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代购界的“网红”奶粉品牌贝拉美于6月13日,在澳洲证券交易所突然停牌,并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包括宣布收购奶粉工厂、修订和恒天然的供应合同。
收购的奶粉工厂已被认监委认证,这似乎为贝拉米在中国大展拳脚增加了底气。但该工厂还需获得食药监局方面的认证才能完成注册,也未能获得有机认证,对于贝拉米来说是当头棒喝,未来贝拉米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仍然很难选择。
两项动作
在贝拉米6月13日的公告中,贝拉米表示发行1270万新股,同时向机构及零售投资人开放,要约价格为4.75澳元每股,相比理论除权价低了15%,相比6月9日5.76澳元的收盘价低了17.5%。
根据公告内容,贝拉米将计划募集604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贝拉米表示,为支持该公司的“稳定计划”(stabilisation plan),募集到的资金用来收购Camperdown Power Pty Ltd和加强与恒天然的合作等。
(贝拉美前CEO,Laura McBain)
根据公告内容,贝拉米拟通过一家新公司来收购Camperdown Power Pty Ltd(以下简称“Camperdown Power”)90%的股权。据了解,这是一家获得中国认监委认证的奶粉生产和罐装工厂。
收购价格为285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其中1050万澳元以现金方式支付,其余部分由贝拉米以320万股普通股进行支付(总计1800万澳元,理论除权价为5.64澳元每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7月完成。
另外,贝拉米还计划用募集到的资金共2750万澳元,支付给恒天然,“重新确定公司与恒天然的供应协议”,换取恒天然一笔勾销在供应协议期限内贝拉米因采购量不足而需要支付的款项,并重新签订新的条款。此前,贝拉米宣布,和恒天然的合同期限将延长至八年,最低采购数量的承诺保持不变,但完成的时间却延长。
网红之路
作为“网红”奶粉,贝拉米的发展得益于近年来跨境购的发展和海外代购的兴起,贝拉米以海外爆款的姿态进入消费者视线,有机奶粉的名片也使得贝拉米奶粉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在中国市场“混”的正风生水起的贝拉米,因为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的实施被扼住了咽喉。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奶粉新政,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配方注册制度。根据规定,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奶粉”,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自2018年起,婴幼儿配方奶粉若想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必须依法获得产品注册证书,未注册者将被勒令退出中国市场。
在贝拉米为推进配方注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企业自身也接连曝出问题。
根据贝拉米公告显示,去年,贝拉米产品在“双11”购物节的销售额低于预期,同时中国的监管变化影响了公司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2016-2017财年的收入可能不增反退。2017财年上半年,贝拉米销往中国的产品占公司总销售约为14%,达到了1600万澳元。如果贝拉米无法按时完成中国的奶粉注册,将造成巨大损失。
(贝拉美新CEO,Andrew Cohen,网络插画)
左右难行
被贝拉米收购的工厂虽然获得了认监委的认证,但还未能完成配方注册,贝拉米的注册路才刚走了第一步。
(贝拉美每股市值走向)
另外,收购的工厂还尚未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专家认为,贝拉米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是有机奶粉,脱离了有机的备书,贝拉米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意义。未来贝拉米或许会对工厂进行一些列的改造以此来进行有机认证,毕竟贝拉米是走有机路线的品牌。
但是一家工厂和牧场,想要从普通工厂转变为有机工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期间对于牧场的土壤以及工厂的设备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
(贝拉美Director, Jan Cameron)
实际上,此前贝拉美本身没有属于自己的工厂,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上游奶源,产品生产靠代工贴牌,因此在配方注册制实施时,贝拉米显得非常被动。贝拉米只能找一家有生产资格有配方,且没有与其他品牌合作或被其他品牌参股的企业与之合作。
虽说收购了新工厂,但其中存在的变数仍然很大,专注中国市场的贝拉美会不会冷落澳洲本土的供求呢?让我们一起关注。