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哈佛和麻省理工,她说文书这么写招生官才爱看

2016年10月25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美国大学申请季,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SAT和TOFEL等标准化考试,进入了最关键也最复杂的环节:文书撰写。与明明白白可量化的分数不同,文书往往更主观,再加上不透明的录取标准,我们总是感到很难掌握其中的套路。

官方数据显示,斯坦福大学连续五年的申请人中有69%都拥有SAT2400分的完美成绩,更别提全A的GPA,可最终被录取的人数还不到申请人的10%。因此,抛开学术表现,文书似乎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但实际上,招生官在每份申请材料的审阅上却花费不到10分钟的时间,即便是小型私立文理学院也最多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来浏览所有的申请文件(包括成绩单、文书和推荐信)。那么,在拥有GPA4.0和完美SAT成绩的优秀申请人中间,到底什么样的文书才能脱颖而出,在须臾之间就能赢得招生官的青睐呢?

这方面,Jessica Yeager很有心得。

Jessica自己就是名校毕业生。她当年申请大学时,就读的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中,却收获了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和西北等多所顶尖高校的录取通知。最终她选择在哈佛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又去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目前,在大公司当环境工程师的同时,她还召集了众多常春藤盟校前招生官和毕业生来为高中生提供优质的升学咨询服务,希望更多杰出的人才能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而她指导过的学生很多都升入了藤校及其它美国名校。

关于如何撰写申请文书,Jessica给出了以下六点建议。

1. 十项全能?不,深入挖掘一两项。


参加戏剧、辩论、围棋、机器人、数学、摄影、科学等10个俱乐部,同时玩转橄榄球、棒球和排球,还能抽出时间去医院当志愿者,或者在流动厨房为无家可归者准备饭菜,似乎只有在文书中展现出完美无缺和十项全能才能打动招生官。

可惜,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招生官很清楚一个每天还要睡觉吃饭的正常人,根本没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把这么多件事同时做好。所以,这样的文书只能说明申请者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在每一项任务中浅尝辄止。而这样的申请者无论如何都不是名校想要录取的人选。

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并为之投入大量精力和热情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与其在文书中填满杂乱无章的活动和爱好,不如深入挖掘一两项更令人印象深刻。

2. 临时抱佛脚?不,越早准备越好。

在申请大学时,GPA成绩是高中四年认真学习的反应,SAT和TOEFL也花费了我们好多时间去准备,课外活动更是汗水和泪水的凝聚,但轮到文书我们似乎就觉得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仿佛有那么几天就能搞定。

实际上,文书撰写从角度的确定,到材料的选取,再到内容的斟酌,无一不需要我们反复思量和再三推敲。同样一个人,因为文书撰写的不同,很可能给人的印象却截然相反。就好像针对同一时事,微信上几千个公众号都在争相报道,但因为解读存在角度和深度的差异,于是,有的故事无人问津,有的故事却成了10万+的爆文。

因此,我们切不可一味只在乎SAT和TOEFL考试,却把文书留在截止日期之前匆忙赶工。Jessica本人斩获多所藤校offer的文书就是耗费了她几个月的心血才最终成稿的。

3. 长篇大道理?不,学会讲故事。

回到文章最前面提到的,招生官不会花太长时间去审阅一篇文书,只有读起来引人入胜的内容才能留住招生官的目光。

抽象的说理固然能体现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文章需要读者用更多时间去消化,而且容易让人感到乏味,招生官可没那个功夫进行深度阅读。

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如果是有整块时间来进行阅读,我们也许还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味一篇文章中的哲思;但平时在地铁上或午休的间隙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碎片化阅读时,最受欢迎的10万+爆文往往是咪蒙那样讲述“朋友A、B、C”的故事。

比如我这篇文章性质类似于说明文,以功能性为主,主要都是干货,没什么故事好讲,除了当下急需了解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学生和家长,是很难吸引到大批量的读者。这样的文章自然有它特定的目标受众和存在意义,但文书写作却不在此列。

4. 辞藻华丽?不,内容为王。


好的文章并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智识上的提升。

海明威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名作《老人与海》,里面既没有高大上的词汇句型,也没有故作玄虚的情节设计,就是一个老渔夫与大鱼的故事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比如里面最经典的那句话“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简单却隽永。

中文经典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在中学时都学过朱自清的《背影》,一篇短短的小散文写尽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文字虽朴素,但感人肺腑。

招生官不是教授,申请文书也不是学术论文,把文书写得晦涩难懂并不会让人觉得多么上档次有内涵。因此,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过度雕琢语言,绞尽脑汁地把一些GRE里才会有的大词生僻词硬塞到文书中,莫不如多思考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打动招生官。

5. 只突出自己优秀?不,还要展现对大学的热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高考之后,北大清华不择手段地抢夺省状元。在美国也是如此,那些在某一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比如奥数冠军)也是一样会让各大名校使出浑身解数来招揽。但其他正常范围内优秀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优待,除了叙述自己如何优秀,他们还需要展示出对学校的热情来吸引招生官的注意力。

这种热情在于对学校的了解。文书中不仅要写明白自己有多优秀,还要讲清楚自己为什么适合这所学校。而“适合”与否需要以了解为前提。就好像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HR提出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大学也一样,它想知道你到底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而不是别的大学。

你不能用同一份求职信来应聘所有公司,也不能在面试时对关于公司和职位的信息一无所知,那样势必会引起面试官的反感,认为你既不尊重公司,也不尊重自己来面试投入的时间。哪怕你是业界精英,恐怕很多公司也会因为这份无知的傲慢而将你拒之门外。

招生官也会有类似的感受。因此,根据不同的学校,我们要把文书定制化。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在撰写文书前我们应该对目标学校进行深入研究,有机会的情况下去校园做实地考察,试着联系这所大学的教授和校友,然后把我们对学校的理解和自己为什么适合这所学校写到文书里,让招生官实实在在地看到我们对学校的热情。

6. 只讲眼前?不,凸显未来影响力。

在挑选素材和考虑文书角度时,学术成绩也罢,课外活动也罢,我们并不是要让招生官看到自己眼下是如何优秀,而是要显示出自己未来能够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潜质。

名校之所以持续上百年依然处在名校之列,一来是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为母校填光增彩,二来是毕业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通过捐款来回馈母校。无论哪一种,名校在招生过程中一定是希望自己录取的学生将来能成为制定规则和改变规则的人,成为未来的总统、诺贝尔奖得主或者下一个扎克伯格,他们都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影响社会乃至世界的人。

作为普通高中生,我们可能很难找到高大上的例子。但其实这里面有个技巧,就好像以前老师教我们写作文一样,要从小故事中挖掘出大道理,通俗点儿说就是要懂得“拔高”。比如在学校里创办进行垃圾分类的环保小组,建立读书俱乐部,尝试着写本书,组织学生活动等,其实都可以上升到体现影响力的高度。重要的一点就是“thinkbig”,看到一些貌似平常活动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这些建议并不难理解,但能否彻底执行却不简单。无论是已经写好文书,还是正在撰写文书,我们不妨都从这6个方面来重新审视一下,看看哪里是能够加强改进的。最后,希望一篇精心准备过的文书能为大家敲开心仪学校的大门。



妈妈圈讲座预告

时间:10月28日(星期五)晚八点

主题:申请美本过程中所有标化考试的整体规划


嘉宾:Jackson,吉新程老师,斯坦福毕业,专攻SAT十年,辅导学生上千人。发现家长缺乏对于标化考试的长期和合理性规划,往往错过最佳时机。

适合人群:初三到高三的学生家庭。


参与方式:本次讲座在微信群进行,请感兴趣的家长添加微信"liuxuemamaquan"为好友,注明孩子年级,我们的客服将拉您进入讲座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