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酸溜溜!奥运会到来,为什么中国的奖牌数又要世界第一?

2016年05月19日 澳洲微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编印象中最深的奥运会,中国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为100枚,全世界获得奖牌总数排名最一,然而谁又知道这奖牌背后的心酸和泪水。


澳洲每日邮报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酸溜溜,今天报道了有关奥运会奖牌得主的训练过程,配有大量照片展示了中国孩子们为了成为奥运选手在学校训练的照片,引爆了澳洲网络的热论,中国对奥运选手的教育方式与澳大利亚奥运选手有很大的不同,网友热烈讨论。




夺得金牌、万众瞩目、世人赞叹。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在奥运冠军金字塔的矩阵下,有无数运动员为之付出了他们的青春,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


这些大汗淋漓,甚至一边落泪一边训练的孩子有的只有6岁,正是这些看似残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让中国成为了奥运会上的翘楚,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表现出对某种运动的爱好后,五六岁左右先被选进地、市、州的体育学校开始训练,走出运动人生的第一步,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实力瞄准省队,盯紧国家队,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走着这条雷同的逐金和冠军之路。



上海浦东新区第一儿童体校的党委书记黄岑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像他们这样的体育学校是相当吸引人的,毕竟为了中国的奖牌付出了巨大牺牲,培养了很多奥运选手。


事实上这是一所背负盛名的体校,在这里培养出过很多奥运选手,包括跨栏运动员Chen Yanhao和女足Xie Huilin,因为这所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远远超过了文化教育,有体育天才的运动员都容易在这个学校成才。


不过目前,上海浦东新区第一儿童体校已经开始改变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师培训。并且,还改变了学校40年的住宿传统,同意学生走读。目前,有700名小运动员仍然在学校住宿,而剩下的大约300名学生住在校外。



事实上,这些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却并不轻松,不论春夏秋冬,这里的器械每天都要练过一遍;每一个动作分成几组,要练成百上千次。本应该享受童年,跟父母撒娇的年龄,职业运动员却早早地离开了父母,体会吃苦和独立的滋味,几乎每一个小运动员都有一段痛哭的记忆。


这是我国运动员群体最常见的人生模版——幼儿时进入体校打基础,然后尽早进入省专业队,十四五岁就可以参加国内和国际大赛,随后因为各种原因相继退役。很多人退役后选择到高校读书,在俱乐部担任教练,或者到公安、体育健身等行业实现就业。而就业岗位是否如意在很大程度上与退役运动员的知名度有直接关系。



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退役运动员并没有一个好的归宿,原因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金牌。而如果在训练到半途时,因为没有前途被迫离开体校,对小运动员来说更是一件彷徨的事情,常年没有学习文化课,导致很多小运动员都无法进入正常的学校学习。


很多小运动员都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保障,因为长期接受闭塞的体育训练,而与社会脱轨,如果没有得到金牌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奖励,十几年的眼泪和汗水都白费了。


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奋斗,希望获得更多的奖牌,为国家争取荣耀,国情不同,培养出了不同的奥运冠军,相对于很多澳洲的业余选手参赛,我们的运动员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从1980年到现在,我们自豪于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巨大成就。


澳大利亚政府竟然不刻意培养优秀的奥运选手,政府每年的体育资金也捉襟见肘,不能为奥运金牌预留专项资金,甚至于很多奥运选手的机票都只能自费或者通过航空公司减免。


澳洲微报前日报道了工党政府准备投资巨额资金开展泳池建造,要求澳洲小孩子必须学会游泳,而今天刚刚看到的大陆一家人到三亚度假看海,结果全部溺水死亡,深深触动了小编,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从小学习游泳呢?


面对中国残酷的体校训练,澳洲网友纷纷留言,有的表示支持,但是大多数则对小运动员们表示同情,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


@Raven: 为什么孩子们不能当孩子?我可以从这些孩子们的脸上看到真实的痛苦和眼泪,这简直就是童工!


@T_rex: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它发生在世界各地每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奥运冠军必须要流很多汗水和泪水。这篇文章发表似乎只在抨击中国,我在那里住了4年,大家应该看到孩子们的决心,因为他们在体校训练并不是强制的。


@SF:我是中国人,虽然中国人总是相信,要在付出艰辛的劳动后才能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事实上,富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历这些,而对于贫困的人来说,这是一条出路。


@chromatic:我们看着这些照片,而还是可耻地让我们的孩子吃麦当劳变得超级肥胖。


@Lesley:西方国家的小孩也有着类似的经历,那些进入芭蕾舞队的孩子,每天也必须被迫做很多训练。

推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