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供给侧改革放到制度和理念市场的框架下,让制度和理念进行竞争,才能与市场先生共舞。权威人士要成为制度市场的参与者,在制度供给侧上大做文章,做到主体归位,剩下的让市场先生安排。
5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文章,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惊起一滩鸥鹭。这篇访谈中,一反以往执意暖场和乐观姿态,直言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权威人士表示,过剩产能依靠的短期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要把重点放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对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经济领域都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细心观察后会发现,从去年开始,“权威人士”每次发声后,股市都会大跌。第一次专访是2015年5月25日刊登的《五问中国经济》,中国股市6月12日开始见顶回落;第二次是2016年1月4日刊登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天上海综合指数暴跌6.86%,深圳成分指数跌8.20%。这一次“权威人士”重出江湖,再次震撼中国股市,上海综合指数下跌2.8%。
当然 ,这么分析不排除统计学上的伪相关性错误,但做市场的人,思考习惯就是要联系一切,所以相关性和因果性区分并不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市场的三次下跌与权威人士的言论有关。
做市场的人都非常喜欢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Mr Market)”逻辑,在这里就想用他的市场先生逻辑来观照一下权威人士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
▌一、市场先生的逻辑
格雷厄姆在“市场先生”寓言故事里说了一段精深的话:“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你的股票或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因此,在有些日子市场先生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这时市场先生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其他日子,市场先生却相当懊丧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另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段话对于投资来说,其精深之处在于其既有积极进取、责无旁贷的介入感,又有客观对待、超乎其外的冷静而洒脱的风范,是一种不可名状、难以达到的上乘投资和交易境界。巴菲特即把“市场先生”逻辑奉为圭臬而推崇。从操作的角度,相信市场参与者会愿意把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样的人作为“权威人士”,这不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而是他们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可以把这种人叫做市场内生的“权威人士”。
这种权威人士也是在与市场先生交易,有成有败,自负而又谦卑,因为他们为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思路负责,对市场先生尊重而且敬畏,随时向市场先生学习,成功者就是那些既交了学费,又学有所得的人。
▌二、权威人士的逻辑
按照二分法,有内生性的权威人士,就应该有“外生性的权威人士”,这种权威人士不是市场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
旁观式的权威人士基本分三个类别。
第一类就是分析师。他们按规定不允许在市场中交易,但是他们愿意推动交易,并且不惜把自己搞成网红,他们对专业分析似乎并不在意,更多地诉诸于感性的、煽动性的表达,形成了市场中独有的风景。
第二类是专家学者。他们更为独立一些,只服从于学理,非常希望市场的运动符合他们的模型判断,被马云批评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兴趣”。
第三类就是市场的监管和调控者,应该就是人民日报意义上的权威人士。他们比网红分析师和专家学者会掌握更多的资源。
这些外生性的权威人士尤其是第三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先生行为的干预者。这种干预来自于其对市场的判断,这里面就有了一个权威人士与市场先生之间关系的问题。
市场先生并不是一个真体存在,他只是在观测者的意象中存在,不仅对于交易者来如此,对于监管调控者也如此。他的复杂性在于,如果你想观测并与其交易或者干预他,就如同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一样,他与你的预想并不一样,几乎就是“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因为你就是他的一部分,你对他一旦判断,他就改变了。这是市场先生值得敬畏的地方。
正因如此,很少有人敢说自己战胜市场,当然也很少有人敢于断言经济走势如何如何。有人说,宏观经济预测与占卜差不多,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U型、V型、L型,谁也不应该、也不能够断言。
权威人士应该像格雷厄姆那样,让自己成为市场参与者,才会有说服力。比如供给侧,如果仅仅盯到企业层面,很难推动。当下于供给侧来说,最要紧的是制度和理念供给,而制度和理念的变革需要有胆识、远见和魄力的“政治企业家”来推动,这个应该是当下最大的问题,也是各种问题破局最大的可能性和机会所在。只有将供给侧改革放到制度和理念市场的框架下,让制度和理念进行竞争,才会诞生格雷厄姆意义上的权威人士,内生于市场,而不是把自己放在高于市场先生的位置上,才能与市场先生共舞。
▌三、主体归位、致命的自负与市场敬畏
市场参与者总会敬畏市场先生。这种敬畏来自于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因而真诚而客观。当下的时代,在兰格“可计算的社会主义”与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之间,相信更多的人会同意哈耶克。
市场是合意的结果,不是所谓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意见的结果。这就需要对市场先生要有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来自于对于人性和社会趋势的理性认识,也是对个体能力有限的客观判断。
权威人士要成为制度市场的参与者,在制度供给侧上大做文章,做到主体归位,剩下的让市场先生安排。因为,不管愿意与否,市场先生都会如影随形,你的交易对了,他给奖赏;你的交易错了,他给惩罚。
版权说明:本文转自(凤凰财经)。感谢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