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前有位广州的朋友问我,你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曾经出了一本书《爸爸,你可以不一样》,创建微信公众号“爸爸帮”。今天是父亲节,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与80后的父亲分享的?
我心急口快地回答:“我的体会就是两点:做好“揾食”与“湊仔”。
“揾食”是广州话,意思就是,挣钱养家;“湊仔”就是教养孩子。这是每个爸爸的肩膀上那付“父担”:事业和孩子。
第一个女儿在加拿大出生不久,我做了大半年的太空人,全家移民回到中国。
回到广州,我忙于创业,每天像只勤劳的蜜蜂,早出晚归,但在育儿方面我抓住重点,做太太的好助手,很快学会喂奶、換尿片、哄孩子的“三板斧”,爸爸做好帮手,妈妈孩子也开心。
三年后,第二个女儿出生了,我卖掉了生意,帮一个国际跨国公司打工,做高级管理人员,四处出差,我仍然学到6个育儿锦囊:和BB做操、按摩、学讲儿语、先学爬后学行、带孩子看病。
又过了三年,第三个孩子在中国出生,我在中港两地跑,对于自己企业充满激情的投入;同时也不忘陪伴孩子,而且发现“育儿原来如此好玩”。并将自己经验写成书《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同大家分享。
现在我三个孩子,老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二女儿在大学读建筑专业,只有小儿子仍在读11年级。
我最大的收获,三个孩子都热爱中文。因为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才回到加拿大的。我回流加拿大,在多伦多从事照顾中学留学生服务工作,做自己的团队。
大家看我这付“父担”:事业和孩子,似乎担得很轻松,其实你也可以这样的啊!
“揾食”与“凑仔”是一对矛盾
一天24个小时,除去8小时的工作,剩余时间我们都想干些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有了小孩,一切都改变。我十分怀念没有孩子之前的两人世界。但如果再往前追溯,我更怀念在大学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不过,工作与孩子最大矛盾反而是一个有备而战,另一个却是临阵磨枪。我们出来工作,无论是帮人打工还是自己做企业,都会有个准备阶段。想一下,起码我们经过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了4年的专业教育,然后投入职场,经过试用期,才学会职场游戏规则,经过经验积累才会自己创业。但“爸爸”这个“非职业”的工作,我们似乎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匆促上阵。
多年前,我在国内金宝贝早教做分享。互动环节我问爸爸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学
做爸爸的?答案是:大多数“无师自通”,“摸着石头过河”。
让我们陷入两难之中,不仅是缺乏教子良方,而且令我们分心的是我们天天面对的工作。你
的孩子正需要你陪伴之时,也正是你的事业正需要你大展拳脚的黄金时代。
大都数人都会觉得分身无术,压力沉重。所以,不少父亲选择逃避,以 “揾食”为理由,推卸“凑仔”责任。
事业和孩子,二选一,还是二合一
挣钱重要也很实际。
不过我们通常不会两手空空,没有一定经济基础就要孩子,所以先有事业才有孩子。有了孩子,事业就要做出调整。我回中国多年一直是租房住的,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确定我们会稳定在广州一段时间才去买房子。少做了几年房奴,可能会买贵了房子,但我却挣钱压力减少,陪孩子时间多了。因为我知道“三陪”(陪玩、陪读、陪聊),对孩子成长最重要。
房子是租来还是买来的,孩子不会太介意,如果你常常在家陪伴他们一起。有一段时间我们租住在立交桥上,向垃圾回收站旁。老二对同学讲我家住在垃圾岗上面,一家几口加上保姆挤住一起,但我和太太却花尽心思,让三个孩子有一个开心难忘的童年。
孩子曾经自嘲我的第一辆小车象荷兰豆那么细小,但在小车里我们十分开心,四处郊游,孩子一上车就在车内玩成语接龙、猜地名、唱歌等,开心载满小车。
什么对孩子成长最重要:
不一样的爸爸=有信仰、有爱心,懂规划,舍得掏时间。
我曾经在中山大学MBA对一帮CEO总裁爸爸讲课:
创业难不难?难,你们仍选择了创业,为什么?因为你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梦想生孩子难不难?难,优生优育十月怀胎,虽然是妈妈的事,但也有风险。不要以为生孩子只是妈妈的事,不一样的爸爸陪伴太太怀孕的,但生孩子咋没份,养孩子就一定参与,“子不教,父之过”。
创业难,守业更难,守,需要时间。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因为养需要时间。
我应邀在不少企业,同双职工父母交流。我说,花时间陪伴孩子的事,懂得规划。
1、 心态很重要,我是用“倒计时”激励自己
2、 抓关键时段很重要,我是做“三陪爸爸”,三岁前“陪玩”,三年级之前“陪读”,初三之前“陪聊天”
3、 每天亲子十五分钟。
4、 一至五勤力工作,周末不接工作电话。
我们为何生孩子?
我们如何教养孩子?
这也是我在不少场合上问年轻父母的问题,妈妈会认为“传宗接代”“孩子好可爱”,爸爸会觉得“成为孩子心目中英雄”这些浪漫又感性的想法,很快被尿片、哭闹、24小时照顾打散。
我和太太有个共识,生孩子是为了同孩子交朋友,所以有大朋友,小朋友之分,但同时我们很明白,同人沟通最难。许多父亲为什么不乐意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留在家里陪孩子,找借口回避,就是因为不明白孩子需要沟通。
小时候我们明白婴孩需要母乳、母语,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父爱、父教。
工作影响生计,父母影响孩子生命。
其实在我近二十年同孩子一起成长中,我觉得,不仅我在影响孩子,孩子也在影响我及我的
事业。
诸位,如果你一直平衡双肩挑起“父担”的,继续努力;如果你偏重一方的,要作出及时调整,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那是容不得平点闪失,不可重来的事情。
虽然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我们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对打工之初,试用期口号“一天才犯一个错误”;正式开始工作口号“一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接着下来,三年计划、五年规划。每一个人心里有一个梦想。
同样,我们帮孩子规划,亲子关系需要“保鲜”:一对一,“子唱父和” 孩子从小到大,十多岁一直都是“父唱子随”,大人讲什么他接收什么。待孩子长大,我们不妨同他交换一下位置,让他成为主角,我们大人成为听众,不妨来一段“子唱父和”。
诸位从工作与孩子这组关系中给我很多启发!
为什么现在父母凑仔特别累?
1、过分紧张过于关注孩子,我在小学讲亲子关系,发现一大批“直升飞机父母”;
2、过分“溺爱”过多呵护;
3、不是陪伴孩子一齐成长而是代替孩子;
4、没有主见跟风,心浮急躁。
成长不是食快餐。我在许多咨询中强调每个人故事不同。尽快做好自己本份。
我回国创业二十多年,追逐好多事已经忽略忘记,但十多年和孩子一起快乐时光,常常在我脑海中重复!
揾食只是这一生的事,湊仔却是未来的大业。
节录一段5年前我在《南方日报》开设了一年“子唱父和”专栏的一段文字:
子唱:分数,我知足。
今天放学回来,向爸爸递上数学考试卷。“怎么回事,才90分,为什么不是100分!”爸爸有些不满。“我已经尽力了,好多同学都在90分以下。”我争辩回答。“你平常不是说,如果我尽力就可以的吗,这个分数我好知足啦!”
六年级小学最后一年,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放学都去补习班。我爸爸妈妈对我绝对信任,我没有去补习班。即使在家我完成作业就OK,不会做额外辅导材料。做多练习当然可以考高分,但我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我宁愿看多些其他课外书,周末同小区朋友玩三角杀。
父和: 对孩子学习我要“知足”。
儿子批评我,爸爸你“不知足”,对我的学习期待很高,如果我靠90分你要求再高些,我考班第一名,你就期望提高一点,要我去考全年级第一名,儿子指出我的贪心,拒绝合作,不争第一但会保持在班的前列。
我开始听了很不舒服,但细想一下,当有人劝我将公司做大做强时,我不振振有词,讲我不会这样无止境扩张生意,反而告诫自己,公司做大做强,不如做健康。
但讲到对孩子学习我就这样贪婪不知足,要知道过分的竞争是有代价的,看着不争第一但会明亮的眼睛要戴上眼镜,我觉得自己真的不应该那样逼他们。
爸爸对自己的工作都也知道有个“度”,过分竞争会赔上健康,使你赢得全世界,却赔上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
加拿大朱凡·Frankzhu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