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新西兰特推】为什么我们要喝牛奶??

2015年11月04日 印象新西兰


牛奶
Milk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牛奶顾名思义是从雌性奶牛身上所挤出来的。在不同国家,牛奶也分有不同的等级,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低脂及脱脂牛奶。喝牛奶的好处如今已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等,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消化率可高达98%,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1


营养分析

1.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泽。慈禧太后的养颜秘方之一就是饮牛奶。

2.牛奶中含有大量的B2,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3.牛奶中的乳清对黑色素有消除作用,可防治多种色素沉着引起的斑痕。

4.牛奶能为皮肤提供封闭性油脂,形成薄膜以防皮肤水分蒸发,还能暂时提供水分,可保证皮肤的光滑润泽。

5.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对中老年男子有保护作用,喝牛奶的男子身材往往比较苗条,体力充沛,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较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较少。

7.牛奶中的钾可使动脉血管在高压时保持稳定,减少中风风险。

8.牛奶可助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

9.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进血清素大量增长。

10.牛奶中的铁铜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11.牛奶中的钙能增强骨骼和牙齿,减少骨骼萎缩病的发生。牛奶中的钙最容易被吸收,而且磷、钾、镁等多种矿物搭配也十分合理,孕妇应多喝牛奶,绝经期前后的中年妇女常喝牛奶可减缓骨质流失。喝牛奶能补充钙质,特别是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更应该适当饮用牛奶以补钙。

12.牛奶中的镁能使心脏耐疲劳。

13.牛奶中的锌能使伤口更快愈合。

14.牛奶中的维生素B能提高视力。

15.常喝牛奶能预防动脉硬化。

16.睡前喝牛奶能帮助睡眠。

17.牛奶含有钙、维生素、乳铁蛋白,共轭亚油酸等多种抗癌因子。




2


中国人喝牛奶的历史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随着畜牧业发达,人们学会了喝牛奶。从商代以前的古文字来看,早就有“乳”和“酪”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中国人一边喝着奶,一边研究牛奶的品位、性质、加工、应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牛奶文化”现象。早在汉代,人们就知道陕西一带的黄牛奶的味道最好,其次是河南黄牛奶和山西黄牛奶。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时期,人们就能加工许多奶制品。如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载有许多奶制,如“煎炼乳”(类似近代的浓缩奶);“熬干奶”(粉碎后 类似近代的奶粉);“除去上浮物奶”(类似近代的脱脂奶);“醍醐”(类似近代的酸奶); “酥” 或“酥油”(类似近代的奶油);“酪”或“奶酪”(类似近 代的牛奶“琪司”)等。

中国有56个民族,几乎都饮用牛羊马奶,特别是居住高原的蒙、藏、维族民众,他们吃蔬菜较少,其大多数维生素和矿物质均从奶、奶茶或酥油茶中得到,并且从奶中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热量。奶是他们生活中的挚爱。

千百年来,对牛奶在养生保健功效方面的研究,中国可称独一无二。自两千多年来,许多中医药典籍中论述了牛奶的功效。如梁代医家陶弘景在他的著作《神农本草经集注》一书中,便系统论述了牛奶的性质和功能概念。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后世医家在生活和临床中,应用牛奶来养生保健、辅助治疗疾病和康复病体等活动方面,更加丰富和完善了牛奶的性能理论和应用。


3


牛奶真的不适合中国人吗?

虽说牛奶好处很多,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不断出现。去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单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研究称,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卵巢癌发病率。去年9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佐藤章夫在《产业医学杂志》 上撰文指出:芬兰人和瑞典人虽然比日本人多喝了4.5倍的牛奶,但却更易骨折;过量饮用牛奶或吃乳制品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塞。他还怀疑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与牛奶中的激素有关。总的来说,这些“危害论”包括4个方面:1.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损害健康;2.牛奶呈酸性,会溶解钙,导致骨质疏松;3.导致患糖尿病、皮肤过敏的几率上升;4.导致患乳腺癌等癌症的几率上升。

  针对这些观点,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指出,这些说法是建立在针对西方人群的调查基础上的。首先,西方人的膳食结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再加上大量的牛奶、奶酪、冰淇淋等,但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则是普遍不足。她告诉记者,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3%,远远低于肉类等食品,甚至低于豆制品(水豆腐5%,干豆腐20%)。从膳食结构来看,它为人体提供的蛋白质比例是很小的,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因此,“蛋白质过量的棍子不能打在牛奶头上”。

  其次是钙的问题。中国有几千万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范教授表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以前都不喝牛奶或者喝得很少。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呈弱碱性——据权威部门测算,100克牛奶中含钾120毫克—130毫克,钙110毫克—140毫克。既然牛奶呈弱碱性,就不会分解骨骼中的钙质,导致骨质疏松。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都生活在农村等牛奶消费量较低的地区。

  对于糖尿病、皮肤过敏等问题,范教授指出,研究发现,6个月以前的婴儿如果接受了牛奶蛋白,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4—6个月的孩子用牛奶喂养,有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病率。因此她表示,在婴儿时期,我们要提倡喝母乳,少喝牛奶。但对于6个月以后的孩子,特别是成年人来说,饮用牛奶与糖尿病和过敏发病率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网络上一度流传的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的说法,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表示,的确有部分中国人对乳糖过敏,饮用牛奶后会产生胀气、拉肚子等症状。牛奶的营养成分还是受各界肯定的,对乳糖过敏的人群可以改吃酸奶或是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另外不能忽视的是,饮用多年以后,中国人其实对牛奶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了,有些人以前可能喝牛奶会不舒服,现在则不会,所以不能笼统地说牛奶不适合中国人。



不过,以下人群的确不适合喝牛奶:

1.经常接触铅的人:

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极少,多已变成了乳酸。

2.乳糖不耐者:

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摄入人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大肠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肠内经细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使肠道PH值下降到6以下,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3.牛奶过敏者:

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4.返流性食管炎患者:

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5.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

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受到影响而减少,饮奶后,乳糖不能分解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胀。腹腔手术时,肠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肠系膜被牵拉,使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延迟,肠腔内因吞咽或发酵而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加重腹胀,可发生腹痛、腹内压力增加,甚至发生缝合处胀裂,腹壁刀口裂开。胃切除手术后,由于手术后残留下来的胃囊很小,含乳糖的牛奶会迅速地涌入小肠,使原来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6.肠道易激综合症患者:

这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特点是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和肠道粘膜分泌粘液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过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