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oklyn》| 唯有远离故乡,才能到达故乡

2016年05月27日 加拿大朱凡


中国学生来加拿大读中学,与电影中的女主角相似,离乡背井,追求理想。我欣赏并相识的温哥华一班热爱文学的中学留学生,把这两者之间的情感细腻地描述出来。本文征得《温度》杂志同意授权刋登。

 



当我在飞机上点开《Brooklyn》时,这部刚刚才在201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斩获观众选择奖的片子并未如我所料出现在“剧情”一栏,而是被划分到“爱情”的种类当中去。初时顿觉诧异,何以一部讲述异乡人在美国讨生活的电影,会以爱情一言蔽之?细细看下来,才知所言非虚。

《Brooklyn》(布鲁克林)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的美国,这个刚刚因世界大战繁荣起来的超级大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女主角艾丽丝为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从爱尔兰漂洋过海来到纽约布鲁克林。


《布鲁克林》官方宣传海报

在房东太太及神父的帮助下,她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并遇到了一个让她安定下来的理由:意大利小伙Tony。正当生活渐渐走入正轨时,一封讣告又将一切打回原点。她不得不赶回爱尔兰,眼前的故乡似乎终于看清了她的价值:她得到了新的工作、梦寐以求的自我认同、连镇上的黄金单身汉也对她青眼有加……是留在故乡,还是回到美国?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艾丽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同样来自爱尔兰的导演约翰·克劳利为这部电影奠定了平实而朴素的叙事基调。相较于《为奴十二载》、《米其林情缘》等同类移民题材作品,《Brooklyn》的情节较为平淡。没有过多叙述女主人公作为少数群体的不适与艰辛,相反,在她生活在美国的这段时间,上到爱尔兰教会神父,下到叽叽喳喳的室友,无不对她充满善意的体谅——这样避重就轻的处理手法,使得影片氛围轻松愉快,同时将观众的关注点转移到艾丽丝的感情转变上。


艾丽丝

凡是有过留学或移民经历的人,大概都经历过从“月是故乡明”到“却把他乡作故乡”的心路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感情的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事实上,我更愿意把这部影片当成一部借爱情隐喻命运的寓言片,女主角对于爱情的态度,刚好就是她对于两种不同生活的态度。

纽约的爱情来得热烈而淳朴。意大利青年在爱尔兰舞会上适时出现,将女主角从极品室友身边带走,也将她拯救出孤独泛滥的边缘。这个青年也许有些木讷,但他的诚实刚好足够弥补艾丽丝的感情缺口。在这段感情中,他同时扮演着朋友、保护人和爱人的三重身份——人在孤独中,连一碗面条都能催人泪下,何况是一份不计回报的感情?


印象最深,是他守在艾丽丝的教室门口等她下课,“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和你吃饭、看电影,我只是想陪你回家。”(讲真,这不就是留学生恋爱的经典套路吗?)与水管工的爱情给了艾丽丝面对生活的底气,她对神父剖白:“一年前(指想家)的事,我感觉已经过去了好多好多年……”

而当她回到家乡爱尔兰,却发现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此时已经焕发新的生命光彩的艾丽丝,已经无法再用过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她获邀成为镇上百货公司的簿记员,遇到了橄榄球明星吉姆·费尔。后者是地道的爱尔兰青年,经营着一家酒吧,还拥有一座花园洋房——放在从前,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她与吉姆去海边,终于忍不住感叹:

“如果这一切都发生在从前该有多好”


如果一切都发生在从前,她不用背井离乡远赴美国,不用饱受种种磨难,不用让自己以异乡人的身份从底层做起……更重要的是,她不会吸收美国自由开放的风气,以至于当她审视故乡生活时,发现曾经梦寐以求的,已不是她如今的向往。


她不是不犹豫,丈夫从纽约寄来件件家书,都被她锁进抽屉——这无关乎爱情,而纯粹出于选择:艾丽丝究竟想要选择何种生活?是留在闭塞的家乡,成为上层人物,还是远走美国,与丈夫一同奋斗。这鸡头凤尾般的命题与今天的“逃离北上广”何其相似,而艾丽丝对于这两个青年的爱,又何尝不是对于这两个城市感情的真实写照?

选择安逸,还是选择冒险?这个问题不仅拷问着艾丽丝,更拷问着每个在故乡与他乡之间流浪的游子。讽刺的是,如果艾丽丝从来没有去过美国,她能得到在家乡的一切吗?人们只有真正离开了家乡,才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脱离了原有群体限制的独立个体来看待。爱尔兰的艾丽丝只有离开爱尔兰,才能成为真正的艾丽丝,一个只为自己而存在的艾丽丝。是布鲁克林的历练给了艾丽丝选择生活的权利,也给她一次机会,看清自己真正的归属。

最终,艾丽丝选择回到布鲁克林。


原因纷繁多样,也许是为了好友南希不入时的泳衣,也许是为了杂货店老板娘的刻意刁蛮,也许是为了吉姆·费尔那一句:“难道我就要终老于此?”总之,艾丽丝义无反顾地抛下家乡回到布鲁克林,这一次,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是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抹上口红,不要紧张,做出一副你了解所有事的样子来,假装你就是一个美国人。起初,你会被想家折磨得死去活来,但这一切都会过去。你终将会找到自己的归属,一个完全,只属于你的人。”


艾丽丝站在甲板上,对同样初来美国的少女说出这样一番话,好像是说给曾经的自己。


一切都会过去,我们终将在他乡,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

 

 
加拿大朱凡
微信:frankzhufan

专注低龄留学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