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参议院已通过《SB562加州全民健保提案》,外界预估此案也会在民主党绝对多数的加州众议院内通过,就算此案在议会全面通过下,也获得州长签署生效。但如何执行、钱从哪来?将成为此案无法解决的问题,且全面、无条件开放为非法移民医疗卖单,也让许多加州人担忧,这将造成全世界的重病患飞抵加州享用此健保福利。
医疗保险问题成为美国政坛近年关注的重要议题。网络图
众所周知,美国的医疗费用高昂,且健保体系充满着许多弊端。但在新任的川普政府誓言要废除奥巴马全民健保案之际,加州参议员代表洛杉矶的拉拉(Ricardo Lara)和代表圣地亚哥的阿特金斯(Toni Atkins),在今年三月提出《SB562加州全民健保提案》。
该案通过后,将让加州政府成为单一支付系统,为全加州民众,这包括数百万的非法移民,来提供免费的健保。提案中建议州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用以取代私人的健保公司。新提案更建言,加州人将无需缴纳保费和自付额,所有医疗账单的高额成本,将由政府拨款和增加其他项目的税赋来负担。
提出《SB562加州全民健保案》的两名参议员拉拉(Ricardo Lara/前排黑衣者)和阿特金斯(Toni Atkins/前排灰衣者),与其支持者合影。网络图
该案在上周四(6月1日)已获在加州参议院,以23票赞成对14票反对和3票弃权的情况下通过。多数观察家认为,在民主党绝对多数的加州众议院中,该案应也可能顺利过关。在没把话说死下,加州州长布朗已多次在不同场合中,对询问他就此提案观点的人回应「钱从哪来?」因此该案就算可通过加州议会,但能否获州长签署生效,并未打包票。
且一周多前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公布《SB562加州全保案》的预算评估,初步估计若该案执行一年将耗费加州4000亿元税款。而加州的企业和上班族都将因此增税15%,全民加税来养非法移民的概念,已让许多任务薪阶层的民众产生反弹。
美国华人政治联盟主席且从事保险业的丁言愉认为,从奥巴马健保、川普健保到加州全宝等健保案,都脱离不开执行面有困难的问题。他已务实的角度建议,美国若要实施全民健保,最适用且可行的模式,就是复制现有的「红蓝卡耆老健保系统」(Medicare)。
丁言愉解说,起源于退伍军人健保的耆老健保体系,是自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生效,已运作了半个世纪的Medicare系统,虽然并非最完美的健保体系,但对比当前残破不堪,且保费节节高涨令民众难以负担的健保改革方案,Medicare体系的运作算是实际可可令人接受的模式。
当前Medicare系统为65岁以上的美国人提供健保服务,红蓝卡用户为有资格领取社福金的美国人,每月保费从其个人社福金账户直接扣款。医疗费用则是政府的Medicare系统负担80%,但20%的医疗自付额部分,民众可另行参加私人健保公司提供的健保项目,用以覆盖20%的自付额。
在实际运作上,是由Medicare系统把用户从社福金扣得的保费,移转给有加入覆盖20%医疗费的私人健保公司,而私人健保公司需负担用户相关的医疗项目,包括医疗、住院、用药、临终看护等费用。但现行许多提供耆老健保的私人健保公司,为争取用户加入,以洛杉矶华人小区为例,许多健保公司不但要求免费加入,更提供健身房会员、免费配镜等优惠福利,来吸引拥有红蓝卡的耆老入会。
保险业者张国兴同样认为,加州全保的提案立意好但无法执行。首先,不收保费且免费提供给非法移民,将让加州成为全世界病患的免费治病天堂。其次,无差别的企业和薪资高税赋,将让企业离开加州和让专业人士搬离加州。三是政府建立的健保局在医疗给付上,可能存在不专业或官商勾结的弊端。在政府行之有年的红蓝卡系统,都需要倚仗私人健保公司来实际执行下,加州全保要剔除所有私人健保公司根本是天真的空谈。
当前支持加州全保提案的医护公会认为,该提案将使数百万名无健保者获得医疗覆盖,且新提案每年可节省375亿元的健保支出。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由政府全面管控,抹除健保公司将可省下高昂的管理费,并可控制处方药的成本。这样健保支出费用将可大幅降低。
反对方则认为,为了加州全保再成立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不但没有节省管理费,甚至会增加更多外围问题。加州当前已为健保支出3310亿元,比对加州一般基金总预算只有1240亿元,钱从哪来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要为了该案大幅增税,加州的上班族,特别是单身人士,可能薪水一半以上都必须用来付税。
加州共和党籍议员多是强烈反对该案,州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加州参院拨款委员会副主席贝提斯(Pat Bates)多次表态反对,并指出凯萨医疗系统(Kaiser Permanente)预估此案将造成州政府和健保体系的破产。
在没有罗列详细执行计划下,《SB562加州全民健保提案》若通过且或州长签署后,将再行研议配搭的执行案和增税案。这也是反对者认为此提案不切实际的理由,毕竟梦想只是梦想,若政客只是操纵空谈来吸引选票,为自己谋求美名,但根本无视现实能否执行。此类理想国的提案根本就是画在纸上的大餐,让人眼馋却无法真正吃下肚。
文章来源于美国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