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留美就读的小伙伴们,在选校时,除了排名,我们还应考虑哪些重点要素?对于美国就业竞争压力是否有提前的预估考量?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是否有相对成熟的预案规划?在美国读书和工作的前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在美读研和找工作的心路历程。
学生背景:国内TOP10院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Robocup比赛将近两年,除此之外无任何实习经验。主申产业工程硕士,最后选择就读工业与运营工程硕士。暑期进行过NGO实习,曾获得BlackRock全职Offer。
经验分享主体:希望在美就读硕士且获得工作机会的的同学。
我当时收到了大概5、6家学校的AD,基本都是产业工程排名较前的大学(申请好大学的硕士并不难)。考虑到产业工程涵盖范围广,选择面宽,不像某些院校只专注于某些领域。读博方面,在一个比较大,教授也较多的系,相对机会可能会更好。
对于工作方面,希望找工作时能有更广的选择面。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当然会对找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具体在哪个城市。如果在偏僻的城镇,这决定了要想在就读期间找到兼职实习基本是没有可能(可能会存在一些例外)。
第二是学校位于哪个区域。Michigan周边制造业很多,Texas周边制造业工作机会也不少,NYC和Chicago周边有很多与金融产业挂钩的公司,加州高科技产业公司聚集。
学校所处区域决定来校招聘单位主要来自哪些行业。选择一个适合你理想职业的区域也非常重要。
(二)学校名气:学校名气的重要性在于,某些集团公司会到一流的学校进行校园招聘,即使你的学校不在相应区域。比如不少NYC从事金融的公司也会跨区域进行面试招聘。针对这样的公司,校园招聘竞争相对激烈。假如拿不到校园面试机会,又不是你所喜欢行业较集中的区域,找工作可能会有些麻烦。
综上所述,对于学校的选择需结合地理位置,学校名气及个人未来工作发展方向综合考量评定。
同学们在刚抵达美国时头脑中是否闪现过这样的想法?我是的。但是我的经历告诉我以这个思路发展,最后结果多半是申请博士,而且准备可能还很不充分。简单概括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找工作与申请博士都是费时费力的过程。相比之下,找工作的不确定性更大。花费很多时间修改简历,投公司,可能一个面试都没有,也许连一封样板拒信都收不到。
套磁教授走博士路线呢?至少你可以上教授的课隔几天见他一次,至少你可以和他沟通交流看他对你印象如何,你还能申请做为他的助教展现你的能力。难易比较,你可能很快走上套磁教授的路线。
一旦你决定申请成为助教,想要充分展示你的能力,你基本不可能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一份只改过两三次的简历基本没有可能给你带来面试的机会,没有机会对你找工作可能更没有信心。最后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回顾我的经历:曾经我利用开学和教授交流的机遇收获了和教授一起从事项目的机会。教授Email我相关项目课题材料,让我好好考虑下我是否有兴趣和他一起做研究。看过那些Paper,给我最强烈的直观感觉,从事这些课题研究没有问题,但是5、6年之后多半会是痛苦的过程。一周后,我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开始为找工作安心准备。
与此相反的是,我的室友从开始就打定攻读博士的意愿,硕士期间花了比我花在找工作上还多的时间和教授套磁做课题做研究,现在已经基本锁定了读博的名额。
综合我和同学的经历,我所得出的结论是,切忌左顾右盼,自己请想清楚要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攻读博士,付出所有的心血和努力朝着目标奋进,否则结果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除非你真的非常优秀。
通俗来讲:实习经历不是靠等的,自己需花费精力和时间寻找。在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情况下,不要仅仅盯着所谓正式的实习机会,所有可能有实操机会的工作都应该去尝试。首先我了解有不少申请者会存在这样的误区:申请出国研究经历要非常丰富。实则从硕士申请角度讲,工作经历同样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不管怎样,我认为我曾经也陷入过这样的误区,或者说就读本科时我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不想继续升读博士,因此我选择在实验室积累相关研究经历,而并没有从事相关实习的工作。以至于后来下定决心找工作,发现简历连自己都看不过去?这些是什么鬼?怎么办?
首先,也是易于实现的方法,做小组项目(project)课程。这是学校学习中最接近实际工作的内容,相关内容也可以写进简历之中。当时在商学院网站上看到一门叫Business System Consulting的课程,项目课题时间长达整个学期,课程架构则是虚拟的咨询项目。
这门课并不计入我研究生的学分,基于积累知识经验的考虑我还是决定选修这门课程。现在我还记得上第一堂时教授要求大家每人自我介绍,并描述下自己的暑假实习。我发现我是班里唯一一个工程学院的学生,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学生。
随着项目的深入,我逐渐发觉固然他们实习经历都很优秀,有些人后来还进入Bain,McKinsey,但他们并不见得就比我强多少。在与之合作过程中,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方面基于课程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团队合作如何与人沟通交流。通过这门课一学期的实践经历,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信心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在国内这也是很普遍的方法,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这里重点说明是组织者不是参与者)。美国社团比国内发达很多,数目和质量上更强。简单举例说明,美国学生会自己组织发起咨询小组,对外联系当地公司免费为他们做咨询项目,对内组织咨询课程培训及经验交流。
不少小组发起人和组织者都能积累相当的经验,找工作时这也是很有说服力的背景资料。我的经历相较特殊,源于我的住处。我住的地方中文翻译叫做学生住宅合作社,产权归学生所有,运作也是学生治理(很多日常工作还需靠全职员工帮助)。
我从第一学期开始参加此合作社的金融委员会(Finance Committee),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大到整个组织2百万美元的预算,小到某个成员$15美元罚款等事务。通过将近一学期的参与,我逐渐发现这个组织的运作有很多可持续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而我又学习过上面所提及的咨询课程,于是现学现卖。合作社全体员工都相当支持,我很轻易就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支持。我前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从学习Nonprofit Housing到展开具体调查和分析,工作内容也相当有价值。事后回忆这份经历对我后来找工作的过程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最后,学校机构或校外公司。对于这一部分我没有具体的经验,但还是有一些具体了解。假如你是在大城市读书,比如NYC,实习机会还是较多的,虽然多半没有薪水(第一年也不能带薪打工)。工作性质可能会很杂,但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充实简历的好办法。假如在有选择的条件下同样要认真挑选。就像套磁一样,一旦你开始做兼职,可能就没有再多的时间去找其他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机构相对来讲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假如能有这些方面的经历,对于找工作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但要想在学校里找到工作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一方面看到好职位加紧投递,另一方面你需要建立起庞大的人际关系网(有些工作机会可能根本都不会被贴出来,可能不太正式吧)。
后来我想找学校医院项目的工作,但只发现一个相关职位,由于我很快要毕业最终没有赶上面试的机会。邻近毕业已经不可能继续申请,但这也证实了networking,或者多联系下周围的朋友或同学,对于找工作这可是非常重要的。
金东方留学(jdfusa)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A座511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SOHO 3Q F1-S22-R52室
咨询电话:4006 989 511
点击“阅读原文”与金东方老师直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