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周末》上周四(5月19日)发布的一条关于温哥华市民会议演变成“批斗中国人大会”的文章引发本地及国际民众、媒体的广泛讨论。
连换3个会场挤入700西人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BC省议会新民主党议员David Eby为了听取民众对温哥华价格飞涨的房地产市场的意见在今年3月份组织了一次市民会议,原来预订了一个能容纳150人的会场,报名人数很快爆满;后来找了个300人的会场还是不够,又换了一个700人的会场,结果报名者还是立刻爆满。会上有太多的人抢着发言,纷纷呼吁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遏制房价,很快演变成了针对中国人的“批斗大会”。
一位年轻护士说,她开始上学时看上的一所房子价值70万加元,她当时觉得不错、但是贵了些;等她毕了业当了护士,那所房子的价格已经是160万加元、翻了一番还多;像她们这样拿护士薪水的人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在城里买到房子呢?护士们在城里买不起房、不能在城里医院上班,病人怎么办?对这样发疯的房地产市场不采取措施是在出卖加拿大!
一位上了年纪的女性说她在自己的小区居住了几十年,现在走出家门看到的是到处都在把旧房拆掉改建大房,这都是中国人买下原来的房子后干的事情;她说自己这么说会被一些人指责是种族歧视,但这是事实。看看吧,房子外面地产经纪插的牌子是中文的、监督施工的是中国面孔、房子盖好后搬进来住的也是中国人;她在这住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
一位商界男子说他10年前在温哥华买的房子已经增值四倍,但他在市中心写字楼的房租却在下跌,这说明经济在走低、只有房地产价格在疯涨,这与来自中国的洗钱活动有很大关系;他懂得这里的水很浑,因为他在中国呆过很长时间。
一位有两个学龄前儿童的年轻母亲说,不能用种族歧视大帽子压人不让人对温哥华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表意见,从她爷爷起她的家人就在温哥华市生活,她也想和自己的孩子继续住在温哥华,但高房价让她买不起房;她请求政府的决策者们给她和家人以继续在温哥华居住生活的机会。
“批斗中国人大会” 引华人热议
该微信文章在全球华人社区引起热烈讨论,截至发稿日期点击量已过2万。中国媒体如观察者网、腾讯新闻、东方头条,甚至欧洲时报、西班牙友行传媒,以及加国各大媒体、论坛纷纷转载。
《加西周末》的读者王天源评论说,“一夜回到文革时代”,得到最多人的认同。另有一部分人指出加拿大是市场经济,“不论是谁,只要买房是合法进行的,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如果要指责就应该指责各级政府反应迟钝,没有什么措施保护本地居民,澳洲及香港英国都有例可借鉴。”以Joy Mo为代表的另一类读者不觉得该市民会议在批斗中国人,不过对那些不交税、不在当地工作生活,通过买房子隐藏财产的现象表示担忧。新浪网友东东的想V评论:“自诩是自由市场,却抱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太高,这不是很滑稽的事吗?如果是涉及赃款,调查并打击就是了;如果是合法交易,凭什么说三道四?有本事你们也去把其他国家的房价炒高啊!”
曾代表进步选民联盟(COPE)竞选温哥华市长的王璐(Meena Wong)也在文章下留言,“本地房地产问题不只是外国人购买房地产,更重要的是外来资金流入加拿大地产市场。当政府和地产发展商宣扬鼓励建造更多新的住宅单位来减低价格,这纯粹是晃眼法,因为加拿大的地产市场在没有法律控制(的情况)下,是面对全世界投资市场,外来资金流入(投资者很可能是加拿大籍或永久居民),造成加拿大房产价格和供求不受本地市场经济需求来制定。所以政府除了要限制国外人购买房地产炒作外,更重要的是控制海外资金流入本地房地产市场炒作。”
黄祸论、种族歧视抬头
加拿大著名建筑设计师谭秉荣(Bing Wing Thom)给加拿大和中国的许多城市设计过不少建筑,对加拿大和中国都很熟悉。谭秉荣对媒体表示,许多中港台有钱人把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当作比瑞士银行还要稳妥的存放资金的地方,认为把钱放在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不但安全而且还会增值。
谭秉荣说大量华裔有钱人的涌入和海外中国资金的涌入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拿大社会存在的对黄种人的歧视和恐惧再度抬头、黄祸论的说法再度出现。
谭秉荣举例说,几个月前他开车在一个路口停车礼让时,另一位驾车者打开车门走出来说,“你干嘛不回你原来的国家”?
谭秉荣有些无奈的说,连他这样加拿大的第三代华裔、成功的建筑设计师、加拿大勋章的获得者也不能幸免于这样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对待。
买不起房怪中国人?
部分西人太任性
据CBC报道,自从30年前加拿大保守党政府推出了投资移民项目之后,出钱换取加拿大护照就成了许多中国大陆有钱人的选择。在过去20年中加拿大接收了30万投资移民,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
在BC省已经有70多年经营历史的地产经纪公司麦克唐纳公司的内部调查显示,购买300万加元以上豪宅的客户中有70%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
华人喜欢购买房产是不争的事实,豪宅及普通独立屋价格的上涨跟华人购房者不无关系,但豪宅本来就是小众市场,并不会对普通加拿大人的购房选择带来什么影响。一个年收入7、8万的家庭,也绝不会考虑在豪宅区购买百万以上的独立屋。根据大温地产局(The Real Estate Board of Greater Vancouver,REBGV)所给出的数据,从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本地工薪阶层最能负担得起的两种房屋类型:公寓(apartment)和联排城市屋(townhouse)的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即使有学者和政客宣称“中国买家推高大温哥华地区房价”是真实的,但从数据上来看他们并非全面“入侵”大温哥华房地产市场,而是有选择性的购买本地豪宅,只是推高了独立屋的价格,对普通加拿大人住房可负担性并无太大影响。
《加西周末》曾在285期以及322期的《加拿大人住不起房全是中国人的错?》和《中国买家是如何 “写”成的?》两篇头版文章中,深入分析了中国人对大温房产的真实影响以及舆论的走向。
在一些研究中,学者对温哥华房价不加区分的采用平均值计算,抹杀了不同房型市场的差异,计算出的数据也就不能反映中国买家对市场的具体影响。而且在很多地产商眼中,加拿大各级政府要为多伦多、温哥华等地独立屋价格过高负相当大的责任:过高的建设标准、昂贵的房屋检测费、过高的房地产税、建筑材料成本大幅上涨、有限的土地供应量、加币大幅贬值、房贷利率下降等等。
事实上,政府发言人、城市发展协会(UDI)主席Anne McMullin、温哥华公寓行销天王Bob Rennie等业界人士所认可的主流论调是:“房价升高主要是因为温哥华房屋供应不足。”
Anne McMullin在接受《加拿大地产周刊》的采访时表示,“我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来自独立屋社区的反抗。总是有人问为什么买不起大房子?在50、60年代,一个家庭平均会有3到4个孩子,但现在每家基本只有1到2个孩子,当时房子平均只有1512平方英尺,为什么现在你需要3000平方英尺的房子?”
西温哥华拥有80多年历史的著名开发商British Pacific Properties总裁Geoffrey Croll先生在接受《加拿大地产周刊》采访时表示,即使如今房地产市场处于上升期,政府和开发商都有责任保证当地居民的住房可负担性。将责任全部推给中国购房者,恐怕有失偏颇。
↓↓↓
我们是大温地区知名周报《加西周末》出品的地产刊物。
我们立足温哥华,放眼加拿大,致力于做大温地区最认真、最专业的地产杂志!
热线电话:604-270-6606
我们欢迎地产界人士为我们供稿或开设专栏。*
电话:604-270-6606
*来稿请在标题中注明《加拿大地产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