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琉璃制品在我国的最早发现,可追溯到西周。二千多年前西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技术未能得以承传。琉璃在唐代尤其发达,宋代称“药玉”,明代称“硝子玉”,清代称“料器”,至今民间犹称“料器”。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有人说:“琉璃之于博山,正如瓷器之于中国。”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这里产生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琉璃专著;这里有中国第一家琉璃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第一家平板玻璃厂……世界平板玻璃最大的生产商美国康宁公司博物馆在收藏的古代玻璃藏品中,有十六件来自博山,其中一件被摆放在大厅的中央位置。最近,又有学者提出,中国琉璃起源于博山。
昔日,博山因琉璃而兴盛,今天,博山以琉璃而闻名。1982年11月,在博山大街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一处古代琉璃炉的遗址,经过国内著名的考古专家鉴定,该遗址的年代应属元末明初时期,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
明洪武年间,内宫监在博山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景泰年间,博山民间琉璃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到万历年间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娲为炉神,世代供奉,至今香火不断。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孙延寿等人发起结成博山琉璃业第一个行业组织炉行醮会。
《颜山杂记》里记载:明末清初博山琉璃产品已发展到数十种,销路北至北京,南至两广,东至朝鲜,西至河套地区,至此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品的中心。清朝咸丰年间,博山琉璃业进入兴盛时期,开始出现专门销售琉璃的料货庄,使博山琉璃的销售从集市贸易、长途贩运,逐渐转变为以博山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定点销售。清朝同治年间,博山形成以西冶街为主的琉璃业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光绪年间博山出现内画工艺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鲁派内画的代表。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