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向重视教育,中国人也一向知恩图报,而中国人一旦在教育上受人恩惠后给予的报答意愿很高。
最近有很多报道中国人在接受教育帮助之后给予的回馈,如潘石屹和张欣与哈佛大学签订金额高达1500万美元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如香港晨兴创投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等等,无不引起大家的关注;当然,其中也不乏对于为什么这些富人不捐助到中国国内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争论。
斯隆教育合作的加拿大知名私立学校艾普比学院,一向重视通过形成良性循环,就是通过优秀的教育质量、培育未来的杰出人才、注重校友关系维护、成功校友捐资助校。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该校一个教育楼的改造过程中得到的捐助,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其中有两个中国家庭给予的捐助,使得这个改造得以发生。这是所改造的教学楼,门口的雕像是为纪念艾普比学院参加诺曼底登陆的校友。
这是纪念教学楼改造的牌子,上面有教学楼的创建者、建造者以及捐助者。与我在北美看到所有的建筑物一样,确保建筑质量的方法中,没有比将建造者(当然还有当时业主负责人、建筑物设计者、建筑物承建者)立碑在那更好的方式了。鼓励、表彰和流传,总比惩罚要好,这种管理原则,其实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也是一样。
焕然一新的教室和课桌,将极大地改变学生就学期间的学习环境。
捐助者,以及以捐助者命名的铭牌。
整个装修后,教学楼将有更多自然光线,有新式课桌椅,同时有升级的无线网络、投影设备和书写白板,这些都将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异的学习体验。
在捐助者中,有姐姐和弟弟在Appleby就学的李姓家庭捐款20万加币,而今年刚刚入学的Richard(2018年毕业)父母则捐献了5万加币。
作为一个教育受益者,我一直坚信教育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便捷方式,因此,对如何引导更多人能够参与教育很感兴趣。我个人的理解是,为让更多人参与到教育中,以下几点很重要:
1、门槛要低:涓涓细水汇成江河,不管以何种形式,鼓励大家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非常重要。教育是一个体验性的消费,唯有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认识并认同她的价值理念和运作方式。因此,不管是以学校志愿者的形式,以家长委员会的形式,以学校理事会的形式,还是以各种金额的捐助形式,唯有互动、参与,人们才会增加对教育的兴趣,才有可能会对自己的付出有信心。
2、要多元:每个人之所以做某件事,一定与他的个人认知有关,一定与他的信念有关,唯有他认同的事情,他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力去付出。教育也是如此。在捐资助教的过程中,如果有很多不同特点的教育机构可以选择,有很多有不同教育特色的教育项目可以选择,有很多不同教学目的的教育机构可以选择,那么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仅仅说是因为贫穷而需要别人资助给予资金,我想仅仅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理由。这是全球最大的教育赞助总给予那些最厉害的教育机构的原因吧。
3、要职业:很多教育赞助,都是因为赞助者自己在那个教育机构有很好的体验,有很好的收获,现在的成就与当时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育机构如何能够不那么势利(有谁又能知道马云能够成为首富呢?),教育机构如何能够不那么急功近利(没有钱就不能来读书),教育机构如何能够始终秉持很好的人文关怀和职业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得很多人能够从中受益,则这些人一旦发展起来,便会因感恩而成为最大的捐助者。
点击以下你感兴趣的标签
立即阅读相关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