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内向”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尤其是在全球公认的外向型国家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则更显得“不善交际”、“不苟言笑”等等。反过来,外向和善于交际则备受推崇,因此我们追求美式教育,学习美国人的热情和自信。 官微觉得,我们对“内向”这一词语的理解,似乎是有误会,我们总是以“不善交际”、“不苟言笑”来作为“内向”的主要形容词,而忘了它的其它特征。而美式教育所主导的模式,是外向大于内向,但如果一个人很“内向”,那是不是真的就是他性格的弱点? 官微今日推荐一位内向学生的故事,他以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对“内向”存在的一些误解。
小结: 也许美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依旧是一个超级大国,它仍旧主导着世界的游戏规则---美国倡导的独立、冒险、自由等价值观将继续压倒中国的仁、义、礼、智。但是真正的智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不是看近50年,而是要放眼500年,甚至千年。美式教育对我们的最大误导是它让我们相信“外向>内向”,而中国的教育似乎也正在向美国看齐,但这是危险的。内向不是问题,也不是弱点,它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潜能被严重忽略。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该出手的时候能出手,该上台演讲就要有模有样。回到台下,还是保持真我。 如果您的孩子是内敛的,你不应该期望她成为麦当娜,但要相信她可以成为下一个JK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