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留学咖啡: 人称观察君,资深留学行业从业者。
事件回放:
14日路透社一篇长文,把留学圈的周末给毁掉了,观察君也彻夜无眠,憋稿,我们先回顾一下路透社记者们的“爆料”,原文可以翻墙去看: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狄邦教育8名前员工透露:上海狄邦教育管理集团向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官支付数千美元的现金或其他福利,帮助其学生进入美国学校。
前员工还透露:狄邦教育员工为学生代写申请文书;另一员工承认,她改动了老师给学生写的推荐信。一名学生能进入系统改自己的高中成绩,删除不良的成绩。
狄邦教育同一家附属慈善机构为到访中国、参加项目的招生官报销了差旅费。一些招生官还收到了现金酬劳,据路透社对电子邮件的审查,有时是100美元。
路透社表示,这些应邀前来的招生官还都是各校在职的admission officer,你们在招生官的位置上拿申请机构的钱去提前接触中国的国际生并且提前面试甚至提前录取他们,是不是有些不合规矩啊?
事实上,现有的法律中只规定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在为国内高中做升学指导及顾问时可以由学校负担旅费,但是不能接受额外的薪酬,而对如何处理国际生及国际学校的升学指导甚至面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就算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路透社表示,这无疑是通过金钱关系给非美国本土的学生创造了提前与在职招生官本人接触。
路透社提供的自2014年起接受邀请的招生官所在学校,以及每人选择的商务舱/经济舱+现金酬金
狄邦是向中国申请外国大学服务的主要提供商,它在中国高中设有一个国际课程网,每年约有2000名毕业生。它还提供SAT、大学咨询和其他“丰富”服务提供辅导。单独的学校辅导可能花费高达约32,500美元的学生。狄邦的总收入约为3000万美元。
“狄邦是一个可靠和有价值的合作伙伴,”Lucido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后来给路透社的电子邮件中,Lucido写道:“我的想法是,你有来自不构成实际证据的人的言论。
对于路透社这篇文章,观察君看到了自己之前写文章时的影子,只可惜路透社的记者之前已经预设了自己的立场,更多偏向前员工的观点,所以在国内传播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从业者、学生、家长神经立马绷紧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看狄邦的回应:
关于路透社对于狄邦教育失实报道的官方声明
2016年10月14日,路透社发表了题为“How a Chinese company bought access to admission officers at top U.S. colleges”(“一家中国企业如何贿赂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官”)的报道。整篇报道采取预设立场,无视数十位美国大学招生官和教育人士的正面回应,仅凭几名狄邦前员工的片面言论,并且对狄邦高管的采访断章取义、虚构情节,将中美教育界人士的正常互访交流歪曲为狄邦与美国大学招生官之间的不正当交易,企图将这种莫须有的“腐败”与中国公立教育系统和美国知名大学进行关联,制造美国大学已经被中国教育机构所侵蚀这样荒唐但颇具轰动效应的新闻,达到其哗众取宠、抹黑中国基础教育的目的。
狄邦在此严正声明,狄邦作为中国第一个引进美国升学指导体系的机构,一直以来都以诚信、透明作为职业操守,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升学领域的规范化。狄邦从未试图以任何不正当的方式影响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决定。
针对报道中提到的所谓事实与指控,狄邦将在稍后进行逐条驳斥,并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上海狄邦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15日
对于狄邦事件,观察君的思考
1、此前有篇热文《世间最傻逼的事,就是同行相轻》,说的是同行最善于恶意攻击同行,但好像很多人并分不清恶意攻击和批评两者之间的区别。同行相轻的文章转的起劲,“狄邦事件”的文章也是到处转发,真不知道你们会在什么事情上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培训要求学生有“批判性思维”,但一些从业者的朋友圈确实无法展示给学生,天天都是自嗨般的啪啪打脸。
2、前员工是一个可怕的物种,爱你的时候爱到骨子里,恨你的时候也是恨到骨子里,如何让离开的员工心平气和的离开,是老板们和人力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3、路透社长文点名的是狄邦教育,但躺枪的是整个中国国际教育机构,不要觉得倒下一个狄邦,你就有机会出头了。路透的文章,会让大多数美国大学招生官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学生。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students are enrolled in U.S. institutions. And hundreds of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sprung up to cater to these students, charging large sums for services that sometimes include help in cheating on standardized tests and falsifying applications.”能读懂这句话吗?还能幸灾乐祸起来吗?
4、此次事件直接受害者是狄邦教育,不管文章中的贿赂招生官是否属实,狄邦教育的学生无疑会被重点“考虑”,相关学校的学生也会提心吊胆,还可能导致大量退费,对一个机构而言,是致命伤害。所以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家长都应理智看待这件事情,静待事件澄清。尤其是正值申请季,EA/ED关键时刻,狄邦需要尽快给现有的客户和合作者一个真相。
5、前员工爆料代写文书一事,狄邦回应是个别案例。抛开路透这篇文章,代写文书在中介机构应该是普遍现象,你们把大量的申请文书都放到申请季,势必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操作,能代写还算好的了,更严重的是套用模版,所以行业别五十步笑百步。
6、关于代写文书,其实很多时候顾问也是被“家长逼的”。家长付费就认为中介应该把所有申请工作包办,很多咨询机构在推进“指导学生写文书”时,说服工作非常难,“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申请什么都不用操心,我们孩子还要自己写文书?”“我交了这么多钱,为什么还要什么都自己做?”
7、前员工爆料:学生高中成绩造假。这种现象在国内有没有,答案是有的,但路透文章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学生可以随意修改,就有点误导舆论了。就拿大家疯传的狄邦课程合作的中学名单而言,人大附的成绩你修改一个我看看!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成绩都可以修改,并且修改成绩的事情未必就跟狄邦及同类机构有关啊,也可能是学生或者家长自己的行为。并且狄邦和合作中学提供的是AP、A-level、IB,这些成绩有哪些有造假空间?如果是平时成绩造假,是不是名单上的学校都有可能出现,所以这些学校真正的躺枪啊。
8、对于疯传的狄邦课程合作的中学名单大家就不要疯转了,路透社原文并没有体现,国内一些机构传播中加上的。其实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个伤害太无辜了,这些学校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加辛苦,无缘无故的可能被这件事情断送了未来。学校应想办法安抚学生,并采取对应的措施;留学从业者应给予学生更多有价值的建议,而不是落井下石,让学生徒增很多担心。
9、关于“贿赂”现任招生官。狄邦邀请美国现任招生官“走穴”,在美帝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禁止,所以并不存在违法一说,在美国国内也是允许的,这无可厚非。花钱请招生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有点被借题发挥了。因为这个里面很难界定是否是真的存在腐败问题。“招生官”(admission officer)真正在录取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本身就不大。用“贿赂”一词,除非路透社获取了确凿的证据,能证明这些招生官对于狄邦的学生“优先录取”了,否则狄邦完全可以将此事诉诸法律。
10、“招生官”在国内留学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噱头,但招生官又分现任招生官和前任招生官,真前、现任招生官和假前、现任招生官,兼职和全职招生官之分。招生官的市场也是鱼龙混杂,家长很难分辨的清楚。建议美国大学对历任招生官进行公示,在职时间,离职时间等个人信息,以便国内家长查询。另外还有一些机构真的就找个老外面孔冒充招生官,家长也是没有这个分辨能力的。
11、对于路透社公开的这些招生官而言,可能招生官生涯就会结束了,那么被辞退后,最可以选择的一条职业路径是,来中国,来到留学机构中来,待遇可能比你做招生官好很多。
12、美国大学对此次事件应该都会密切关注,最好的结果是每个学校都对自己的招生官们做出一些行为规范,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样可能会降低国内“招生官乱象”。
13、对于在职招生官参加营地指导活动,这个在美高中也是很普遍的,单独拿出来说中国这个市场,言外之意,通过金钱关系给非美国本土的学生创造了提前与在职招生官本人接触,搞不好美帝的学生可能都不平衡了,有点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感觉。
14、“招生官”会成为继“经纪人”之后,又要火的一个词,对于一些依赖“招生官”的新创业机构或者平台,也是10000点伤害。
15、关于捐款入学。在美国申请大学的时候,有专门的部门可以走捐款入学,之前有潘石屹向哈佛捐款,就被舆论质疑是否为其儿子入学铺路,虽然后来他们做的不是捐款入学的道路,但说明是有这个渠道的。捐款入学和正常录取招生是不同部门操作,就算再多的钱也进不了招生官的口袋。如果真的是招生官收钱,然后录取学生,那是美国大学录取最大的腐败了,这些涉事的大学也应该找路透社索取相关证据了。
16、对于招生官是否能参加到指导环节,观察君的观点是可以的。总比之前一些二代、三代的土鳖校代来指导更专业到位一些,并且美国名校大多数也是不设置校代的。如果对外明确招生需求,也会减少不少录取环节的工作量,甚至付费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个因素不能跟录取挂钩,否则招生官就成了教练和裁判的双重角色,有条件的能接触到招生官,录取就有保障;没条件的接触不到录取就没保障,对大多数学生更加不公平了。鱼和熊掌能否兼得,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确实需要思考一下了。
17、关于基金会的运作和所属,狄邦是需要解释清楚的,否则美国的相关机构也会调查的。在此之前,路透社还有一篇文章,说中国慈善事业可能违反了美国法律,说的就是这个基金会。
18、狄邦教育目前是To B和To C模式并存,即做国际学校课程,又做付费的留学考试培训,以及升学申请服务,每个环节都有一定利益冲突的,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也很关键。很多机构都想做自己的国际学校,打造所谓的产业链闭环,但真正遇到利益冲突如何解决,也是从业者要思考的问题。
19、关于诚信,是从业者普遍应该反思的问题,面对考试作弊,材料造假、修改成绩,顾问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如何对学生和家长正确引导才是正道。否则的话,中国学生的诚信问题,随时都可能被媒体推上媒体的风口浪尖。
20、总的来说,“狄邦事件”对狄邦伤害很大,对狄邦的学生也有伤害,对国内留学机构同样也有伤害,学生恐慌,家长恐慌,对今年申请的学生都可能产生一些影响,所以事态怎么发展,我们还是冷静观察的好,认真做好每一项申请前的准备才是大事。
截止到观察君完稿,弗吉尼亚大学已经回复:否认和狄邦教育有特殊关系。弗吉尼亚大学发言人承认曾接受过狄邦教育的飞机票和旅行补助,而且表示他们向来关心中国学生的申请资料正确性,且并不会对使用留学中介的学生有任何偏爱。
如果狄邦能度过此次危机,此次事件未必是一个坏事,低调行事多年,终于成为一个路人皆知的品牌了。
吃瓜群众有何感想?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