人口世代更替,需要2.3的生育率。


从人类的历史看,每个家庭有2个小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从中国近30年的历史看,30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国家需要花多大力气,才能说服中国的每个家庭重新适应,生2.3个小孩?


可以预见,这将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若等积重难返再猛然U型调头(例如使用强迫生育等极端政策),翻车的几率会更大。幸好,从现在开始调头,还不算太晚。


声明: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金融或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相关产品决策前,阁下须全面细阅有关文件。KVB 昆仑国际网站www.kvbkunlun.com 为阁下免费提供相关金融产品的披露声明及投资顾问披露声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