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是场马拉松,起跑的优劣无关紧要,笑到最后的都是一直在跑的人。但我想说,人生这场马拉松,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跑得快,但一定跑的好。
但在目前中国『妖魔化』的房价下,孩子怕是跑不好了。
房价上涨愈演愈烈,中央三令五申下发的各种限购令也没能阻止深圳的房价从每平米均价2万涨到7万的趋势。令人瞠目结舌的15平方米售价超过300万的“过道房”和15万每平米的地下室依旧存在。
要上好大学就必须上好高中,要上好高中就必须上好初中和小学,要上好的小学跟初中周边的房子一般都贵。你要不买学区房,基本上你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会无限趋于零,而且很有可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未来只能拥有一个惨淡的人生。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事实,学区房被地产商绑架也是事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
就拿北京来说,学区房的价格都会比相邻的一般学区房高出20%的溢价。也就是说,为了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家长必须被动接受被房价『绑架』的中国教育,在买房上多支付这20%的价格,甚至举家借债也在所不惜。在中国,好教育就等于好的学区房,我们可以委屈自己,却不能委屈孩子。这是所有挤破头也买学区房的家长的心理。
不需要学区房的好教育有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很遗憾,不在中国。
在美国,好的教育不止存在学区房里:一家名叫 Star Kids Afterschool 机构的课外班里,1-8 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学习组装竞速机器人和相扑机器人参加比赛:
在这里小朋友们会在技术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设计机械臂,打造属于自己的自动水培种植机。
这家机构把课程的难度分得很仔细,以便更好地针对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编程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也会被分组,虽然课程名称一样,但在级别、所用的素材、教学工具/玩具上却完全不相同。
这绝不仅是单纯的把课本知识换成了机器人,因为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关于现在"的知识以外还包括了"面向未来"的延伸。
Star Kids 专门设置了一堂关于自动驾驶的课。目的是教小朋友提前适应自动驾驶的未来:这个为期一周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课,从电池、电路、总成,到传感器和避障入门、自动驾驶和导航算法编写,全都涉猎。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怎么会比人落后?
这要放在中国,绝对是身家千万以上的家长才能给孩子提供的,这比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学书法要贵多了,普通人根本玩不起。但在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帝的好教育绝不只存在于好学区。
这家Star Kids 是一家注册在加州圣何塞的非盈利机构,它的使命是提供具有极强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帮助当地的 5-11 岁少年儿童达到未来美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的要求指标,让他们提前熟悉并爱上机器人和编程。说实话这种机构,我在中国压根没听过~ ,在中国培养孩子这件事只跟父母有关。不信你随便去中国的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上听听,要是没有老师强调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负责我把这篇稿给吃了。
老美重视教育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早在2010年,美国教育经费就已经超越全球。美国政府每年在每个小学生身上的花费不少于11000美元(约7万人民币),在每个中学生身上则一年花费超过12000美元(约8.5万人民币),至于高中以后,每人每年超15000美元(超10万人民币)。
在美国像 Star Kids 这样的夏令营活动数量太多,加上脚都数不完。其中有一些比较知名的机构,比如 Reshma Saujani 创立的非盈利机构 Girls Who Code(编程女孩),每个学年都有超过 40 小时的编程教学以及长达 7 周的夏令营计划。
眼看阿尔法狗二战完胜柯洁,机器人的时代终将来临,有的人已经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学习编程和算法,有的人却还在培着孩子玩泥巴,用是金子总会发光来进行自我安慰.....
拜托,就算他是颗金子,你也得给他光源呐....
“学区房”这件事,全世界都存在。但在美国,为孩子创造优秀教育环境这件事上,学区房并不是必需品。
在美国,父母想要让孩子成才,渠道有很多。
1.比如五花八门的教育机器人公司。
一家名叫 Wonder Workshop的公司推出的Dash & Dot 机器人,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指导5-12岁的小朋友学习逻辑和编程知识的玩具,还与时俱进的加入了苹果新推出的 Swift 编程语言;
2.再比如一家叫做叫萝卜太辣(Roboterra)的机器人教育公司。
这家公司推出了针对孩子的机器人套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可视化编程自由开发出一个能动会跑的机器人玩具。
嗯,你没看错,美国的孩子的娱乐是做机器人,这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在中国还存在着大批山区儿童教育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好教育早就已经跳出了"学区房绑架教育"的怪圈;在中国孩子还在纠结学区房的时候,美国孩子已经在普及科技互联网。再这样下去,在未来的博弈中中国孩子要拿什么跟美国孩子竞争?
当然,美国也有穷孩子和“有问题”的孩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接受教育。
美国对那一部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办法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也有非常多学习的机会,社会各界名人都在为推动教育做出贡献。
比如Facebook 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支持教育普及。在这个机构里,即使你是未被移民局登记在册的小朋友也可以上学,而且学到的东西不比公立学校差。为了支持这家慈善机构的运营经费,小札贡献了脸书99%的股份。
另一家名叫“全美男生女生俱乐部”(Boys and Girls Club of America),专门为一些状况特殊的青少年提供庇护、教育和各项帮助。希拉里·克林顿和比尔·盖茨都为这家机构站过台。
除扎克伯格以外,美国科技圈大大小小知名人物里,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著名科学家,在线教育公司 Coursera 的创始人吴恩达,以及Google X 实验室创始人、后来创办了优达学城的塞巴斯蒂安·特朗 (Sebastian Thrun),都和扎克伯格一样,他们都在竭尽所能的为美国孩子的未来跟成长做出努力。
这些科技领袖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科技不仅对成年人用户,更要对每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儿童触手可及,他们的存在让美国的文化更加可爱。
他们努力让每一个美国人——不论家里有钱没钱,无论是来自本土还是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家,都能沉浸在最能激发他们创造力的先进教育方式中,成为下一次世界技术革命中的人才,反观中国孩子,只能在被学区房"绑架"的教育中窒息而死....
来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请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及时更正,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