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伦敦不大,却包罗世间万象。我们旅居伦敦为你精心挑选具有深度的金融‘内功’文章。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来自知乎 扑克投资家整理
1、卢旺杉,高频交易从业者:
这个问题比较难获得好的答案,因为多数高频交易公司一般都不同程度的禁止向外界透露公司的信息。下面是一些一般性的特点(不仅是工作体验),而不含有特定公司的信息。
对外要求保密
虽然同样主业是交易,高频交易公司通常和共同基金甚至对冲基金不同,他们不会向外界宣扬自己的业绩,因为高频交易与其他交易行业相比不是资金密集型,而是技术密集型,所以他们通常是自营,资金来自公司内部的合伙人,很少从外界引进资金,而不需要向外界声张。
员工通常会在入职时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non-compete clause),即将来离职时有六到十二个月不等的时间不能为竞争对手工作。通常如果没有约定前公司支付这段时间的薪水,这样的协议从法律上说将会是无法执行的(non-enforceable),但这仍然对职员的离职具有一定的反激励。
公司讲究工作生活平衡
高水平的高频交易公司知道,让员工开心最能够激发高水平的工作成果,这里是极大强度脑力工作所在,靠强制性的长时间或者外部压力是不太管用的。所以虽然工作紧张,事情多而有挑战,员工努力,但公司通常不会要求强制加班,或加硬压力。
与Google类的公司相似,公司会努力提供各种乱七八糟的好处(perks),比如公司里有台球桌,有健身房,厨房有各种吃的喝的。员工可以随意着装,甚至能够按自己的时间上下班(flexible hours)。只要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完成它的方式。
技术和科学驱动
高水平的高频交易公司通常自动化水平较高,策略决策更多的是采用科学的量化方法。要么由交易员的市场灵感产生策略,用数据回测优化后变成实际策略,或者是用统计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非随机的模式再构造出利用这种非随机性盈利的策略。无论哪种都是使用方法论中的波普尔所定义的科学方法来研究。
另一方面,高频交易的关注的是短期市场的波动,与长线的量化交易不同的是,对于低延迟的要求是非常极端的。这一块则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如何采用高水平的软硬件搭配而获得微秒级别的优势是永恒的主题。
通常前者属于量化交易员(Quant trader),后者属于开发者(Developer),他们基本都是理工类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相比于投行的交际氛围,这里的氛围具有更强的智力导向。
竞争激烈而容易提升自身能力
高频交易世界接近于赢者通吃的状态(winner-takes-all)。如果不能够在竞争中持续不段的进步,公司马上会被击败,盈利大幅下滑,甚至破产。高频交易公司间的竞争虽然没有很多其他行业面对面的敌意,但仍然十分残酷。
公司内部则充满顶级理工类高校毕业的硕士和博士。一般来说进入好的高频交易公司的人通常自身就会有很强的内部驱动,但如果你恰好不属于这类人,那么就需要时刻有意识的努力进步,而不被拉下。在这个行业不每天学习新的东西是无法在竞争中活下来的,好的一点是只要你想,你能很容易从其他同事那里学到新东西。
没有社会贡献感
虽然大部分高频交易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是“作弊”或者不道德,但相比在Google等公司工作,在高频交易公司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在这里工作虽然同样有做出高水平成果的成就感,有智力上的满足感,但对社会几乎没有贡献。是的,你能得到较好的收入,较有趣的工作,但无法得到那种把世界变得更好的自豪感。对于顶尖的脑力工作者来说,无论是数学家还是计算机大师,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比例通常比社会平均值高一些。
用一句话来说,多数高水平高频交易公司更像是研究所或者高技术公司,而更不像同在金融业中的投行。这个行业也是实际数理能力与收入相关性最高的行业之一,即使你是个社交白痴,如果你真的有杰出的数理能力,你就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2、董可人(高频交易,目前在伦敦):
我知道大家想听的故事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但是很遗憾,今天我带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没有错。每天的工作都是默默地在电脑前写代码。
那么,身为一个码农,我为什么不去一家有前途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呢?
当然是因为他们给的屏幕不够多啦:
开玩笑的。暖场时间结束。真实的办公室其实是这样的:
乱吗?别怕,很快你就不会在意这些事情了。无数艰难的任务等待着你。
套用狄更斯名言:这是最好的工作,这是最坏的工作。
好处:
工作超级有挑战。每天换新难题,绝不带重样的。调硬件,架网络,刷系统,优化数据结构,分析交易数据,末了再写个网页程序做展示,全都得自己来。
同事各个能力逆天,责任心强,信得过。干这行平均年龄偏大,活下来的都是硬汉。四五十岁的上司懂你不懂的金融,数学,计算机,任何一项基本技术能力都甩你几条街。
接触的业务面广,交易所,网络供应商,硬件供货商,都要挨个打交道。能看到整条产业链是活的,做的久了能够感受到其内在的商业逻辑。果然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呢。
坏处:
有时候特别孤独,每个人的任务都很重,自己的活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上什么。
接不上新人。入行几年,亲眼见过很多新招来的同事承受不了压力退出了。
业内阻力大,老派的trader们抵触技术更新,合作一个项目时不待见你。
入行以来,眼见很多比自己年龄大,资历老,能力强的人比自己更努力,开始挺绝望的,后来觉得挺踏实,有榜样。很多人都拖家带口了,家里好几个孩子,工作忙的时候睡不上几个小时,但都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所以自己也依样学习,坚持锻炼身体,健康生活,和家人保持高效沟通,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我很幸运,没有见过纯为钱卖命的,也不建议大家这么做,不值得。
说钱么,我是没有其他哥们那么乐观。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倒是挺多,来这行学到一个说法,工资发不上的时候不叫没钱,叫没有流动性。所以有时候有同事会说,我的电脑好慢,等我有了流动性就换一台。是不是景气好的时候就发一笔大的呢?反正我还没见过。和那些在互联网的小伙伴们比,我是绝对不敢说钱多的。那为什么还干这行呢?参见上面列的好处。
在这行,大家形容优秀的人像这样:
带了眼罩的赛马,眼中只能看到前方,所以只会发力向前,无视困难,直奔目标。
所以学的更多的是做人呢。
最后,建议大家入行需谨慎,这是一条不归路。
3、Edward.Fu:
日常工作:
1. coding,数据落地清洗;
2. coding,基于清洗过的数据进行策略挖掘和回测;
3. coding,对策略发单、撤单等环节进行测试;
4. coding,利用CTP、恒生、IB等接口对策略进行实盘回测,接口来自于it部现成的coding;
5. coding,对实盘绩效进行自动统计,生成绩效报表;
6. coding,基于第5部的结果决定是否回到第2步;
7. coding,老的策略不断的挂掉,为了继续盈利,无限循环进入第二步;
经历:
1. 和各种学霸一起刷工作技能;
2. coding;
3. 技术宅;
体验:
1. 精神压力无比巨大;
2. 钱多;
3. 钱多;
4. 钱多;
5. 钱多;
6. 白头发,生孩子只能生女儿;
亲爱的朋友,感谢你对我们的持续关注。伦敦不大,却包罗世间万象。我们旅居伦敦为你精心挑选具有深度的金融‘内功’文章。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欲阅读更多精选文章合集:请回复数字,
‘1’ 代表文章: 《哲学家谈索罗斯》、《金融的意义》、《金融研究的本质》,以及各类深入浅出的理论干货
‘2’ 代表文章:《LTCM:金融模型之父的陨落》、《如何在英美开设一家自己的对冲基金?》、《专业基金的选股策略》、《投行背后的财团》、《一文读懂中国衍生品市场》、《摩根的发家史》、《华尔街之狼:高频交易实战》
‘3’ 代表文章:《高盛交易员的一天》、《摩根大通中国高官子弟聘任记》,《投行职场的那些事儿》以及各类投行及对冲基金的工作体验及日常生活。
‘4’ 代表文章:《工行伦敦的大宗商品交易团队》、《【视频:中英字幕】高盛王牌交易员揭露<交易的真相>》,《巴菲特成为股神后的几次重大投资失败》,以及摩根伦敦鲸的专题文章
若有朋友有兴趣与我们进行专业交流、或任何疑问或合作意向或有意参加我们的线下交流活动,请添加个人微信号:FinanceUnion。由于我们只是在工作之余抽空维护这个微信公众号,若有回复不及时之处,还请各位谅解
欲免费获取BBC伦敦金融城专题纪录片及交易员现场交易视频,请直接回复您的联系邮箱,我们将尽快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