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纽网AusNz.net
微信号 ausnznet 主编微信 Edesigner
编辑精选,立足海外,全球视野
最近,歌手姚贝娜过逝,海内外的华人都纷纷表示出了最大的哀思和悼念。
于是,就有人看不过去了,最近国内朋友的微信圈中,频频有人发文,说一个歌手的死去居然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而张万年将军的离去,却没有人过问,这特别值得人们好好反思。
听上去,似乎“哀悼”这件事也应该“论功行赏”才对。同时过世的两个人,大家需要先排排队,看看谁的官更大,谁为社会国家做出的贡献更突出,然后再决定向谁抛洒出更多的泪水。
而事实上,“哀悼”其实属于感情范畴内的事情,眼泪也不是说只要挤一挤就立刻能有的。
对于网友们而言,“哀悼”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感情的深浅。既然拼得是感情,那么,姚贝娜显然就要占上风。她的歌有着众多的歌迷粉丝,仅仅是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就为她攒下了无数的人气。
毋庸置疑,就在姚贝娜离开人世的那一刻,肯定还有比她重要得多的“大人物”也同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人们却独独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33岁会唱歌的女孩子身上,而这是否就象有人所说,属于“不公平”的现象?
我却以为这是人类对于自身情感的尊重,是真情流露的表现。
姚贝娜这个女孩子,同大众有着更加“亲密”的情感纽 带。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她那婉转动人的“红颜劫”,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人们还经常能够看到她美丽的身影,一个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曾经让无数人为她揪心,看 着她一点点走过来,直到错失冠军泪洒舞台。她就好像一个你已经熟知和了解的朋友,已经是无比的亲切。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天,媒体爆出她离开了人世,死前还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听到这个噩耗的那种感觉,一定像身边突然少了某个朋友一样,无比伤心。
可这时突然就有人蹦了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歌手,大家不该哭得这样悲痛欲绝,不该搞出这样大的声响。难道不知道最近还有谁谁谁也离世了,他可比姚贝娜牛多了,怎么也不见人们哭一声,表示一下尊重?
这就给人感觉特别荒谬。
如果是发奖金,封官晋爵,当然需要论功行赏。但没听说“伤心”也必须按照“功劳”大小来进行派位。
可以肯定的是,说出此言的人,一定不了解姚贝娜,也不 怎么喜欢听她的歌,所以就不觉得难过。这很正常,这世界最最不能强迫的就是“情感”。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伤心就是伤心;高兴就是高兴。这些 情感的流露应该是无比真实和自然,方会显得美好。没人有权利将自己的情感加在别人的身上。比如你觉得一个流行歌手不值得纪念,你可以放任自己的情感,去哀 悼那些让你觉得更伤心的人或事上去。但是,却无法去强迫自己或别人在“哀悼”这件事上也理智地去进行各种“排队”。
也正因为此,才会有了这样的现象:在《水浒》中,很多 人喜欢鲁智深和武松,而对宋江卢俊义却没什么兴趣。《红楼梦》里晴雯死了大家都伤心得要命,而贾母仙去时却没什么感觉。按“论功行赏”的标准来看,鲁智深 和武松肯定排在宋江和卢俊义的后面,而晴雯也就是一个小丫鬟,同贾母根本没法比,可是,从感情上说,大多数人的情感秤砣则要明显地偏向前者,没办法,人们 同他们更“熟”,而且他们的性格就是更招人喜欢。
因此,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人们也就更加不舍,更加伤感,这是天性使然,真情流露。
无论是“喜欢”还是“伤心”,都属于“感情”。而套用一句大家所熟知的话:感情上的事是不能勉强的。
当然了,必须承认,除了姚贝娜,还有很多很多默默为人类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们的离去,一定需要深切地哀悼。无论是葬礼的级别,还是家属的安抚,或者是宣传的力度,这些都完全可以“论功行赏”。
但人类的情感,却依然不容亵渎,被任何人进行人为“理性”的控制。比如当你正伤心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哇啦哇啦地说:“这个人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不如那个人大,你应该先去哭那一位。”
这真的给人感觉特别讨厌。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