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城市密度(Urban Density)的讨论,我们经常发现关于建筑太高还是不够高,对该区域有太多或过少的人居住以及街道和建筑物被是否过度拥挤或空旷,人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意见。
我们被告知,墨尔本的建筑密度是香港的4倍,这种密度是好的并会令我们高兴。而这些关于城市密度的辩论在澳大利亚始终持续着,所以当人们用“密度”这个词时,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是建筑物的体积或高度?亦或是人的数量?一个人的高密度可能是别人的低密度;同样的高层建筑可以是别人严重的低层建筑;一个相对宽敞的区域可以是另一个心中的人满为患。 当我用一个词就意味着我是在用它可表达的我想表达的意思 - 不多也不少。
密度是从物理学中取来的一个词,在这个领域意义很明确 - 体积除以数量。然而,当转移到城市没有什么是这么简单的。
人口密度不能根据在某地生活的居民来简单定义,周围的邻居以及在那里工作或正在访问的人们也应该被考虑进去。在混合使用的社区,居民可能只是人口密度的一小部分。 还有人口密度也会随着人们每天和每周在不同的地方间移动而改变。同样一个地方可以在工作日变得人口极为稠密,却在周末时十分空旷,所以人口密度绝不不仅仅是居民的数量。
当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建筑密度,我们很快就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行话。建筑密度最常见的措施是“容积率”- 基于土地面积上的建筑面积比例。
然而,它不控制建筑物的高度,由建筑物所占据的区域或土地被建筑物覆盖的比例。因此,很可能将有高层低密度或低层高密度的建筑出现。建筑高度不是衡量密度的标准,尽管有时它们意义相近。
密度的另一种常见量度是每公顷有多少住宅。这通常用作评估人口和建筑物密度的一种手段。但除非我们知道住宅和家庭的大小,否则它也是不准确的。因此,每公顷住宅密度是一个很生硬的标准。
再有就是毛密度及净密度之间的区别。城市规划都在集中控制净密度。然而,这样的措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为它没有把城市是如何运作的,及街道和公园等公共空间考虑进去。毛密度总是比净密度低,而净密度并不是衡量城市密度的有效措施。
城市密度没有单一的衡量标准。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密度多标量,包括:内部密度,净密度,适宜步行区域的密度和都市的密度。
最后,还有街道密度的问题。这个复杂得更多。虽然我们可以测量每分钟每平方米行人的数量,但是这离我们理解街道密度及当地的生活方式还很远。 这些连接依赖至少在就业机会和游客,功能组合,车相依,接入网络和适宜步行的数字。然而,这是哪里的密度在社会和经济的遭遇提供其最大的好处 - 与disbenefits如拥塞一起 - 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嗡嗡”或“强”。
在澳大利亚的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密度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更多的人经常使用其他单词和短语以代替它:“紧凑型城市”,“城市集约化”,“公交导向发展”和“30分钟城市”。 总而言之,密度绝不仅意味着一件事,它是由很多不同的东西组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