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过自学各国语言,能流利掌握英、法、西、葡语,并对其他主要语种(意、德、日、韩)有不同的熟练程度。通过此长文,我希望与所有想把外语学好的同学们分享我的语言学习的几大理念和方法。
我打赌,我的学习方法跟你一般接触的会很不一样。当你看完这文章系列后,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你完全接受不了,要么你的语言学习理念将被完全颠覆。
学好英语跟智商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我并非“学霸”。在我老家广东佛山,全市最好的一所重点中学是佛山一中。但不管是小学升初中,还是初中升高中,我都刚刚好在佛山一中的正取分数线以下。因为我爸妈都是一中的校友,帮我交了择校费,我才能在一中上了初中。但后来中考又没考上一中,我爸妈觉得我还是不太适合在中国教育环境下发展。因此在我上高一(10年级)的时候,就把我送到加拿大温哥华了。
2004年秋天,我刚到温哥华的时候,在当地的公校上10年级的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即专门为非英语为母语的新生设的班)。ESL分为3级,我刚进学校的时候经过学校测试后,把我分到了2级。但后来由于我各方面的努力和争取,在2005年春季的新学期,我连跳两级被分到了普通班,也成为我们学校历史上最快跳出ESL的中国学生。 如果你觉得我是英语偏科的话,那么你猜错了。我在国内上学的时候,虽然也偶尔会补习一下英语,成绩也不见得比同班同学们好或者差多少。
就连在温哥华中学的时候,我的“English”(专门辅导ESL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也只有“B-”。我之所以跳级跳得快,全靠我通过课堂上积极发言展示自己英语的进步(以及对老师死缠烂打地要求升级)。而且因为没有分数压力,我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只要觉得每天英语都在提高就行了。 当时的我并不意识 – 把“分数”和“学习”两者完全脱钩,是真正走上学好外语的第一步。
等到后来我再自学其他语言的时候,才慢慢悟到这个道理,并发现当年自己的歪打正着。这也是我跟大家提出的第一个理念:学好英语跟智商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是 – 自学
先让我毫不留情地讲一句:据我认识的中国英语教育是一场失败 – 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学,最后能达到基本流利水平(我的定义是:至少看新闻能看大概懂)也只是少数人。但是话又说回来 – 我认为加拿大的外语教学也同样的失败 – 我这里针对的,不是含辛茹苦工作的老师们,而是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教学模式。
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加拿大有约1/4的人口说法语,法语也是加拿大除英语之外的官方语言。照理说,加拿大人应该具备很好的法语学习环境,我来之前甚至以为加拿大人的英、法双语可以跟我们广东人普遍能讲国、粤语类比。后来我在中学的时候选修了法语课,却发现:上课内容乏味无趣,学生们普遍厌恶学法语,大部分是本着一种应付的态度 – 跟中国的英语教育如出一辙。 加拿大的法语课的授课风格与中国的英语课基本上一样 – 着重于语法,读课本,做习题,等等。由于当时我已经经历了学习英语这个过程,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止浪费时间,还会破坏我对学习法语的兴趣。因此才没上几节课,我就向老师提出要求调课,打算自己自学 – 因此踏出自学外语的第一步。 我刚开始自学法语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走这条路能走到多远;都说有“名师指路”很重要,我全靠自学能学好吗?但后来我发现:其实自学才是学习语言最好且最快的方式。至于“名师指路”,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指路”二字,而不是“带路”,而中国(加拿大也不例外)的外语教学强调的是近乎一步一步的“带路”。或许这种模式是20年前互联网不普及的环境下,经过实践证明的最佳方式;但进入2016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时候被颠覆了。
学习语言不应太强调语法
首先大家问一下自己:咱们中国人学中文的时候是否有学习中文的语法?答案当然是:没有!那么,再你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这么强调语法呢?你可能会各种想当然地回答:因为语法重要啊,还用说吗?
那我的回应会是:其实语法并不重要,你被洗脑了。。。
解释“语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可以套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来没有语法,形成各种习惯性表达方式后,也自然有了语法。其实最顺其自然的学习英语过程应该像我们学习中文:应先学会说,正确的语法应该等以后再慢慢纠正。 就像小孩学习说话的时候会存在很多病句,譬如说:他可能会说“一只车”,而不是“一辆车”。但是不用我们大人纠正,他听着听着,就自然不会再犯这个语句的毛病了。
语法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它对意思的表达不构成障碍;所谓语法,其实就是习惯而已。不信你看看,其实中文里面就有很多“语法错误”(或者至少是不规范),只是因为你懂中文,所以意识不到而已 – 譬如我们会说“真的假的?”,但是不会说“走了来了?”或者“漂亮的丑的?” 同样的,英语里面也有大量的不规范。譬如说,正确的说法是“He walks fast”,或者是“He walks quickly”。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他走路很快。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说“He walks fastly”呢?。。。如果有谁想给你们英语老师添乱,可以试一下在课堂是问他/她一下这个问题,看老师有什么回应。不排除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会拿出一套关于语法的理论去解释,但其实真正原因是:说英语的人就习惯这样说,没别的原因。
其实语言本来就是一个在做无规律“布朗运动”的分子,我们却经常想方设法给它套一条公式,称之为“语法”。然后把语言学习集中在“语法”身上,然后为准备考试而不断练习如何套“语法”这条公式(让我用重庆话说一句:你以为这是数理化的嗦!)。。。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思维方式是间接导致中国人普遍英语“说”不好的一大原因 – 因为我们过于强调要使用“正确语法”,一旦公式套不上,脑袋就卡了。但所谓“正确语法”其实并不存在。 各位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出自于电视剧 《蜗居》) -- 一个学中文的老外问他的中文老师:为什么英文里同样是wear,中文里有“穿”和“戴”之分呢?老师苦苦思索之后,给出的答案是:穿就是必须的不穿不行的,戴就是锦上添花的可有可无的。。。其实这个答案是什么不是重点,我想说明的是 -- 任何中国成年人,不需要钻任何牛角尖,都能完全正确地使用“穿”和“戴”这两个字。
很显然,如此较真语法对学会如何用这个语言是不必要的,那为啥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要如此较真语法呢? 再举个例子佐证一下:谷歌虽然能研发出“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九段,但是“谷歌翻译”里生成的翻译 -- 即便是英语和法语这两个较相通的语言,仍然是各种别扭、漏洞百出;中英文互译就更加离谱了。连谷歌的天才工程师们都破不了的难题,证明了语言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存在规律。 当然,了解基础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语法,不单只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了。
学习语言不应强记单词
我还是像刚刚那样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学习中文的时候有特意地去背诵中文单词吗?答案当然是:没有!那么,再你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这么强调记单词呢?你可能会各种想当然地回答:因为单词重要啊,还用说吗?那我的回应还会是:其实你并不需要强记单词,你被洗脑了。。。 OK,请注意“强记”二字的含义。
学习单词固然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刻意去背单词。请大家再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学习中文单词的 – 就说我自己吧,虽然非常模糊,但是我记得我认识“恐龙”这个词的时候,是我第一次在百科书上看到,然后有人指给我看,说“这就是恐龙”,然后我就学会这个单词了。 有人说,小孩儿学语言快是因为小时候记性好。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完全不同意。我记得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奶奶尝试教过我简单的英语单词,使用的是标准的英语单词卡片。忙完一天的教学,经过多次的重复,到了第二天,我一个都想不起来了!。。。哦,不对,我唯一记得的是vegetable(蔬菜)这个单词。为啥这个如此复杂的四音节单词我反而记住了呢?那是因为我奶奶觉得我发音挺逗的,后来让我在我爸妈面前说了几次这个单词,然后大家捧腹大笑(然后我就记住了)。。。
我来分析一下这段故事。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在中小学的时候学英语跟我幼儿园时这样学的方式没什么两样?老师在台上带着大家念,大家在台下跟着老师念好几遍,然后晨读的时候大家再无数遍地念,周而复始后终于记住了。然后等到了大学,为了备考四六级,考GRE托福雅思,我们又按照同样的方式,通过背诵单词书来积累单词(然后考完试之后又忘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中文的单词一旦你学会之后,想忘都忘不了,但英文的单词你却这么努力去记,却总是忘?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出两条学习单词的原则:结合情景,前后呼应。其实作为语言词汇,英文跟中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你之所以能记住中文单词,是因为你学习的过程中满足了“结合情景,前后呼应”的条件。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你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在你人生中的每一刻,你的大脑都会把你现在正在做的一切和周遭的环境联系起来。给各位举个例子:我有一位同学他告诉我,来加拿大之前备考托福的时候,他坐在上海的地铁里背单词。直到现在,当他看到某个单词,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在他背这个单词的时候,看到地铁上发生的有趣事情。 以上这个例子就是“结合情景”。当你在学习单词的时候,这个单词出现时的场景越让你记忆深刻,你就越能记住这个单词。因此这解释了为什么你花那么多时间背单词,却总是容易忘 – 那是因为你学习这个单词的时候缺乏场景。可能那时你已经在图书馆待了N个小时了,一直对着的是书本形状的英语册子,你的大脑已经对你如此千篇一律的环境提不起兴趣了。
接下来说一下“前后呼应”。大家学习语言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 你在看英语电视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个你学过的语句或者单词,然后你心里一阵欣喜跟满足感 – 然后,你发现你再也忘不了这个单词了。又或者是:你在跟说英语的人交流,你在找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你其实知道这个词,只是不知道怎么用;然后对方提醒你一下,你恍然大悟,从此你再也忘不了如何使用这个语句了。这就是“前后呼应”。 对于我本人来说,不费劲就学会了vegetable这个单词就是具备了“结合情景,前后呼应”的条件。先是我奶奶逗我玩儿使当时的情景更深刻,后是我对我爸妈说了几次而实现了前后呼应。因此当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创造“结合场景,前后呼应”的条件;千万不要去背单词书,因为这只会事倍功半。
学英语最重要是听!听!听!(重要事情说三遍)
如果说“语法”和“单词”是中国英语教育里过于强调的,那么远远强调不够而我却认为是最最重要的,就是“听”!。。。让我怎么形容“听”的重要性好呢?-- 你学习时间的至少90% 应该花在“听”上面!
让我再次使用之前的例子 – 各位想想你自己是怎么学会中文的?其实就一个字 --“听”。
小孩儿听着听着,就学会说话了,就那么简单。那你可能会讲:小孩儿学习语言能力强嘛,大人哪能听着听着就学会?那么我的回应跟之前还是一样:对不起,你被洗脑了。
绝大部分的人一直有一个误解,就是“过了某个年纪就学不了新的语言了”。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让我斗胆猜一句:你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听到过某位不懂外语的人这么跟你说过,然后你就信了。
我说的没错吧?我知道让你立刻改变你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请让我尝试一下。 我们一直认为:小孩儿比大人学习语言更快。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让我来简短解释 -- 小孩学习语言只需要跟小孩们交流,而我们成年人学习语言是为了与成年人交流。大人们交流需要的词汇量、表达方式、以至于足以做一些比较深入的学术讨论、商务交流,不知道要比小孩多多少倍!
因此,多花时间是非常正常的 – 回答完毕! 但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小孩听着听着就能学会语言,我就不能听着听着就学会了呢?同样的,你看一下身边的现象,你就明白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小孩儿的“母语”教学主要是谁负责的?问题本身里给出了答案,是妈妈(当然还有负责任的奶爸们哈)。
然后第二个问题:当你观察这小孩的父母跟他说话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在跟幼儿说话的时候,跟对一般人说话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 音调拖长、句子结构简单,甚至词汇也不一样(如:车车,饭饭)。
我保证:如果你有一个老师也是用这种方式教你启蒙英语的话,你也可以仅通过“听”就能学得会。。。但首先这不太现实,其次是没有意义 – 因为你要这么学的话,折腾个两三年你也就儿童英语水平。而这里我要再进一步颠覆你的观点 – 其实只要方法正确,大人学英语的速度要比小孩要快,只是你需要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而因此显得慢而已。
小孩的记忆力并不比大人强,他们之所以学语言快,只是因为满足了各种特定条件,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尽量还原”小孩儿们学习英语的环境。当然,我们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因此真正的解决方案需要适应具体情况(即,你不太可能去体验“牙牙学英语”)。如果你有条件可以到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体验生活,这当然有帮助,但这样学习的成本也太大了。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先来回答一个重要问题:一个人是否只有在说英语的环境生活过,才能真正学会英语?
如果你在10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不一定能给出非常自信的回答。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不需要。 我本人学法语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法语是欧洲语言里语法最复杂的之一(我们应该很庆幸英国打败了法国),而且法国人说话速度很快,在我攻克法语前我一直纳闷儿法国人真的是不是比一般人更聪明,头脑才能转得这么快来处理这个复杂的语言。在加拿大这个(虚假的双语)国家,我身边完全没有可以跟我练法语的人;而我大部分学习法语的时间,都花在通过上网和在手机上“听”法语新闻。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怀疑是否只靠“听”是否就能真正学会法语。但事实证明:是可以的。 那你可能会想,Victor你是一个个例,因为你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但我告诉你,不是的。我的语言天赋要是真的那么显而易见的话,我初中的时候就不会需要找英语补习老师了。如果你告诉我某某人在数学、音乐、艺术等等方面有天赋,这个我相信 – 因为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初中的时候就学微积分,10岁就钢琴10级。
但是说到语言这个东西 – 说句不好听的,一个一出生就智障的法国人(通过听!)也能学会美(fu)丽(za)的法语,你能学不会简单得多的英语吗? 老子云:道法自然。人类的大脑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决定了人类学习语言要以“听”为主(因为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如果某些人还要通过“写”才能学得会他的母语,那他的基因就早被淘汰了)。因此,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要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最不重要的就是说!不重要!不重要!(这个又得说三遍)
既然国内的英语教学理念是“听说读写”,咱们说完了“听”,接下来说一下“说”。我认为,对大部分国内英语学习者来讲,“说”是这四个里面最不重要的一个。
你可能又不同意了 -- 都说中国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咱们不应该更鼓励多说才对吗?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首先你会发现:那些内向不爱讲话的中国小孩不也会说中文嘛。然后让咱们再来了解中国人“哑巴英语”的真正原因。 针对“哑巴英语”,国内曾经风靡一时的李阳“疯狂英语”的定位就是训练中国人大胆地说英语。李阳发明了各种英语发音手势,希望通过让中国人掌握标准英语发音,然后通过不断重复强化练习,提高对说英语的自信心。但是,李阳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所在 – 中国人不愿意说英语不是口音问题、不是自信心问题、而是“不会说”。
我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邀请过李阳给我们讲了一个多小时的课。李阳当时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 他说他有一次去日本访问,为了做访问前的准备,他把30多个日语常用句反复地练习至炉火纯青。然后当他见到日本的代表,他用标准的日语发音做了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表达到此访问的荣幸,使日方立刻对中国的来宾肃然起敬 – 但是,请让我很不留情地说一句:这样的语言学习方法完全错误!
如果你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在某个关键场合说几句关键的话,那么李阳的方法是正确且最快捷的。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那么以上的学习方法则可以被形容成“面子工程”,因为你展示出来的牛逼只能体现在那么几个特殊的让你有机会准备的时刻。
我记得我有一段时间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清华大学法律系的帅哥参加一次英语的演讲比赛 -- 那个英语的流利啊,伦敦口音的标准啊,得都让我快爱上他了。但后来评委在他演讲完后,问了他一个简单问题,帅哥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顿时让我瓜子洒了一地。。。个人觉得,参加这类活动对真正学好英语本身并没什么意义(当然从中你可以学到其他东西 – 如舞台应变能力)。
中国的英语教育的失败很大程度在于 – 我们想当然地把中文教育(及其他应试教育)的理念搬到英语的学习上。从古老的科举制度开始,“背书”就是学习“四书五经”的主要方法(直到现在的语文课也是如此)。我们似乎觉得:只要不断地熟读英语例句、文章,我们就能出培养好的语感 – 那么请大家问一下自己,你的中文是通过背书的方式学会的吗? 跟中文一样,英语的语感不是通过你大量的套路练习就能训练出来的。因为套路是死的,真功夫是活的。用“咏春拳”来做个比喻,中国的英语口语教育就像让学生们只对着不动的木人桩练功,额外的补习班(包括“疯狂英语”)的充其量也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不同形状的木人桩 – 但中国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实战经验,而不是更多的“木人桩”。
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 已经有不止一个加拿大人跟我讲过:为什么我跟中国人讲“How are you?”,他们的回复都是千篇一律的:“(I am) Fine. Thank you”。(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套路似曾相识?) 那么现在来回答核心问题 – 中国人的“哑巴英语”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其实就是我之前讲的 – 不是不敢说,而是不会说。
其实你可以这样想,我们上学期间也背了不少文言文 - 然吾等有几何人可流利说文言文乎?再怎么说,文言文也是中文,但如果让你像古装剧里的人那样交流的话,恐怕跟让说你英语的感觉差不多。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熟读古文而就会讲古文,我们又岂能通过“套路海战术”就能学会英语?碰到“How are you?”,我们不约而同的反应是“Fine. Thanks”这个套路。碰到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因为“老师没教”就都成哑巴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但是还是学不好,并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方法错了。
请让我这个IT的外行来打个比方 – 我们都听说过最近赫赫有名的“阿尔法狗”。那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20年前IBM研发的“深蓝”就已经能打败国际象棋大师Garry Kasparov,但要打败围棋的一流高手李世石要到20年之后呢?因为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机逻辑 – 国际象棋的行棋规则简单,计算机可以使蛮劲来算计你下一步会下哪儿(类似于中国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但围棋不一样了,19乘19的棋盘,而且几乎可以落子任何地方,连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也远远达不到“比你能算计”的地步(这就像同样是千变万化的英语)。而“阿尔法狗”的成功在于:改变了计算机思维,而不是跟你去拼计算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学生“数理化强,英语不强”。前者可以通过题海战术搞定,但如果你用相同的方法去尝试攻克后者,那就是找死。所以你发现,很多中国学生智商再高,学好英语仍不容易。
因为按照中国的教育系统,高智商很大程度上的定义是:记忆力、逻辑力、还有努力 - 但其实,英语的学习其实不需要这里任何一个,而中国学生们把所有的劲儿都往这方面使,成果自然不如意。 你可能在想:“Victor,等等,你说的不需要记忆力、逻辑力,我还能勉强接受,你居然说不需要‘努力’?!”嗯,就当我做了一个回标题党吧,但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在下一篇章节里,我会做深一步的解释,希望能够继续颠覆你对英语学习的理念。
但如果要我简短地回答你的问题,我还是拿我惯用的例子来说明:你学会说中文有特别努力吗? 我想再次重申:学好一门语言是最不需要靠“智商”的一项技能。只要你大脑的这台IBM原产计算机没有硬件故障的话,你完全可以重装一下“阿尔法狗”操作系统,你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但坏消息是:很多同学受中国应试教育长期的毒害,不容易短时间之内理解并接受另一种完全不一样思维方式。
其实学习英语不需要“努力” – 从认识你的大脑说起
先给大家讲一个轻松的玩笑 -- 话说有一帮朋友去露营,大家扎好帐篷之后决定分工负责不同任务。有一个日本人被分配的任务是去找supplies(供应),然后大家就分头走了。随着暮色降临,大伙儿都回来了,发现日本人不见了。就在这时,日本人跳出来,大喊一声“surprise!”。。。 OK,如果过几秒种后,你还是一脸茫然的话,让我告诉你这个故事的笑点在哪儿 – 日语里面没有“L”和“R”的区分;日语里“R”的发音相当于英语里“L”和“R”之间,但又两不像。因此,很多日本人说英语的时候分辨不出“L”和“R”这两个音,因此也不能准确发音。(我印象中好像我国南方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如:把“当然”说成“当蓝”。。。呵呵,各位朋友,开个玩笑,莫见怪)。
其实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可能会觉得:这两个音的差别挺大的嘛,为啥日本人愣是发不出来?同样的,我曾经好几次给不同的老外表演过普通话四声,即“妈麻马骂”。这四声对我们来说挺明显的,老外们愣是听不出有啥区别。。。其实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切唯心造”,这里的“心”我们可以理解成大脑。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包括语言环境)不一样,形成的大脑构造也不一样,因此即便是同样的东西,你感受到的跟其他人感受到的并不一样。
而正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大脑对外语的灵敏度较中文弱,因此有时候你发现一句话里面所有的英文单词你都认识,但一说得快或发音不准的话,你就听不懂了。 好消息是,通过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提高对外语的灵敏度。其实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听”!我的意思是:大量地听,大量地听,大量地听!
我这里很快地跟大家分享我学习语言的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法:不管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你尽管插上耳机听英文广播。我的建议是在你“等待”的时候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如:坐地铁),因为这样能比较好利用时间。在你听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放松,甚至不要有任何努力去听明白广播里讲什么。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的英文水平莫名其妙提高了 –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神奇,但请相信我说的是真的!
人的大脑的神奇地方在于,脑部活动的绝大部分发生在“潜意识”范畴,但我们却感觉不到甚至控制不了 – 对语言的解析就是大脑的潜意识功能之一。我之所以在以上强调“不要努力去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 潜意识的活儿应该归潜意识去管,你用明意识去干扰的话只会添乱。还记得我上一篇文章说的“学英语不需要努力”吗?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同感:学英语的时候,“听”比“读”要难多了,甚至很多人觉得“听”是“听说读写”里面最难的。特别是考听力的时候,一串英文词快速地飘过,一听不懂就慌了。因此很多同学会刻意地去练听力。
但是,绝大部分同学们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听的时候过于用力。我这里再提出一个可能颠覆你观点的理念 – 其实“听”应该是“听说读写”里最简单的一个学习环节,因为最有效的练听力的方式,就是你放松着坐下或者躺下就行了。 以上这点可以说是我所有理念中最重要的一个。你可以把我说过的全部忘掉,但一定要记住这点。这是我后来自学法、西、葡语时,用过各种练习听力的方式后,经过反复推敲后总结出来的理念。
说到这儿,回答一下大家经常会问我的一个问题:Victor你哪儿来这么多时间学习各种语言?还记得我说的“90%的时间应该花在‘听’上面吗”?其实我大部分“听”的时间都花在走路、等车、坐地铁、跑步机上运动等空隙时间,逐渐就把这三种语言学到流利程度了。反正“听”的时候不需要特别专心,在这些碎片时间里我也想不出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干。
其实学习语言没有捷径,真正的功夫离不开使用时间的积累。也因为这样,学习语言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把时间都花到刀刃上,就一定可以达到目标。
但由于中国英语教育的不合理应试制度,加上就学就业等竞争压力使我们不断地想去寻求各种英语“速成”法,精力都放在如何拿高分,而不是为了真正学会英语。虽然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短期内效果会比我的这种学习方法更明显,但长期来说其实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却达不到想要的成果。 我在上一篇文章强调过“听”的重要性,这里又不厌其烦地强调了一次。但我得负责任地加一句:虽然“听”本身对绝大部分学习英语者非常重要,但最佳的“听”的方法(如何听、听什么)还是会根据你本人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我说过“听”应该占你学习英语的90%的时间,其余的10%的时间如何花也同等重要,才能使90/10的搭配效果达到最佳。以后我在未来的文章再展开来谈。
英语语法应该在3个月内“学完”
中国的教育制度强调“打基础”,也造就了我国数理化人才的普遍高素质。但是很不幸,把“打基础”这个概念引入到了英语教育,实质上是造成了中国英语教育的效率低下及成果不佳的一大原因。因为不同于数理化,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基础英语”或“高级英语”。 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思维认为:常用名词比抽象名词更简单,过去式比现在式简单,因此学习英语的时候应该要系统化,慢慢地把简单的先学扎实,再学习更复杂的语法和单词。这样的思路看起来无懈可击,但我仍要向这个观点发出挑战 – 还是回到我惯用的例子:请问大家学会说中文的时候会先进行一个难易的归类吗?答案当时是:没有。
因此,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也不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我知道这个又是一个激进的观点,因此请大家暂时保持脑洞处于打开状态)。 在我的第一篇连载文章里,我提到“不要注重于语法”的观点,我在这里将用具体的例子来诠释。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而在我的猜想中你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然后在这个过程之间,你还学习了各种句子的结构,各种不规范时态,等等。。。大概至少可能三、四年你才完全接触过这一系列枯燥的语法。
但是照我来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应该在1-3个月内,就把所有的这些语法学完。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怎么可能学得这么快?学这么快怎能学扎实呢?”我的回应是:因为英语没有所谓的基本功,你不需要学得扎实。其实你学的不是语法,而是“语感”。我再加一句: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甚至不应该)做任何的语法习题。
我给各位分享一下我学法语的经历。法语的语法比英语要复杂得多,举个简单的例子 - 英语动词“to go”的现在时,只有“go”和“goes”两种形式;而法语的变形则根据主语的不同,分别有:je vais, tu vas, il/elle va, nous allons, vous allez, ils/elles vont。如果是未来时,英语里就是很简单的“will go”,而法语呢,则是“j’irai, tu iras, il/elle ira, nous irons, vous irez, ils/elles iront”… 而这只是法语复杂性的冰山一角 – 法语共有18个时态(这只是其中两个),而且还有350不规范的动词。 由于法语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之一,绝大部分母语为英语的加拿大人都会从小就学法语。因为语法繁杂,很多人到高中才把所有语法学完。因为受够了让人抓狂的法语,大部分英属加拿大人厌学法语,而且一毕业之后就全忘了。但是我要告诉各位-- 我用了一个月就把所有的语法自学完了(我并不是记忆天才,请听我解释)。
我之所以能一个月就“学完”法语语法,是因为我学的是“语感”,而不是语法本身 — 我只是想了解法语的思维方式,完全没有做任何的习题,也没有刻意去记各种不规范的动词变形(因此大部分的我也记不住)。
当我所谓“学好”语法之后,我就开始大量地读法语的文章,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 – 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给自己营造一个类似小孩学语言的环境”吗?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小孩听大人讲话肯定不会句句都听懂,他也不需要把每个不懂的词去问,但是久而久之就懂了。 我的不精准语法其实并不会影响我对文章的理解 – 因为对方写文章的肯定是语法正确的。正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短时间记住那么多复杂的语法,我决定通过直接读正规的语法来不断强化自己的语感 – 也就是我之前说的,把“该潜意识去管的交给潜意识”。
最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没有做过一道法语的语法习题,就很自然而然的可以百分之八九十地正确使用法语了。 如果要说这样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好的话,那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的法语说的并不准确,以至于让别人很难以相信我自学法语是有效的。我们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to be”这个最最基本的英文语法,经过几天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无误地说“I am, we are”等等。
但我自学法语半年后,却还没完全掌握这个简单的语法。(法语的 “to be” – être : je suis, tu es, il/elle est, nous sommes, vous êtes, ils/elles sont)。其实就是因为我觉得法语语法太复杂了,所以决定不刻意去记忆,而是通过大量的“读”和“听”来培养语感,以至于当我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使用基础的 être 的时候,我的法语已经半流利了 – 而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语言学习不存在所谓“基础”。
“欲速则不达”– 用这个简单的格言来形容语言的学习再合适不过了。从表面上看,直接学习语法是最快捷体现学习成果的方式,但是这骗不了你的大脑 – 通过应试方式学会的英语都是注定被忘掉的。因此,我还要再次向传统的语言学习思维发出挑战 – 我不单只反对“打基础”的学习方式,我甚至认为:越是基础的语法,就越不需要练 – 正因为它常见,只要你在不断地读,就自然会不断碰到,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学习语言不单只不费劲,而且你发现学会后想忘都忘不了。
后记
我知道我的学习理念比较特殊,跟国内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因此同学们不一定立刻能复制(甚至接受)。但由于我本人也有在国内学英语的经历,对比我后来自学语言的经验,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讲:我学习语言的成功完全归功于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这套学习方法。
确实,我最近萌生的一个想法是:我想通过互联网向全国人民传授我的语言学习法。参照美国“可汗学院”的模式和理念,我所有的知识心得都会免费地与大家分享,因为我坚信 – 只要有互联网,以及掌握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学学会英语。如果我们国家要在未来20年引领世界,学好英语的不能只有精英阶层或特殊人才,而是全国所有的新一代年轻人。
本人平生不学无术,仅此一技自认为尚可报国。如果大家觉得我这份心还算真诚的话,请成全我一个心愿,转发此文给您身边的人。本人将于今年9月赴清华大学交换一个学期,届时将借此回国机会加快推动以上想法的实现。最后欢迎大家通过关注微博“何远致Victor”与我互动,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反馈!
本文作者:何远致
源自:insight china
英国学长帮帮帮诚意推荐
你也要去英国啦?那我们一起吧!
加梦小帮拉你入一起在腐国互动群哦!
一起,多点互助,少点孤单
微信号
ukdreamchaser
-THE END -
原创 ▏精选 ▏视频 ▏答疑 ▏公益
由30多所英国大学留学党联合创建
分享英国留学最真实的学习、生活、工作状况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巴斯大学/兰卡斯特大学/艾克赛特大学/莱斯特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雷丁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约克大学/拉夫堡大学...and more
▼
猛戳“学姐的告白”查看我们的创始故事
猛戳“勾搭你“和我们一起做点有趣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