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为“吃货”辩白:哈佛学习意志力消耗太大,食物是我的心灵抚慰!“吃”在哈佛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2016年10月14日 美国高中生


在中国,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的妈妈总是会禁止我吃糖果,喝甜饮料。我从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所以也没有多么喜欢甜食。那段时光里,我吃饭只是因为我饿了。在吃饱前我会一直吃,直到吃不下了,把余下的食物剩在盘子里。



三年前,我来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我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里,食物对于我来说是生活中绝对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我的生活里都是美食!白天在课堂上做白日梦的时候,或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都会计划一下时间,安排下日程,腾出时间去吃美食,想起来美食,就会流口水。就美食来说,我知识渊博,我也经常会跟同学一起出去吃美食。我还是学校里葡萄酒社团的成员。我在Yelp上瞎逛的时候要远远多于在Snapchat上花的时间。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变成了传说中的吃货!食物之前于我来说是生理所需,而现在已经成了我的个人爱好,我对于食物的研究之专业甚至可以写在我的个人简历里了。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胃口渐长对于身体来说是不健康的,那么我一定就属于暴饮暴食的那一行列里的人了。但是,我在哈佛的许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也跟我有一样的经历。这不得不让我有这种想法:人的胃口的变化确实跟人生活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吃在哈佛,更关乎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体验。我吃东西,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吃。这是我应得的。完成了一份Paper或是考完了一场考试,我就会觉得我耗尽了许多的心理能量,我急需来一份巧克力蛋糕来获得补充。显然,并不是只有我会这么想。在哈佛,吸引人们前来参加派对的唯一办法就是提供一大堆垃圾食物。要知道,在写通知邮件的时候都要在标题栏写上“食物免费”的。



努力工作之后要犒劳自己,这种想法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对哈佛学生来说,我们对于食物的抵抗力是很低的。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写Paper,做项目,成晚的熬夜。哈佛大学的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Lamont里的咖啡馆每晚可是赚足了钱。享受美食,在哈佛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想要抚慰自己的压力和漫长一天的煎熬。

我在大学里的时候曾经学了一个心理学上的理论叫做“willpower depletion”(意志力消耗)。我第一次接触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忽然间就顿悟了,也许,生活在哈佛里的我们只是压力太大了,食物只是我们释放压力的方式而已。总之,生活在哈佛的学生都面对着太多的未知(我能在考试中得A么?我怎样才能获得一份较好的实习机会呢?周六晚上我完成自己的历史Paper不去社交这样真的好么?),而食物是唯一能让你获得满足感的东西。

中国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的饮食消费也日益奢侈,但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消费得起。在中国酒店餐馆里点贵的食物,点多余的食物已经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中国餐馆的环境却真的比不过美国。人们如何饮食这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道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了解了。

就我来说,我觉得吃可以发展成一种爱好,享受美食可以让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在美国,食物带给我的幸福远比我在中国和新加坡的时候从美食上得到的多。虽然,在我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跑去附近的餐馆大快朵颐之后,我的内心也会惴惴不安,之后还要去健身房将身上的能量消耗掉才放心,但是,美食确实充实了我的生活!


Zara Zhang,哈佛女孩,来自于中国辽宁省,高中在新加坡素有“小哈佛”的高中读书,2013年入读哈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得免费评估选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