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2016年诺贝尔奖颁布已完成了,然而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历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是美国人。于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那么糟糕,为什么美国的大学那么牛?为什么美国无论是科技还是人文的创新,都远远把中国甩到后面?为什么美国基本垄断每年的诺贝尔奖?
答案其实只有一句话:中国人相信“不落后于起点”,美国人相信“不落后于终点”。
中国家长大部分认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美国小学则不然,它的课程内容不会过分重视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侧重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这一点,在美国小学的语文课上表现尤为突出。
美国小学语文课,在当地小学则称为语言艺术课(Language arts),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后,会给图书编辑写信,提出对课文的疑问;会组织“模拟总统竞选”的活动,展示演讲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校里,当发现一些问题或有自己的想法时,会找到校长给出建议……美国小学语文课认为“功夫在诗外”,课程目的是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思维范式,拥有伴随一生的思维习惯。
1、排序思维,让孩子正确认识事情发展规律
在美国小学的语文课中,有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通过学习这些故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排序思维,通过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事情的开始、经过与结局来帮助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获取信息,并在写作中得到运用。
在1年级的语文课上,孩子们学习了小主人公如何与小Ben成为好朋友的课文。老师让每个人写出谁是你最好的朋友?怎么成为好朋友的?Lucy到台前说,她最好的朋友是Lily,大家说她们长得特别像,她们发现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在阅读、整理信息的同时,通过排排队、分分类的方法高效地获取信息,学会了分析事件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条理性的思考和认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写作与表达的时候,让别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意图。
2、分类思维,让孩子学会寻找共性、辨别特征
学龄前的宝宝大多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摆弄物品,他们不会特意把西瓜、小食品一类食物放到一起,把铅笔、书本这些文具放在一起。上学后,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分类思维,分辨不同事物的特征,通过阅读学习从不同事物中找到相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事情。
在1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小朋友们已经能够从课文中分析出“他的肌肉好像是钢铁铸成的”是夸张修饰的短句,而“他很高、很强壮”是简单描述的句子。当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使用夸张生动的描述语句,当他们陈述客观事实的时候会用平实简单的方式。
3、归因思维,让孩子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在1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拿出一组图片让孩子们来分析,哪张应该是先发生的,什么导致后面事情的结果,小组长Linda说:“我们把孩子们打棒球的图片放在最前面,因为棒球飞出了栅栏,所以进到了货车里,然后被海运到遥远的日本,因为一个男孩在家里的新车发现了里面的棒球,所以通过上面的地址寄给了踢球的孩子们。”
在写作课上,老师给大家出的题目是:“因为我错过了公关汽车,所以……”“因为你的床下面有一个怪兽,所以……”“因为你的表弟很聪明,所以……”通过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问题,系统地培养孩子们的归因思维来帮助阅读理解,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4、理解表象与象征,让孩子热爱文学、热爱生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国传统教育里孩子学习诗词就是背诵记忆,在美国小学语文课中学习诗词、戏剧,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则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步骤。
语文课的诗歌学习,将诗歌与音乐、色彩、图画结合起来。首先,老师读诗,播放旋律优美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孩子们陶醉其中;随后,老师再读诗,换了把摇滚风格的Hip-hop背景音乐,让孩子选择哪种音乐适合这首诗歌,孩子通过对比找到了合适的旋律和诗歌传递出的情绪。之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诗歌,在安静的教室中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停顿,孩子们轻轻拍掌……接下来,老师朗读诗歌,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诗人想表达的色彩。最后,在舒缓的音乐中,孩子们看着一副副自己描绘的色彩图片,把诗歌默写下来。通过对诗歌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受、美的熏陶和智的启迪,增加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美国小学语文课不仅仅是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而是通过掌握阅读的能力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仅学到丰富的知识,更多的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为今后成长为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